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敬 申东 刘玉红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深度挖掘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全面育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思政教育与“移动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相融合角度出发,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课程目标,设计思政元素融合案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思政教育,以期对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移动通信原理; 通信工程; 工科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03-87-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course
Di Jing, Shen Dong, Liu Yuho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School of Electr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course is a core compulsory course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and teaching method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course content, this article integrates the go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goals, designs cases whe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and impl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college engineering courses with reform idea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courses
0 引言
教育興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1]。”教育工作者是心灵的工程师,肩负着崇高责任。高校的思政教育应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种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2]。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深度挖掘并利用课堂这一教育前沿阵地开展思政教育,将对全面育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成立于1958年,以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人才为目标,2017年通信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我校一直重视专业建设,思政教育也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但专业课程的侧重点仍然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并没有注意到专业课程中也潜藏着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所以,应利用好专业课课堂,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重要作用[4]。我校专业课程在多方面进行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探索与研究,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育前沿阵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移动通信原理”是我校通信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力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能够实现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价值导向“三位一体”这一目标,贯彻实施德育这一根本任务,促进“移动通信原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融共进,形成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 思政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1.1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
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并旨在解决高校培养人才的对象、方式和目标这一根本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使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通信工程系得到广泛认同,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能力,构建全员素质教育的整体格局,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1.2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首先教师要统一思想,树立思政意识、增强思政意识、形成思政共识;然后根据教育部和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修改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通过在培养计划中明确定义,将一些非技术性的、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最后,积累思政教育素材,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设计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
具体设计思路和方法如图1所示。
2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探讨与实践
2.1 增强专业课教师思政共识
课程组教师要树立和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形成思想政治共识。201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专业课程的授课老师是影响学生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的首要因素。因此,专业课堂就成为了开展思政教育的潜在资源,而专业课教师就是开启宝藏的钥匙,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师思政意识和思政共识的形成,是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教师的思政意识需逐步养成,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作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党支部可以通过组织专业课授课教师集体学习等方式,使教师了解思政教育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从而逐渐提高其思政意识,增强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和主题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深化对德育这个根本任务和对塑造学生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使教师积极参与到思政课程建设中来。因此,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就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2 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课程目标中
从顶层设计出发,梳理专业素质要求,根据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修订教学目标剖析课程内容,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根据《华盛顿协议》的毕业生素质要求,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定为:工程知识、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工具的使用、终身学习等[5]。培养计划和毕业标准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根本准则,可以看出,我校对通信工程学生的要求不仅有技术和学识上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对毕业生有着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培养工程类毕业生的标准,对技术和能力的要求固然重要,但对工程伦理意识和道德素质的要求同样不能放松,掌握卓越的工程技术可以立身,德才兼备才能立人。
2.3 积累思政素材,设计思政元素融合案例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疫情期间通信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通信人你能做些什么?可以布线网络,为专家会诊提供技术支持;可以为社区安装探头,为居家隔离监控提供技术支持;可以用学到的5G知识,为“火神山”云直播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运用所学参与小区消毒无人机和同城速递无人机的开发等等。通过简短有力的事实或案例,联系专业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打开思路,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在思考过程中融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理念,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政意识。
2.4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政教育
⑴ 追踪应用前沿,注重拓展学生的课程视野。
⑵ 崇尚英雄精神,发挥英雄人物的教育作用。了解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立志科技报国,投身通信先进技术的研发,弘扬中国精神。
⑶ 调整教学方式,创造良好传授途径,利用简短有力的事实或案例,联系专业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让学生愿意接受、主动接受,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⑷ 授课老师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关注学生求知欲与获得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于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3 思政教育的主要成果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改革以我校2018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为试点,从2019级开始贯彻实施本项目改革内容。从“移动通信原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目标出发,积极开展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計划的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队伍树立了良好的思政意识、增强了思政观念、形成了思政共识,培养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改革从专业的顶层设计开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在培养计划中明确毕业要求,调整教育目标,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明确写入毕业要求,深化教育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因素,积累思想政治资料,并将专业课程的特点、教育内容、思想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通过运用具有特色和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政教育,增强专业课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创先争优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并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了一条途径。
4 结束语
本文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方法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通过“移动通信原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相融合,不仅增强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德育和底线意识,而且使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和标准更明确。
搭建全方位全课程思政教育的新平台,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具备作为一名通信工程师应该有的对专业领域的相关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描述的能力,又树立起健康的三观。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相融合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接下来,将进一步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为高校其他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炎.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研究[D].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 赵学通.河南工学院:构建“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河南教育(高教),2017.9:42-43
[3] 李冲,邵会婷,方记文,赵忠.本科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46-47
[4] 王井玲,赵巍,杨慧,冯玉爽,魏晓一.基于学习产出的智能制造“3+4”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7:22-24
[5] 陈丽娜,杨琳,赵建民.“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