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作为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学派的领军人物,他打破了艺术与实用美学的界限,将不同艺术元素和综合材料结合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克林姆特的作品带给人们怎样的心灵慰藉?通过对克里姆特作品的形式语言、艺术风格特征、装饰性绘画元素以及创新内涵、实践精神等深入了解能够打破我原有僵化的创作思维。
关键词:艺术特征;装饰性元素
第1章 克林姆特绘画艺术特征概述
克里姆特的画风并非一成不变,在他创作生涯的中后期也受到过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感染,虽然各个时期的绘画画风迥异但相同的是他对女性心理细致入微的探究,对构图、材料、元素、表现技法以及对画面唯美的效果的追求是不变的。下列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叙述,并举例分析各个时期克里姆特具有代表性的画作中的女性,围绕他们让大家清晰了解到各个时期克里姆特绘画的区别。
1.1 早期古典主义时期风格(1882-1897)
文章上述提及克里姆特早期经过学院系统训练,最初也必须经历严苛且密集的古典石膏临摹和人体素描训练。离开学校之后,克里姆特与另一名同样拥有卓越绘画能力的同学弗朗兹·马茨奇共同创办了一间工作室,后来他的弟弟恩斯特也加入其中,三人共同努力完成了很多成功案例譬如绘制壁画、设计陶盘、替人绘制肖像甚至为为耳科医生绘制过精密的医疗说明图纸1,慢慢积累经验和信心实现了工作企业化并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艺术家公司”(Company of Artists)。为维也纳布尔克剧院与达奥米娜剧场绘制多幅装饰壁画,虽然克林姆特早期绘画风格摆脱不了学生时代接受的传统古典的、学院派的训练标记,但是他擅长创新地运用装饰图式并且他早期作品的画面中已然透露出一些他中晚期的装饰风格。1890年所创作的《钢琴家约瑟夫·贝姆波尔画像》,从画面中可以观察到克林姆特运用古典写实技巧将约瑟夫·贝姆波尔的表情及其细微神态刻画得非常传神,但是人物的背景却是运用平涂技法将其完全平面化并用装饰手法勾勒了一些八芒星、竖琴和部分古希腊建筑和人物等,克林姆特將“写实”和“平面装饰”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绘画气质。1886年至1888年所绘制在维也纳布尔克剧院天井的《达奥秘娜的剧场》,整体画面优雅柔和,少女曼妙的曲线身姿巧妙地和恢弘地古典建筑融为一体相互依托,线条细腻而严整可以看出采用写实手法体现出对传统古典主义的怀念。作品《寓言》画面中弥漫着浓郁地古典主义气息,女性与动物均衡稳定的分布于画面构图之上。三维空间画面明暗效果强烈、着色庄重,以严谨写实技法来描绘画面。
1.2 中期装饰象征主义时期风格(1897-1910)
克里姆特虽身为旧学院派的一代大师逐渐对传统毫无开创性的学院派感到厌烦。1897年克里姆特不满于维也纳“艺术家合作社”(Kunstler hausgenossenschaft)的保守与狭隘观念,从这个成名的艺术家圈子中脱离开组建了“分离派”(Secession)。此时克里姆特对于艺术的观念已发生了转变,他深信大多数奥地利艺术品过于狭隘原因在于艺术家合作社,不应该为了保护本国的艺术家市场而拒绝向公众展示外来的艺术作品使得广大群众无法真正全面了解西方艺术的进程状况。
1897-1910,可以说这是一个从古典主义到表现主义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里的许多作品也令克里姆特名声大噪,运用材料语言最为成熟的时期,也渐渐探索出成型的绘画风格。克里姆特在此时期常常运用古典的主题,在艺术作品中蕴含一些古典的暗示。从克里姆特知名的一些作品中可管窥他的绘画技法开始发生变化,更为简洁明了的装饰表现手法、将画面背景人物服饰的平面化,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材质来进行创作。例如他最具盛名的一幅画《吻》就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克里姆特黄金装饰时代的转型过程。除了使用大量的金制品装饰之外,还运用珠宝、沥粉、玻璃、宝石、箔片、珐琅等对对作品进行装饰,才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装饰视觉效果。克里姆特在中期完美的将写实风格与装饰技法融合在一起,作品中注入自己独特的个人情感观念与哲学理念,最终嬗变成个人风格的鼎盛时期。
1.3 晚期表现主义时期风格(1910-1918)
克里姆特晚期创作时期相比较之前最大变化是加入了大量的东方元素,深受中国、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影响。克里姆特收藏了大量的东方文玩物品,如中国画、日本木刻、日本盔甲和面具、日本戏袍和服等,对这些东方收藏品的痴迷深刻影响了克里姆特的沟通、装饰图案、作品主题。典型的是克里姆特在1907年创作的《阿黛尔夫人像l》,1912年创作的《阿黛尔夫人像ll》不再是之前一味追求唯美繁琐的装饰,而是背景 采用中国传统红绿色彩的相撞使得人物形象鲜明凸显出阿黛尔夫人哀而不伤浓郁的忧郁气质,与东方艺术元素组合在一起反而显现出人物独特美感更加耐人寻味。研究这幅画的学者多数认为它具有东方珐琅风格,但仔细辨别从地上毛毯的图案以及墙上的背景壁画可以明确与明清织秀氛围更加接近。这些元素在《玛利亚·贝亚的肖像》中就更加显露,玛利亚·贝亚身穿维也纳工坊的时装,在她身后是中国民间传统故事“萧何追韩信”,基于这些年对于东方元素的熟练运用,克里姆特在这幅画中展开了他最大胆的一次中国民间刺绣风格的创作。甚至画面喧嚣之下,细看画中笔触大小与细节、色彩的使用发现背景细致入微的描绘稍有喧宾夺主之嫌,几乎抢占了人物肖像的风头,克里姆特以中国彩绘或者说刺绣人物“杨家将”为背景,更加衬托出玛利亚·贝亚女士刚强坚韧。《某妇人的肖像》创作于克里姆特的晚期,是留于画室中未完成的作品。从画面上看出克里姆特在末期对作品装饰性与写实主义、平面性与存在感的反复斟酌的思考痕迹。线条强劲有力卷曲、纠结、缠绕、交错复杂充斥整个画面,虽然是未完成的作品却没有残缺感的遗憾反而有一股意境已到笔未到的力量弥漫整个画面。或许克里姆特也是借由模特去面对绘画性的世界观,向这个混乱繁杂的时代表白。
第 2 章 克林姆特绘画及新艺术运动影响
尽管克里姆特在政治和经济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他很早就敏锐察觉到青年一代的反抗并抛弃了一直饱受熏陶的古典现实主义和物理现实主义担任起新艺术主义的领军人物。1897年,克里姆特带领视觉领域里的反抗者们建立了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小组—分离学派,同旧学院派划清界限。分离派并不只是一群急切想要否定一切传统的革命者,而是想要带领人们去站在别的维度去思考、欣赏艺术,又另一种视角看待世界。分离派另一条宗旨就是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人的真面目,发掘他内心展现力。新艺术运动传播范围较广插画书籍、产品、家具家纺、首饰、服装、平面设计等等甚至渗入妇女的时髦装扮中,影响着欧洲与美国群众欣赏趣味持续十余年,是一次影响久远的“装饰艺术”的运动,更是设计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参考文献
[1]何政广. 《世界名画家全集/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里姆特》[M]. 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9: 68-90.
作者简介: 徐丽玥(1997.6—),女,汉族,籍贯:江苏省盐城市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 级在读研究生,美术专硕,美术专业,版画方向。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