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信息工程特色探索

2021-06-12 17:20方道熊张廷涵周世玉刘一司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方道熊 张廷涵 周世玉 刘一司

【摘要】应用型本科建设有助于优化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电子信息专业为试点,按照新工科建设要求、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应用型建设目标,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整合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提升和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建设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

目前全国大部分理工科院校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的认证结果可以看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多高校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和办学模式趋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脱节,各高校人才培养项目“同构”特征明显。有效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很多地方高校不以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盲目追随那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特点,缺乏多样性和竞争力。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规划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无人机特色的新课程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转变为具有课程特色、培养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专业。成为区域高层次应用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基地。

二、专业特色建设措施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培养要求的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工科和工科教育认证人才的要求,并开展实践考试逐步提高。调整课程结构,选择教学内容,培育课程特色。加强课程结构、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协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组整合系列课程,选择教学内容,有效避免内容重复,体现课程之间的层次结构和内部联系,实现整体优化。形成完善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形成优质、特色鲜明的课程群。夯实基础,兼顾各专业,体现学科交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着眼前沿和特色,坚持加强通识教育,注重质量发展,拓宽学科基础,优化专业核心课程,扩大专业选修课,加强实践环节。总体思路是实施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大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是指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特色优势,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标准。专业选修课程以模块形式设置。在尊重专业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设置体现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型课程,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体现文理交叉,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意识,鼓励学生参加跨专业、跨院系的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结合个人爱好拓宽知识面,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增加课外时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选择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实行主辅制,建立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体系。在总课时比较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外时间,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参加学校认证的网络视频课程和在线课程平台上的选修课,并给予一定的学分,从而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发展方向提供多种选择和发展空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师资特色,形成师资优势。教师特色建设是专业特色建设的重中之重。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二是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应占一定比例。这就需要提高现有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打造社会服务型教师队伍。从学校层面,对二级学院和学科教师进行调整合并,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培养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为重点,以教学科研骨干骨干重点培养和支持为重点,实施针对性跟踪培养、点对点培养,鼓励教师攻读高水平学位,促进教学团队的转型与完善。推动高校对接地方、行业和企业需求,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科技园区和社区的合作,寻求建立政产学研联动机制。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科学培训搜索和实践培训;将社会服务与精准扶贫、智力帮扶相结合,选派教师在实践中培养成长;学校在岗位就业和绩效分配方面提供“双师”“双能”教师政策倾向于增加教师服务社会的获得感。实施“青年教师导师计划”,由具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教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重点引进专业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带动科研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推进科研队伍建设学科和师资力量。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打造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队伍,以专业特色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一支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领域覆盖面广、创新能力强的队伍意识。

三、总结

专业建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前期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后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和完善。随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的深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将取得更多成效。

参考文献

[1]关业涛.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数字通信世界000.002(2016):24.

作者简介

方道熊 男 1998.07.23 贵州省毕节市 大连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

张廷涵 男 2000.01.24 江西省南昌市 大连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

周世玉 男 1999.12.31 辽宁省辽阳市 大连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

刘一司 男 2000.02.12 辽宁省锦州市 大连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