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课堂教学评价对促进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起重要作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现状,并提出问题与建议。我们研制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调研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课题组还开展了访谈工作;通过课堂观察,对研制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检验完善。
课题组共收取教师有效问卷1295份、学生问卷1013份。在教师问卷中,从教师工作年限来看,10年以上的教师占比50.19%,5年至10年的教师占比18.92%,5年以下的教师占比30.89%;从任教学段来看,一、二年级教师占比41.16%,三、四年级教师占比28.49%,五、六年级教师占比30.35%。学生问卷主要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参与,问卷分别为565和448份。同时,搜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36份,还与近百名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或访谈,进行课堂观察120余节。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现状
(一)评价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
查阅近些年的36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33份凸顯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占比达91.73%。涉及的内容大多体现了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特征,如嘉峪关市教育局教研室仲应华在《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及解读》一文中就写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标准体现新课程的内容要求
一是评价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问卷调研中分别有98.23%和97.16%的教师认为评课过程中能以“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做到落实教学目标时考虑学生的发展要求和个性化需求”等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标准进行评价。问卷中,特别是在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里,有58.51%和39.45%的教师在“评课中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项觉得“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
二是评价关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36份评价标准量化表中,有27份提及“教师自身语文素养及教学能力”的评价内容。如黄大龙老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评价内容;张县菊老师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细则》提出评价标准应包括教师能否“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三)符合课堂教学的结构元素
从课堂教学整体来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应是制定评价标准的结构元素。在36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有29份使用了上述要素,占比80.56%。在教师问卷中,有83.21%的教师“非常同意”或“同意”以此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这说明该架构符合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体现立德树人要求的内容有待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在36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很少有评价表直接指向立德树人要求的评价标准。问卷就“评价内容关注度”排序时,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评价项目,有43.51%的教师排在项目最后,在与语文教师的座谈和课题组听课时,也发现了此类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目前很多教师忽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道德品质工作是我国教育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其次,教师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价缺少“抓手”,不知如何评价。
(二)评价教师理解、运用教材的内容略显不足
为了用好2016年发布的新教材并做好相关评价,应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材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是课题组在参阅的评价标准文献中几乎没有找到评价教师理解、运用部编教材的内容和指标。首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线上评审工作准则中提及了“是否体现统编教科书的编排意图”的评审要求,是查询到的唯一涉及此的评价标准。
同时,在调研和访谈中有17.55%的教师不清楚部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概念和序列;有31.25%的教师不能准确理解部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结构特点;有21.29%的教师不了解新教材注重课外阅读延伸所建构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三)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评价有待完善
新课程倡导“以学定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听、评课活动,发现教师多是站在“教”的视角进行评价。
在36份评价标准中,涉及学生“学”的评价项目有9份,占比25%。对比学段数据,高年级在评课中更关注对教师施教行为的评价,占比49.11%,中年级占比为47.07%,低年级占比为41.28%。
而学生的现状体现在问卷中是:三至六年级选择“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08%、18.56%、13.71%和21.51%,反映出学生对语文课的喜欢程度随年级升高逐渐下降。
对于“你在语文课上常处于什么状态”,只有38.12%的学生回答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而其他学生选择被动听课或精神不集中。
所以,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把“评学”纳入评价标准来反观和判断教师“教”的效果,从而引导教师为改善“学”的过程而改进“教”的方式。
(四)针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亟待体现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曾说:“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和研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而在调研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样本中,没有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方面来研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调研也发现,教师在评价标准中对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选项只排第4(占比48.71%),重视程度尚需提升。
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议
(一)重视教育评价,落实立德树人的成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根据《总体方案》的改革任务,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二是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要落实好“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课堂评价的根本标准”这一评价目标,并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二)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体系,增加评价内容
课堂评价标准研制者和一线语文教师都应该准确理解并把握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体系。
建议今后研制小学语文评课评价标准时,要努力体现落实部编教材编写理念。如部编教材小学主编陈先云老师曾讲过:“要用好部编教材要增强六个意识(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科研意识),尤其是要用好前五个意识。”
课题组建议各教研部门、学校将新教材的培训、研讨与评价结合起来,尝试“培、评一体化”“以评代培”“以评促培”等形式,引导语文教师用好并教好新教材。
数据还显示:工作5—10年的教师及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在授课和评课中更关注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比例,分别为48.98%和52.25%,因此要更关注前者这一群体。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评价
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在小學语文评价标准中,要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对学生上课“是否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是否学习兴趣浓厚”“是否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等进行评价,从而反观教师的教学是否真的是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责任编辑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