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2021-06-12 16:32杨畅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儿童体育能力

杨畅

 

【关键字】感觉统合 小学 感统训练

一、感觉统合概念、感觉统合失调原因及其表现

1.感觉统合概念

感统称为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本体、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统整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1]。

2.感觉统合失调原因及其表现

1.“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简称SID )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等信息组织与整合不协调,导致信息统合过程发生异常,出现对刺激不敏感、行为顾此失彼等现象[2]。

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因素较多,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因素较为复杂,目前有一些学者对感统失调成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能致病的各种原因。其中,遗传、教育和环境因素都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4]

①遗传因素:儿童其家族直系亲属存在导致该类障碍的遗传物质,或者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相应的基因突变。例如,个体发育中的脑损伤以及代谢过程异常。艾瑞斯也指出: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身就具备感觉统合的能力,这是遗传的能力,这是每个人的本能的存在, 但这样本能需要和外界信息不断的接触,通过整合这样个人的感觉统合的能力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可见,人是天生九具备了一定的感觉统合能力的,正常发展的儿童能够有效的感知和整合外界信息。而感统失调的儿童则存在感统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障碍。

②教育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家庭教学和学校教育也呈现处一些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儿童的感觉统合以及其他基础能力的发展。

③环境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的提升,国民物质水平不断改善,文化精神生活趋于多样化,儿童的活动空间逐渐减少,失去了更多的身体活动、同伴互动的机会和时间,基础能力发展不足。这将导致儿童失去与外界密切接触的良好环境,情感、语言理解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将不利于更好地整合外部刺激物,影响他们整合感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包括:身体运动协调、视听语言、触觉防御、性格、情感、认知等六个方面都存在着不良障碍。众多研究均表明:感统失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心理素质,儿童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相关研究证实,如果儿童的感统能力长时间的丧失,那么儿童大脑控制和整合身体各器官的能力就会逐渐削弱,这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的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下降。

二、感觉统合教学训练的涵义

涵义:学生可以通过有计划性的感统训练,对大脑与身体进行有效的外部刺激,并将外界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空间感知以及自身肢体的控制能力。帮助儿童感觉统合正向发展,达到促进儿童身体、心智、情绪发展和良好行为的目的。

三、小学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与感统训练:

水平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区间在6-8岁其左右,此阶段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好奇心,爱玩好动,但自我抑制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易分散。针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多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情景,将基本的运动技能融于教学中,寓教于玩,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身体验。

6~9岁是培养儿童感觉统合的重要时期,感统训练会运用包含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有趣的组织形式,让孩子接受各种训练刺激,改善神经系统与身体之间的不协调。小学低段的体育教育与感统训练在年龄层次、体育教学特点等方面都有所契合。相比之下,感统训练不等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强调训练计划的针对性,训练者的专业性,运动形式趣味性的一种开展形式。小学低段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感统失调问题,所以,在小学低段开展感统练习是符合学生自身成长需要的。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感统训练课,也是对体育课堂的深化和创新。

四、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开展感统教学的必要性

感统失调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例如: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行动迟钝,好动不安、表达能力差、吐字不清晰、情绪障碍及人际关系。并有研究发现:感觉统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并不会主动消失。因此,抓住培养的关键期,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要开展感统训练,不仅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体现了体育课表中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全面的发展。

从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来看,若学生感统失调,那么他们的基本运动技能掌握以及双手协调能力、节奏感、平衡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不足,无法建立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体验。这不仅会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难以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更难以培养和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体育课中融入感统训练,不仅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对儿童的身体素质进行改善,还将教学内容与感统游戏相结合,具备了趣味性和教育性。通过有针对性课程的设计、器材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全面发展,逐步建构完善的人格,这是实现体育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现在的发展形势,迫切的需要进行改变和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学校在学生身体发育和感统训练的敏感期实施感统训练,推进感统训练在小学低年级课外体育活动中推广和实施。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国内形势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综上,整个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各项机能与大脑等思维迅速发育的时期,小学低段是感觉统合的关鍵阶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针对性的感统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孩子的感觉运动能力,更有益于促进孩子在运动,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王和平.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任桂英,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86.

王荔君,李楠.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简介.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2003,19(2) .35C506B1-80B1-40D5-8B80-28454780927A

猜你喜欢
儿童体育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们的“体育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