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用于脊柱损伤诊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研究

2021-06-14 09:28尹艳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椎骨椎间盘磁共振

尹艳霞

(东营胜利医院磁共振室 山东 东营 257000)

脊柱位于人体背部正中,具有支撑躯干、保护脊髓与内脏、维持机体运动功能等诸多作用,可以看作是“身体的支柱”[1]。脊柱损伤通常是由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或者是工业事故等原因所致。此外,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等,也是引起脊柱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2]。脊柱损伤通常伤情复杂,且多数为复合伤、多发伤,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甚至会导致终生残疾,严重者则危及生命。鉴于此,临床上,针对脊柱损伤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实现对伤情的准确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这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转归、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手段。本研究中对我院70例脊柱损伤患者采用CT检查、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旨在明确脊柱损伤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像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28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25±6.37)岁;体重43~92 kg,平均(63.35±4.3)kg;经病理学检查,椎骨骨折23例,椎间盘损伤21例,韧带损伤11例,椎体脱位9例,脊髓损伤6例。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接受CT检查、磁共振检查两种诊断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功能衰竭;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磁共振检查。

CT检查时,采用的设备为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对脊柱进行扫描,Ⅰ设置为300 mA,f设置为130~135 kV,层厚设置为3 mm,再建矩阵设置为512×512,层距设置为5 mm。同时摄取软组织窗片、骨窗片。

磁共振检查时,采用的设备为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查位置,选择相应的扫描线圈。对颈椎部位进行扫描的时候,选择其专用线圈;对胸椎部位、腰椎部位进行扫描的时候,选择体部线圈。患者采取仰卧位,层厚设置为4 mm,层距设置为4 mm,矩阵设置为256×256, FOV设置为326×512。进行3次图像采集,由SE序列逐渐过渡至T1加权。常规磁共振成像,SE序列的参数为450 ms,快速SE序列为10 ms。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包括椎骨骨折、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体脱位、脊髓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分别用[n(%)]、(± 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并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

磁共振对椎骨骨折、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体脱位、脊髓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见表1。

表1 CT及磁共振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n/N)]

2.2 脊柱损伤的磁共振影像特征

①椎骨骨折的磁共振影像特征:磁共振检查中,通过采取不同扫描序列,可以将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形态变化、椎体变形清晰地显示出来,并能将脊柱损伤的具体位置显现出来;②椎间盘损伤的磁共振影像特征:磁共振检查中,矢状面扫描、冠状面扫描时,面对椎间盘损伤,主要呈现信号不均、形态失常;③韧带损伤的磁共振影像特征:磁共振检查中,是采取T2加权检查对韧带损伤进行诊断,显示为前后韧带位置黑色线样信号中断,棘突间韧带掀起后呈灶性高信号;④椎体脱位的磁共振影像特征:磁共振检查中,是采取矢状面扫描结合冠状面扫描对椎体脱位进行诊断,可清楚地显示椎体滑脱的具体位置及其方向,椎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存在完整性后缘弧形连线,椎体处于异常状态时便会出现断裂、位移、成角等后缘连线;⑤脊髓损伤的磁共振影像特征:磁共振检查中,可清晰地显示脊髓受压范围、脊髓损伤程度、椎体结构、继发性病变情况,突发性脊髓水肿患者磁共振检查中显示T2加权像高信号。

3 讨论

脊柱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单位,其是由1块尾骨、1块骶骨以及24块椎骨共同组成,所有骨骼经椎间盘、韧带关节相连成为一体[3]。受到意外撞击、高空坠落、工矿事故、交通事故等所带来的外力作用之后,脊柱发生损伤,便会给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致残、危及生命。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手段[4]。CT检查、磁共振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检查可对病灶进行横断扫描,具有视野清晰、图像分辨率高等优势。但相关研究指出,脊柱损伤诊断中采用CT检查时,对椎间盘损伤、椎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韧带损伤、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不高[5]。磁共振检查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表现出了良好的优势,其可在任意方位断层成像上,清晰地显示病灶情况,对软组织也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可提高对韧带损伤、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中,对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椎骨骨折患者、21例椎间盘损伤患者、11例韧带损伤患者、9例椎体脱位患者、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应用CT检查、磁共振检查。CT检查结果为,椎骨骨折17例、椎间盘损伤16例、韧带损伤7例、椎体脱位6例、脊髓损伤4例,CT检查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71.43%。磁共振检查结果为,椎骨骨折22例、椎间盘损伤20例、韧带损伤10例、椎体脱位8例、脊髓损伤5例,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由此可见,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

与CT检查相比,磁共振检查的优势包括:第一,分辨率更高。CT检查无法对软组织损伤进行明确诊断,而磁共振不仅对骨折、脱位等损伤状态有着较高的分辨率,对脊柱软组织损伤状态的分辨率也比较高,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6];第二,扫描范围更广。采用CT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变换体位,来从多角度对病灶部位进行扫描。但对于脊柱损伤患者来说,由于瘫痪、疼痛等原因,在CT检查中很难变换体位,扫描成像切面相对较少,从而严重影响着其诊断准确率[7]。采用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变换体位的情况下,实施全身性、多方位的扫查,且图像分辨率相对较高,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第三,扫描范围更广,且伤害更小。磁共振检查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来显示人体的任意角度切面,可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各种斜冠状面的图像,而CT成像仅为身体长轴互相垂直的横断面[8]。CT检查可带来电离辐射损伤,而磁共振检查不会给人体造成这种影响。但与CT检查相比,磁共振检查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的缺点便是价格较高,这也是其难以得到推广应用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

综上,相比较于CT检查,脊柱损伤诊断中,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在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骨椎间盘磁共振
蓝玉簪龙胆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椎骨形态的初步研究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