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献子民 寒梅守塞上
——记三秦楷模路生梅

2021-06-12 14:20撰文郑飞摄影陶明资料
陕西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佳县初心新冠

撰文/郑飞 摄影/陶明资料

◁三秦楷模——路生梅

△年轻时代

▷日常坐诊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路生梅手写的请战书

▷庄严承诺书

“服从组织安排,去,就去基层,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1968年,24岁的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为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她踏上西行的列车,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陕北小城——佳县。而这一去,便是整整53年。

“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40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在文章《我的人生历程》中,路生梅这样回忆道。

工作后不久,她在这里结婚生子,真正地成为了地道的佳县人。在给党组织递交的申请书里,她认真写下这样的承诺——“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孩子病好了就是路大夫最开心的事儿

当年的县医院,是两孔破旧的窑洞,周围是一片散落着坟头的荒野。在这里,喝的是毛驴驮来的黄河水,一天只有一瓢供给;因为不会生火,常常要睡冷炕,还要忍受虱虫叮咬……路生梅回忆说,那时候女同学都实行裸睡,把衣服都挂在高高的地方,高得虱子爬不上去。第二天把衣服抖落抖落再穿上。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嫌咬,时间长了,北京姑娘就慢慢适应了这样的艰苦。

除了生活的艰苦,更让路生梅揪心的是乡亲们医疗常识的匮乏。工作不久,她出诊救助一位难产妇女,可一进门就发现有个老婆婆正准备用一把家用剪子来铰脐带。路生梅一把抢过剪子,她告诉老婆婆,如果用不干净的东西剪了脐带,破伤风杆菌就可以顺着脐血进入小孩的体内。在当时,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近乎100%。

眼前的一幕刺痛了路生梅,也激起了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担当。

1981年,路生梅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因为学习成绩突出,多家大医院都给她提出了丰厚的条件,虽然北京是路生梅心心念念的家乡,但路生梅的心早已扎根在了佳县。因为她深切地感受到,“这片艰苦的地方,真的太需要好的医生了”。

1984年,进修回来的路生梅,向组织提出创办独立小儿科的建议。由于经费紧张,她四处筹资,并自掏腰包,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外出进修。很快,佳县的儿科专业水平在陕北名列前茅。1999年,操劳半生的路生梅退休了。西安、榆林几家大医院提出高薪返聘她,她礼貌地一一谢绝,并开始在佳县的家里义诊。

△传帮带,让年轻一代的医生们迅速成长

在佳县黑龙庙拐,不足20平方米的窑洞里,每天上门找路生梅看病的群众络绎不绝,她总是耐心接待。多年来,路生梅一直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坚持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

“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2020年1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路生梅写下了请战书。

“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是当年母校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她坚守了几十年的初心。

如今的路生梅每周一、三、五上午,还在坚持义务坐诊,自退休以来累计诊疗近10万人次。她还加入志愿者团队,深入山区帮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组织老年志愿者常年展开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活动。

路生梅无比感慨地说:“我就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尽快地回到他们身边。”不忘初心,路生梅始终践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猜你喜欢
佳县初心新冠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不灭的初心(节选)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为佳县人民的健康服务50年
新冠病毒的自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