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球鞋涨价30倍后……

2021-06-11 09:35王敏杰
决策探索 2021年9期
关键词:国产品牌李宁球鞋

王敏杰

张惠(化名)的表弟在一家潮品交易平台工作。“据说是做销售,听他说过,平台上曾经有一双鞋被炒到过十几万,所以我总觉得这个行业有点虚,怕他挣的是快钱。”

张惠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日前,新华网发布的一篇题为《新华热评:借机哄抬“国货”价格是自断门路》的文章指出,近日在微博、朋友圈和以虎扑为代表的一些网络论坛上,出现了国产品牌球鞋涨价和缺货的消息,更有“限量款”球鞋价格飙涨31倍。

4月6日,得物发布说明称,针对网传图中涉及的卖家所标价格波动过大的球鞋已进行下架处理。

近几年来,在品牌大力营销、明星带货、社交媒体狂热的“助势”下,球鞋一度成为现象级话题,不少潮流电商平台由此“破圈”而出,但这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潮流电商积极规范市场已迫在眉睫。

“炒鞋”遭批

“为什么炒鞋?是如何炒起来的?”在知乎上,一位网友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随后引发多方讨论。更有人追问:“炒鞋”之后,还能炒什么?

2017年2月,阿迪达斯新款“椰子鞋”发布,售价不到2000元,1周内便飙涨至1万元。这一年,耐克旗下AJ和时尚品牌OFF-WHITE发布联名款球鞋,售价不足2000元,此后鞋码好、配色稀缺款一度被爆炒到7万元。不过,与此前不同,这次冲上热搜的主角不是AJ、Yeezy,而是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

据媒体近日报道,得物App上几款李宁和安踏的球鞋售价较为惊人。以参考发售价仅1499元的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为例,得物App显示售价竟高达48889元,涨幅达31倍。

对于“炒鞋”,新华社提出,知名国产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在二手市场上存在一定溢价并不新鲜。然而,这一波价格上涨明显超出溢价范畴,远离价值规律。一件商品短短几天涨价数十倍,显然不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现象。

4月6日,得物App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李宁韦德之道等三款鞋子价格为卖家设定,在卖家价格设定下并无买家成交或极少有买家成交。同时,针对卖家所标价格波动过大的球鞋,已做下架处理。其还对全平台商品进行了核查,另发现有20款球鞋存在卖家所标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已对这些球鞋做了下架处理,且对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封禁措施。

得物强调,在该平台上交易的商品大多为常规款,限量商品占比极低,且价格受买卖双方意向的影响,平台不参与定价。“得物一向倡导理性消费,将会增大对卖家异常标价的监測,对标价波动过大的商品将第一时间处理,一旦发现将对相关商品和卖家进行下架、封号等处理。”

对于得物的声明,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卖家的行为平台确实无法太多干涉,也有网友表示不解,认为平台方应起到一定的核查工作,保证平台交易的公平性。

背后风险

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早在2019年10月就曾发布金融简报明确提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方超强指出,“炒鞋热”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炒鞋客”炒鞋手段的行为相对“高明”和隐蔽,从执法层面上很难判定是否构成串通;二是在暴利驱使下,多方“炒鞋客”和普通消费者自发入场,无需通过串通,也可通过较大的体量造就鞋子的稀缺性;三是相当多的人被暴利诱惑,充当“韭菜”入局,参与“击鼓传花”的人多了,鞋价就越传越高;四是有所谓的“潮品”平台,为炒鞋充当线上交易市场,却在平台监管上疏于管理。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也表示,由于鞋不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实行市场调节价,是由经营者自主确定的,所以即使价格很高,一般情况下并不违法。但经营者销售这些商品时不能从事价格违法行为,比如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他认为,现在有些人在“炒鞋”时,把价格哄抬很高,这其中有可能涉及价格违法行为。具体事实可以由价格主管部门进行调查,一旦查实应依法进行处罚。

另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平台对于自身平台内经营者的商品市场调价,理应结合市场公允价值进行监测,维护平台的正常经营秩序,压缩暴利“炒鞋”的空间。

“从受众群体来看,‘炒鞋者多数年龄偏低,且有很大一部分还是学生,风险承担能力往往不强,一旦‘球鞋泡沫破碎,会引发这类群体的集体风险,所以有关部门亟需对球鞋市场以及‘炒鞋行为作出规范。”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方熠智表示。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人士则表示,和收藏盲盒、喜好穿汉服有点类似,其认为适度的“炒鞋”可以理解为小众消费。“对交易平台的监管,前提是交易对大众有危害,否则没必要浪费资源。”

理性崛起

此次“炒鞋”话题火爆,也让国产鞋的发展站到了“镁光灯”下。

新华社的相关文章指出,近年来,国产品牌在科技研发和外观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的确有了迈向中高端市场的底气。加之当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恶意“封杀”新疆棉花行为受到中国市场冷落,消费者纷纷用脚投票支持国货,国产品牌遇到良好发展契机。然而,如果因为“炒鞋”导致球鞋爱好者买不到想要的球鞋,进而让国产品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断国产品牌升级之路。

过去,大众对国产运动品牌的印象都是以平价取胜,认为在产品研发投入和性能呈现上都难以和国际品牌匹敌。不过,2018年李宁首次登上纽约时装周,让运动类品牌“国潮崛起”成为热门话题。

一名长期关注运动领域的行业人士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的运动品牌通过原始积累形成了足够的竞争力。当前,行业早已进入又一个十年,品牌都在尝试差异化的发展之路,进而获得相应的角逐机会。

去年在疫情影响下,本土运动品牌的业绩表现并不算“低迷”。如安踏去年营收同比上升4.7%至355亿元;经营溢利同比上升5.3%至92亿元。李宁去年的营收达144.57亿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为16.98亿元,同比增长13%。

行业独立评论员马岗指出:“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头部企业们通过扩充细分领域的产品来提升产品的浸透度,扩大市场份额。以前争夺的是大众品类的篮球鞋、跑步鞋,现在细分到户外、冰雪、儿童、时尚、潮货等领域。”

马岗坦言,国潮崛起不是通过炒作,而是中华经济崛起、文化崛起、产品设计品质崛起、消费自信力提升的综合产物。他认为,当前,本土运动品牌的国际化品牌打造之路还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国产品牌李宁球鞋
国产品牌正式崛起
回望祖山图
一双臭球鞋
红旗汽车:国产品牌“扛把子”能否再度崛起?
Progress in quantum well and quantum cascad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in SITP∗
球鞋名人堂
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
跌宕起伏“李宁”
鞋子不磨脚了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