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初唐,官方藏书始分经、史、子、集四个书库,称为“四部库书”“四库之书”。
▲ 经部(理)是为官必学
经部为官必学,包括现在当官的学的也是这套体系。十三经里面,《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研究变化的学问,卦象是八八六十四卦。《易经》其实有三本书,前两本叫《连三易》《归藏易》,第三本叫《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这十三经都是孔孟之道,基本上儒家占了大部分,唯独没有道家,没有《道德经》,没有《庄子》。
为什么会没有道家的东西呢?
因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明确了帝王培养的人要忠、要孝,建立了“以德为基,以孝为本”的忠孝文化教育系统,学儒家文化的这些官是不会想到要造反的。所以儒家文化是非常好的一套管理体系,它培养的是按帝王旨意如何去执行的官员,因此为官必须学。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就是学了这一套而考上了状元,可他并不知道帝王之学藏在中国学问体系的哪一部分里面。
真正的帝王之学,被我们的帝王隐匿到子部的医书《黄帝内经》里面了。
▲ 史部(史)也是为官必学
史部就是史记,也就是历史,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这也是为官一定要学的。
经部与史部为什么都是为官必学呢?因为这些都是儒家文化,从汉武帝开始就独尊儒术,儒家被提到了帝王尊奉的高度。帝王为什么要尊奉儒家呢?因为儒家的教育是忠孝节义,是仁义礼智信。它以孝为基,讲究的是孝道,这就成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基础。每一个帝王都希望国家开展儒家教育,老百姓忠君爱国,没有人去想要造反,皇上的位置就坐得稳。所以国家推行孝道,国家就很稳定,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靠儒家文化培养出来一代一代孝的文化。
况且学《周易》能够算命,命一算,我的命天注定,就更加没有反抗的心态,老老实实接受天命了。两千年了,朝代不断地更迭,可是每一个当上皇帝的人都不愿意去改变这种教育模式。一直到民国以后,孙中山先生把西方的文化引进来,开始革命了,把这套推翻了。但革命完成了,坐天下靠什么呢?国家要稳定要发展经济还得靠这套东西。因为忠孝文化被传承和验证了两千年,是烙印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是国家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的根和本。
▲ 子部(道)帝王之学,医卜星相,神仙
鬼道。
那么真正的道的学问,高人的学问,领袖的学问藏在哪里呢?也就是人们想要问的帝王之术到底在哪里呢?帝王之术又是怎么表现呢?我给它总结了八个字,“医卜星相,神仙鬼道”。帝王之术没有放在为官必学的经部、史部里,而是放在了“子部”,放在“医卜星相,神仙鬼道”的里面。
“医”是御医,管的是皇帝的身体。“卜”是卜筮官,替皇上占卦,预测将来。预测天地变化,皇上什么时候出行有利,什么时候不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要合与天道。“星”就是星相,天相,以天象悟人相,推测人的天命。人与星对应,人处在哪种天相的环境之下,老天向我们预示着什么。“相”就是看相,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不可用,他们的面相是什么样的?医、卜、星、相是可以看得见的,为阳;而神、仙、鬼、道则是看不见的,为阴,一阴一阳。
很多人学《周易》,认为是群经之首,就好像《周易》是最厉害的,把它看得最高,其实这恰恰是帝王挖的一个陷阱。帝王很聪明,道学是很难被老百姓掌握的,这种辩证思想也无法在民间推广,于是,就把《黄帝内经》的这个帝王之术作为一门医学藏在“医”里面,放在“医卜星相,神仙鬼道”的辩证里面,放在一般人学不会的东西里面。
帝王学的是什么?是一个领袖的思考,是整体观、全局观和发展观,现在叫顶层设计。用道家的语言来讲,就是参悟阴阳之道,阴阳互转。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阴阳二股能量的强弱在空间中会互相转化。
所以帝王學的是什么?
是“阴阳”,“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日军实力强大,而我们的主战部队建制短,武器差,战斗力弱,如何以弱胜强呢?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写出了《论持久战》这篇文章,当年的国民党高参白崇禧给了很高的评价,并总结为一句话:“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我的回忆》程思远)这就是领袖的思考。前一句“以时间换空间”就是说空间中阴阳两股能量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互相消长的转化,以此为理论基础的方式思考,应用于战略得出“积小胜为大胜”,就是在这个思考基础上如何去应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就是辩证思考。
所以,无论什么时代,一个领袖的旁边,一个帝王身边,一定有一个军师或国师,我们常形容他们是“牛鼻子老道”,他们学的是什么?学的是“道”,不是“儒”,学“儒”的只能当官,打完天下以后要用儒家思想去治国。所以儒家思想是用来治国平天下,不是打天下,道家的思想,是可以用来天翻地覆,是可以打天下的。
“医、卜、星、相,神、仙、鬼、道,”这八个字对我们现在的商业价值也非常之高,特别是我们的企业家们。
“医”在帝王层面代表御医,在企业家的层面来讲,“医”就是对自己实力的判断和分析。我这个企业,有什么资源可以使用,有多少资产可以调动。
“卜”就是将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和画面,对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来讲,一定要懂得有一个预测和预见。
“星”代表的是国家的政策,企业在哪一片的星光下,政府在涉及企业领域里,有哪些法规政策是适合我们的,要明白怎么去做。
“相”就是哪些企业可以与我合作,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用五行来解析(后面我会详细解读五行图,这里先提出一个五行的概念),合作方不外乎木、火、土、金、水这五个方面。如果我是“土”性的,那么合作人要么是旺我的“火”,要么是克我的“木”,要么是我能克制他的“水”,要么是我能旺他的“金”,或者是平平相合的“土”,无非就是这几种。
那么合作应该找哪几种人合作呢?当然应该找旺我的人,或者是旺我的行业去合作。而且学会了五行应用,我们还可以化克为旺,化敌为友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一个人做事情,但凡这个人成功了,他一定是符合阴阳五行之道的。如果这个人失败了,一分析肯定是哪里克住了,哪里逆了。成功一定有成功的规律,不成功也一定有不成功的规律。
那什么是“神”?神就是企业的宗旨和依靠。
“仙”就是与我有缘的人,帮我的人,哪些力量是可以帮到我们的,关键时刻这些人或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鬼”就是阻碍企业发展的力量是什么?做一个项目,做一个工程,哪些因素会阻碍到,一定要清楚。
什么是“道”?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合不合于“道”,只要是走在“道”上,就永远是对的。
中国古代文化很厉害,到了帝王的这个级别,完全可以通过表象来探索到内里,而中医就是深藏着这种文化。中医是什么?就是根据表面的病症显相来探讨背后的病根在哪里,所以中医其实不是纯医学,而是道学,是辩证法,只是把辩证法应用于治疗人体疾病而已。
有趣的是我们很多的文化名人、学术巨匠们都没有发现中国文化的哲学体系,这些哲学家们看的都是文化方面的书,唯独不看《黄帝内经》,所以不知道中国有文化哲学体系。而研究《黄帝内经》的人,又仅把它作为传统中医书来看,没有去研究它的哲学文化,所以也不知道《黄帝内经》就是中国文化哲学体系的根。这就是我们的哲学家们也上了帝王的当,忘了“子部”的“道”,总是认为《黄帝内经》是医书。要知道中医的理论基础不是医学,是道学,是文化,学中医就是一个用哲学去悟道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学医的过程,只不过是把参禅悟道用于对人体循环的思考,用药的理论基础也是阴阳五行的辩证,用于身体是三阴三阳经络体系的五行思考。如果把它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所有的中华文化思想,都是长在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
为什么中国文化难学?为什么人们看不到它的体系?就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枝繁叶茂,太茂盛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章及文学流派太多了,内涵太丰富了,因此看不到它的树干、树根。
我们近代的哲学家们,基本上都是学习了西方哲学,然后用西方哲学思想来比对解读中国文化,他们都没有去研究过《黄帝内经》,搞不清楚中国文化的哲学体系,就认为中国没有文化哲学体系。而恰恰是《黄帝内经》藴含着中国的文化哲学体系,它的体系是超越于文字的,是图符体系,是能量动态循环运化体系。它诞生于文字之前,是超越于文字的,当有了文字以后,就没有发展过这套系统,而是在扩大运用,所以我们的文化体系就很难用文字讲明白了。
禅宗却是一个聪明之人,他告诉我们,“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千万不要用文字去参悟老祖宗的东西,要超越文字去参悟,就能得道了。用超越的方式去看文字,这个文字就“不立文字”了,文字其实已经不是字了,是什么?是古人传给我们的一种信息,它里面是有密码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接收得到,我们的密码能不能与它对得上,如果一下子开窍了,密码一下子就过来了。
▲ 集部(術)就是诗词歌赋等集成
是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中国文化历来重“经”、重“史”,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代秀才考试均以此为主题,而忽略了对“子”“集”的研究。且唯一以帝王命名的书《黄帝内经》,被归类为“子”部。
在世人眼里,《黄帝内经》是一部医书,只有学医的会去看,重仕途的便只读“经”“史”。殊不知,《黄帝内经》是唯一以帝王命名的书,自然有其中道理,其深刻涵义非常人所知,唯在智者眼里。
《黄帝内经》在医家眼里是一部必读书,是医学基础,所以都只是从医道上悟,把它当医书看。但其却不是一本纯医书,书中少有药方(只有十六方),唯“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和“术”论述最多,理也最透。
《黄帝内经》是一部洞悉自然法则,改变人生命运,得天下之大道的“天人合一”的奇书,也称修炼之书。有人认为其源于《易》,故世人只研《易》,而不学《黄帝内经》,实在是大错特错了。研《易》而不学《黄帝内经》,只是算命先生,研《黄帝内经》而不学《易》,不能成大医。唯两者合之,可成一代宗师。
《黄帝内经》是研究人如何合于天、地的一本书,就是人如何在天地的自然环境中能活得更好,并把天地自然环境的运作,用图符体系完整规律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中国文化体系和哲学体系,以前往往把它解释成朴素唯物主义,这种解释其实是牵强的,它绝对不是朴素的。《黄帝内经》后面含的这个“道”,不是我们想象中从“地”上、“人”上能理解的,它背后含的是“天道”。
我们经常讲中国文化怎么来悟这个道呢?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聪明的人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是帝王,一个是成佛的人,他们是谁呢?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是六祖惠能。两个人有一个相同点都是文盲,不识字。
历史上对朱元璋的评价是什么?“一字不识通六经”,说朱元璋是个文盲,睡着了成“天”字形。一个人睡着了,手脚伸开应该成一个“大”字形,怎么会成“天”字形呢?原来他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一个斗笠,斗笠往脸上一盖就睡觉了,成“天”字形。
朱元璋这个人不识字,是一个文盲,一个文盲能够精通六经,我们只知道四书五经,第六经是什么?第六经叫《乐经》,秦始皇焚书坑儒把《乐经》给坑杀了,《乐经》就失传了。朱元璋因为在民间行走,所以他继承了六经。
朱元璋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是不识字而悟道之人,能够打天下,这是我们现实中的一个样版。
还有一个也是不识字而获得了大智慧的人,就是六祖惠能,禅宗的第六祖,名字叫惠能。六祖惠能是我们中国记载的,有证明的,在世成佛的一个人。他一字不识通佛经,后世也给他传下来一本经,叫《六祖法宝坛经》。
释迦牟尼佛是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事,是印度记载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他是怎么成佛的,那套思想体系我们很难学会,因为他不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场里面,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他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能理解六祖惠能,他和我们是生活在同样的状态下的,这样的一个人能成佛,这种没有经过学习,没有经过教育,竟然可以一下子悟道的人,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
这就是知识和智慧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