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浅表超声联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分析

2021-06-14 09:28方华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同心圆浅表肠套叠

方华容

(湖北黄冈罗田县万密斋医院超声科 湖北 黄冈 438600)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进入相连肠管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部分患儿发病均在18个月内,且4~10个月占比80%,该病病情进展较快,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因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威胁患儿生命[1]。因此,为改善患儿预后,需要尽早给予患儿准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但由于患儿往往无特异性表现,仅表现为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呕吐、哭闹、面色苍白等症状,不易判断其病情,而结合X线诊断也具有较高的漏诊、误诊率[2]。近年来,超声已经成为各类急腹症诊断的常用方法,具有无创、快速、适用性高、安全性好等显著特点,且具体检查方式较多[3]。因此,本文将对患儿联合应用腹部超声+浅表超声诊断,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3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纳入标准:(1)因腹泻、呕吐、哭闹不止、果酱样黏液便、可疑包块等原因就诊,经灌肠检查、术后病理确诊为肠套叠;(2)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批号:202000977)。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系统、脏器病变患儿;(2)合并其他急腹症患儿;(3)存在其他肠道疾患者儿;(4)其他因素引起呕吐、腹泻、哭闹不止患儿等。其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32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2.03±0.89)岁。发病时间2 h~72 h,平均(14.78±3.74)h。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腹部超声、浅表超声扫描,使用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浅表探头7.5 Hz,腹部探头3.5 Hz。检查时,将患儿调整为仰卧位,对其腹部进行实质性扫描,观察其肠管情况,仔细检查肠管位置、走形、大小、形态、边界。若发现异常,例如“靶环征”、“同心圆征”,应利用浅表探头做进一步检查,进行多切面扫描。利用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内部血流情况,对腹部肿块、积液、邻近肠管扩张、淋巴结肿大等状况均进行仔细观察。若腹腔气体过多干扰检查,或影像质量不佳,应适当加压或调整患儿体位,获取更为清晰的图像。

1.3 评价标准

(1)以灌肠、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依据,分析单独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浅表超声的诊断价值。(2)分析患儿的超声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n,%)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经灌肠、手术病理确诊,本组83例患儿疾病部位:小肠12例,回结肠22例,回盲肠40例,结肠9例。单独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45.78%,腹部超声+浅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59%,差异显著(P<0.05)。腹部超声+浅表超声诊断时,将2例患儿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见表1。

表1 单独腹部超声及腹部超声+浅表超声诊断结果分析[n(%)]

2.2 超声图像分析

从超声图像上看,共发现腹部包块81例,分布情况:左侧6例(7.40%),右侧68例(83.95%),脐上部7例(8.67%)。可见不均匀低回声,且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晰,横切面扫描可见“同心圆征”“靶环征”,纵切面扫描可见肠管排列平行,回声带上下对称、高低相间,即“套筒征”。79例(97.53%)患儿可见包块内部有点状、棒状血流信号,2例(2.47%)患儿肠壁有明显的水肿,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术后病理确诊为肠坏死。27例(33.33%)患儿可见包块周围有淋巴结肿大回声,1例(1.23%)患儿可见游离液性暗区。见图1、图2。

图1 同心圆征

图2 套叠近端肠管扩张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婴幼儿易受病毒感染,且回盲部系膜发育不全,在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影响下,会对肠管、回盲部产生压迫作用,引起肠套叠[4]。患儿出现肠套叠后,往往无特异性表现,导致诊断难度较大[5]。而小儿因抵抗力较差,若不能给予及时的干预,其病情往往会迅速进展,引起诸多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不仅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且可重复性高,更适合婴幼儿病情的诊断[6]。同时,通过常规二维超声成像,可获得肠管结构信息,明确病灶部位、大小及形态,配合多普勒血流成像,还能够获得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息,供医师判断患儿病情。

在本次研究中,本组患儿单独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45.78%,腹部超声+浅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59%,差异显著(P<0.05),可见与单独腹部超声诊断相比,腹部超声+浅表超声联合应用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其应用,主要是由于腹部超声探头频率较低,且可能受肠气、腹壁影响,导致显像效果、图像质量不理想,不利于疾病的诊断。而浅表超声的探头频率更高,因此可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不仅能够观察到常规肠管形态、走形,还能够显示肠管壁蠕动情况、肠内容物流动情况[7]。以往有研究显示,腹部+浅表超声的确诊率为96.7%,明显高于单纯腹部超声的30.0%,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从超声图像上看,腹部包块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晰,横切面扫描可见“同心圆征”“靶环征”,纵切面扫描可见肠管排列平行,回声带上下对称、高低相间,即“套筒征”,大部分患儿可见包块内部有点状、棒状血流信号。从整体上看,大部分肠套叠患儿的超声声像图均较为典型,可作为正确的判断,但仍无法避免个别误诊、漏诊的情况。例如,在诊断时,极易与腹股沟斜疝嵌顿、急性阑尾炎混淆,在本次研究中即将2例患儿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应把握肠套叠的超声特点,仔细辨别,减少误诊、漏诊情况发生。在鉴别急性阑尾炎、肠套叠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急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阑尾区低回声,呈条带状,无蠕动,横断面扫描可见“同心圆征”,而肠套叠的“同心圆征”一般直径更大。同时,纵切面扫描时,急性阑尾炎可见水肿“双边征”,而肠套叠一般表现为“套筒征”。此外,急性阑尾炎主要发生于麦氏区,而肠套叠则多见于右上腹。在检查时,还应注意观察包块的血流信号情况,可适当调节探头方向、位置,或施加压力,改变血流方向与声束成角,提高其检测的敏感性,也可增加彩色增益或运用脉冲重复频率,获得更为理想的显像效果。

综上所述,腹部超声+浅表超声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应把握其超声特征,提高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同心圆浅表肠套叠
同心圆梦再出发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同心圆梦再出发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