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文
尹朝阳,当代艺术家。1970年生于河南,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尹朝阳是中国当代艺术70后代表艺术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的新绘画浪潮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尹朝阳是70后代表艺术家,2000年的“青春残酷”系列让他“一炮而红”,之后的“神话”“乌托邦”“正面”—每一个阶段都不断涌现代表作,展现了艺术家旺盛的创作力与强烈的变革欲。尹朝阳是一个在艺术上不断寻求突破与变化的人,总在不断打翻已“成功”的代表作。他不愿被困在某一个题材里,总希望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2010年左右,尹朝阳开始创作“嵩山”系列直到今天,这是他艺术创作上尤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不仅是人物绘画消失了,画面的张力也从向外爆破转为向内探索。
提到“嵩山”的缘起,还要追溯到2005年尹朝阳第一次到美国大都会美术馆,他说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大都会美术馆“收藏”的大量中国古代佛像、石雕等都深深吸引了尹朝阳。2005年从美国回来之后,尹朝阳就疯狂迷上了古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石刻佛像,同时跑遍全国,探访了很多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现场,比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北宋皇陵、巩义(上古时期)、响堂山(河北),等等。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尹朝阳第一次去到嵩山游玩深受触动,之后到2010年他一直在默默酝酿发酵“风景”这个新的主题。这个阶段,除了去看很多遗迹,他也看了大量中国古代书画。“以前创作当代艺术是从西方借鉴,现在看这个我觉得更加亲切。而且看一段时间之后再返回去看、反复去看去体会,看它是不是始终能打动我”。
尹朝阳注重作品的情感、力量、直觉性,他希望能做自己内心喜欢的、可以把传统与当代整合起来的创作。积累许久,2011年尹朝阳真正开始动笔嵩山系列,第一张画的是《悬空寺》:“一开始还是挺艰难的,因为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题材,而且要放弃掉你原来所有的题材、内容、技术……我一直在找那种感觉,找那种对应的气质。”而人物也在消失了十年之后,再次出现在尹朝阳的油画中—创作于2016至2017年的《寒林图》是一幅风景中的人物群像,“它把我等待的、想要的那种人的状态找到了。”这也是龙美术馆《浩瀚史》展览中他个人最喜欢的作品。
创作嵩山系列,尹朝阳也开始练习书法,他感觉自己是重新学了一遍中国古代艺术史,进入到另外一个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系统。“中国的系统不是按照西方那种线性的、进化论的,从中国古代书画中,你可以看到古人如何去处理同样一个题材,中国古人会把山水中的这些因素分解出来。唐宋时期一整套山水画的方法开始成熟,之后历代都是对它的修正或突破,可能经历很多朝代、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一两个大师。隔一段时间再回头去看,这一整套逻辑其实非常严谨。”这十几年来尹朝阳几乎每年都会去嵩山写生,不为名胜古迹,而是看一座无名的小庙、一个山谷、一块巨大的岩石,他保留了十年间所有写生,好像成长记录。虽然“面对同一个地方、同一个题材,但我自己在不断加深对它的理解”—嵩山就好像是尹朝阳心中塞尚的圣维克多山。“我其实就想以塞尚为参照,当他画到某处时,你可以看到他在那里的变化。我其实特别想体会一下这种感受。”
当代艺术的创作,除了西方之前的影响,是否还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性?尹朝阳希望打破中国经典山水与风景的局限,曾经一度在他笔下消失的人物被重新组织成一种新的绘画范式。“我觉得每一代人都有它必须要解决的困境。我希望在整个的画面里,能够有一种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