宜昌市教育招生与考试办公室
每场大型考试都是一项“民心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招生考试是重要环节。近年来,宜昌市教育招考办以考生为中心,创新发展思路,以公平为原则,积极倡导人文关怀;以效能为目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全省率先引入“互联网+”教育招考,通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运转”的全面实施,研制出一套成熟的考试规范,锻造了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网通办”:考生不出户,数据多跑路
宜昌市教育招考办不断完善官网服务大厅功能,全覆盖整合教育考试平台,将原有的普通高考、成人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自学考试、研究生考试、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RCE、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口语等级考试SETS等十多个考试项目整合到同一入口,实现“十网合一,一网通办”。
考生只需登录“宜昌教育招考信息网”入口,就能找到教育考试的全部项目,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报考。城区考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离报名点近,而在外实习或偏远地区的考生一旦漏掉信息,就错失了考试机会。从“大海捞针”到“触手可及”,“十网合一”充分保障了考生的知情权,招考信息一目了然,为考生节约了大量投石问路的时间,确保信息准确。
“一网通办”为考生提供报名、缴费、志愿填报、考点考场查询、考试成绩及录取结果查询、咨询问答等一站式服务,广大考生切实感受到了“数据跑路”带来的全新变化。“之前先在网上报名,再带资料去市教育局现场审核,领表、填表、缴费、照相等10来个程序完成之后,才算报好了名。”参加工作后通过自学考试来提升自己的小文回忆,除了要向单位请假,报名手续的烦琐和漫长的排队也在考验耐心。一到报名那几天,考生蜂拥而至,教育局门前水泄不通,如遇其他考试同时报名,报名点日均接待考生超过5000人,队伍环绕办公大楼好几圈,工作人员不敢喝水,考生互相帮忙买午饭。山区考生舟车劳顿到达后,若资料不合格,只能请家人送或重新排队,光报名就得花上好几天。
“以考生为中心,为考生服务。”宜昌市教育招考办积极响应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报考资格网上审核的要求,守正创新,协调公安、民政、人社部门做好户口、居住证、社保、卫生行业资格证书、执业证书、高中毕业证、中职毕业证等大数据库的建立和比对。宜昌市教育招考办主任温敬东介绍:“我们提前做好铺垫,考生通过网络报名和上传证件,工作人员采用大数据比对完成审核,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报考。”
同时,宜昌教育招考办利用网络平台为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周到服务。宜昌籍考生曹国庆长住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时选报北京市,因未办理居住证,不符合在当地报考的条件,需到户籍所在地报考。宜昌市教育招考办实行远程服务,通过快递原件和QQ接收报考资料进行网上比对,为他办理了报考资格审核。远在北京的曹国庆通过“数据跑路”顺利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本地考生更是如此,排队的“长龙”成为历史。
2021年,普通高考“优录”审核与“专项计划”审核都在网上进行,宜昌市教育招考办对提交的9000多份学生材料(烈士子女、贫困生、少数民族考生等)与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在网上完成了审核,切实减轻考生负担,把好事办好。
宜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覃照充分肯定“一网通办”在教育招考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报考流程更加简便,偏远地区的考生不再顾虑重重,只要坚定信心去报考,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一网统管”:业务信息化,且管且服务
宜昌教育招考办将教育招生考试项目进行集中整合,归拢到一个页面,工作人员进入“同一扇大门”再各司其职,登录业务后台进行管理。
宜昌中考实行网上“五统一”——统一网上报名、统一网上阅卷、统一网上公布成績、统一网上填报志愿、统一网上录取。中考的政策发布、报名、考试组织、成绩查询、志愿填报、录取、结果查询等各个工作环节均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以公平公正为核心、信息公开为重点、严格管理为根本、优质服务为依托、有效监督为保障,依法从严规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实现以考生电子档案为唯一依据的全程网上录取,是为“阳光中考”。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共14个科目,组考主体有别、时间跨度长、参考人数多、考试类型复杂,要让普通高中学考井然有序,市教育招考办通过网络管理信息和数据,砍掉重复环节,优化组织流程,提高数据精度。在全省9科统考中,学生高一考试时的报名信息全部保留,高二再考时直接调用,不用再次报名;缴费全部网上进行,省去了收钱找零的麻烦;学籍转移同样在网上办理,学生本人操作,本省转出、外省转入的信息全部在网上认证。市州组织实施4科考试中同样“一网统管”,报名信息直接调用全省9科统考数据,情况有变的单独核对确认,4科中的3科合卷上机考试结束后成绩保留在数据库中,再将艺术实践考试成绩和体育与健康现场测试数据按要求导入库中,由系统自动匹配信息,合成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一网统管”不仅有管的功能,更有服务的功效。市教育招考办将服务考生、学校、家长摆到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功能,在组考、监考、保障上下实功夫,做实做细各项服务工作。在学生高一进校时就采集数据建档入库,对不具备数据采集条件的学校,宜昌市教育招考办服务上门,到校为学生拍照采集数据;每逢大型考试前,通过大数据细致做好统计,将身体有特殊情况的考生名单列成清单,逐个帮助解决困难,有听力障碍的配助听器,行动不方便的,经核实后由市教育招考办工作人员与老师协助参加考试,学校的孩子们都知道“让坐轮椅的同学先进场”。在考试实施中,宜昌市教育招考办集成网上巡查、身份验证、作弊防控三位一体的标准化考点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考试公平。在市标准化考点指挥中心,高考期间全市21个考点近千个考场尽收眼底,考场、考生、考务、交通、天气、预警等情况一屏显示,为考生和监考教师提供各类信息告知服务。
在宜昌,十多年风雨无阻的“出租车免费接送高考生”是城市一道温暖的风景线,送考车辆已累计500余台,服务考生10000多人,接送最远的考生往返只需一个小时,在关键时刻帮助考生解决了交通困难。“一网统管”之后,市教育招考办与市交通局继续接洽,采用大数据分析,提前联系送考车辆、安排路线、选聘司乘人员,做好各类保障工作。2020年高考结束后,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特殊形势,宜昌市教育招考办高考科工作人员变身主播,紧锣密鼓举办了线上讲座,在直播间指导志愿填报,把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每天观看人数过万。
随着“一网统管”的创新实施,市教育招考办在使用大数据的同时,不断为数据库的建立贡献力量。宁会军1984年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在之后的三年里考试合格9门(计划10门毕业),后因个人原因搁置,直到他从宜昌去武汉后继续报考。2021年4月16日,宜昌市教育招考办接到宁会军的求助电话,他在武汉已通过最后一门考试,希望能找到过去的档案,帮助他顺利毕业。光阴荏苒,此时距离他第一次参加考试已经过去了整整37年,整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地市合并,计划考号也发生了变动,市教育局又搬过家……好在宜昌市教育招考办有着优良的传统,悉心保管着所有的原始资料!“那可真是一份尘封的老档案”,工作人员翻遍了18个麻袋,看了数千份发黄的档案,最后终于找到了宁会军的合格证!工作人员立马与湖北大学自考办联系,查阅历史计划调整,再与省考试院沟通考籍问题,先把历史成绩归档,再加上在武汉的考试合格学分,宁会军在6月前就能顺利毕业,圆了他一个大学梦!最后,招考办还将所有成绩录入大数据进行“一网统管”。时隔37年,58岁的宁会军还赶上了信息化招考,他感到十分惊喜,也非常感动,不停地赞叹:“没想到宜昌教育招考办的工作做得这么细致!”
“一网运转”:党建总引领,效能強提升
2020年,宜昌市教育招考办党支部确立了“全面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质量效能”的思路,通过运用钉钉等现代办公系统,充分实现各种信息流的集成、分享、利用等管理,助推日常管理的精准高效。
党建工作是单位全面工作的“定星盘”“总开关”。教育招生和考试工作门类多、时间散、要求严,市教育招考办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立标准、强作风、促落实。利用钉钉构建和开发“钉钉党建”平台,集成党建数据、交换信息资源、提醒制度落实,有效解决了一系列纸质资料零散、信息分享困难、数据集成缺失等技术难题,实现党建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每到党员活动日,支部都会通过“钉钉党建”适时发布各种学习、活动要求,党员们以这种方式获得党组织的通知和信息;通过这个系统交纳党费、过“政治生日”,党员活动日的仪式感和庄重感明显增强。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后,支部上线了“学习计划打卡”“党史学习日志”“学习体会园地”3个模块,助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宜昌市教育招考办自主研发应用党建平台带来了新变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加快研发党建工作专用平台,以实现党建工作精准领导、精确指导、精细服务目标。
“一网运转”之下,宜昌教育招考办日常事务更加公开透明,考场巡视和工作月报也以钉钉日志的方式实现电子化,职工考核有据可查,大小会议得到精简,办公成本大幅降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大型考试期间,巡视员采用报表的方式,随时将考点的情况上传钉钉平台,图文并茂,在直观准确的同时,信息的收集工作也更加方便,市教育招考办的每一个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考试情况。
随钉钉“一网运转”而来的,还有工作流程的改进,如标准化考点的运行和维护,因为涉及维保公司、学校和招办,审批的效率比较低,采用自定义的钉钉审核之后,将考点学校的需求和公司提供的服务都通过钉钉审核进行管理,责任清楚,流程清晰。管理效能的提高,让工作人员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