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燃起的朝鲜抗日火种

2021-06-10 12:35姜森
检察风云 2021年7期
关键词:临时政府朝鲜人抗日

姜森

2021年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据韩国《东亚周刊》报道,朝鲜半岛人民应该和中国人民一道铭记1931年。那一年,日本全面侵占中国东北,也使在华朝鲜人抗日复国运动的重心被迫转移到关内。也正因为如此,朝鲜民族解放力量得以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

上海朝鲜侨民供养“国务领”

1919年1月,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前大韩皇帝李熙病逝。朝鲜人纷纷传言“他是被日本人毒死的”。汉城(今首尔)的朝鲜独立志士,以及俄国远东地区的朝鲜侨民,都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代表朝鲜民族独立运动的政府机构,并不约而同地推举当时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李承晚担任国务总理或执政官。3月1日,朝鲜境内的独立运动人士在汉城塔洞公园发表《韩国独立宣言》,号召民众奋起反抗,遭到日本驻朝鲜总督府的残酷镇压。于是,大批朝鲜反日人士流亡到中国,以“三一运动”之名筹划武装抗日。

流亡中国的朝鲜志士会聚到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在法租界金神父路的弄堂里集会,决议成立临时政府,议定以“大韩民国”作为国号,并选出以李承晚为临时国务总理的政府领导层,公布《大韩民国临时宪章》和政纲。这次会议被称为“大韩民国第一届临时议政院会议”。

东亚地区的学者普遍认为,此次会议有关组织、行动和人事的决定大都有名无实,但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朝鲜人民的抗日火种就此点燃。中国各地的朝鲜抗日志士和欧美朝鲜侨民团体代表纷纷前往上海,共商抗日大计。短短几个月,议政院召开了5次会议。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上海)

1919年9月11日,议政院议定颁布《大韩民国临时宪法》,宣布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选举李承晚为临时政府大统领(拟待复国后改称大总统),选举李东辉为国务总理,还模仿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设立内务、外务、军务、财务、法务、学务、交通等总长,以及大本营、参谋部等军事机构。整个政府机构有约40名官员。

位于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对中国东北的朝鲜抗日武装作出了一些指示,但领导作用有限。不久,国务总理李东辉被指“无法说明苏俄援助的200万卢布的具体用途”,导致临时政府的信用受到质疑。1921年9月,大统领李承晚前往美国华盛顿参加会议。他不但一去不归,还截留了美国朝鲜侨民提供的捐款。就这样,两个“靠不住的领导”,导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财源枯竭,领导层频繁更迭,几近崩溃。

1926年12月,金九接任由国务总理改制的“国务领”一职。当时设立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连房租都交不出了,只得向上海的朝鲜侨民募捐,才得到149块大洋救急。在上海有六七十个朝鲜人担任租界电车公司和公共汽车公司的查票员,金九就靠轮流在这些人家里吃饭来维持生活。

不久,情况有了转机。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进入上海。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北洋政府不同,国民党政府非常支持朝鲜半岛的民族独立运动。

当时的一些朝鲜青年抱着“学习军事为国家独立效力”的思想,到中国的军校就读。日后的韩国首任总理李范奭、韩国空军创始人之一的权基玉等人,都曾在中国云南的陆军讲武堂就读。

还有很多朝鲜年轻人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其中的佼佼者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金若山。他本名金元凤,常用化名陈国斌。他在青年时期参加了以暗杀日本官吏为目标的朝鲜义烈团,后投身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结束后,金若山将活动重心转移到南京,组建了朝鲜民族革命党,自任总书记,被视为朝鲜抗日志士的重要领袖。

朝鲜抗日力量在中国发展壮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此前战斗在东北的朝鲜抗日武装,失去了中国政府的支持,遭到日军围剿。部分朝鲜抗日志士在曾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李振卓将军的率领下,组建朝鲜革命军,先后与唐聚五率领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协同作战,但最终损失殆尽。自此,在华朝鲜人抗日运动的重心被迫转移到关内。也正因为如此,这支民族解放力量得以延续,并逐步发展壮大。

1932年4月29日是日本裕仁天皇的诞辰,即“天长节”。这天上午,上海各界的日本人及亲日分子齐聚租界虹口公园,观摩日军第9师团等部队举行的阅兵式。11时40分,《君之代》的齐唱还没有结束,突然有人将两个金属物抛到军政要人齐聚的观礼台上。据时任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回忆:“一两秒钟后,那两个行军水壶形的东西爆炸了,发出钢铁互相撞击的声音,震耳欲聋。”他被气浪抛到空中,又重重摔在地上。

在华坚持朝鲜反日独立斗争的金九

左:在华坚持朝鲜反日独立斗争的金九 右: 李承晚(右)与麦克阿瑟

爆炸导致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上海居留民团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河端贞次身亡,第9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和重光葵的腿部因伤截肢,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右眼因伤被摘除。掷弹者被当场抓住,他就是时年25岁的朝鲜人尹奉吉。

虹口公园爆炸案后,朝鲜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引起国民党的重视。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国民党各系统都与朝鲜抗日团体接触,试图将其收为己用,这实际上也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其他朝鲜抗日团体的需要。在陈果夫的引荐下,金九得到蒋介石的接见,其复国理念和临时政府的体制也得到蒋介石的认可。蒋介石许诺由國民党中央党部按月发放补助津贴,资助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活动,并在国民党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开设“朝鲜特别班”,培训军事人才。

另一方面,金若山依靠一些黄埔军校的同学,得到了由黄埔精英组成的复兴社的支持,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班第6队”的名义开办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后又在复兴社领导者之一的康泽主持的国民党中央军校“星子特别训练班”中培训朝鲜学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金九领导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金若山领导的朝鲜民族革命党都发表宣言,号召朝鲜同胞参加中国抗战,为朝鲜半岛的民族解放做准备,并积极筹备组建各自的武装力量。

积极开展对敌宣传战

1938年7月,日本反战同盟成员青山和夫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提议组建国际义勇军,协同中国军队抗战,得到蒋介石的同意。此时,金若山恰好提议组建朝鲜义勇队。于是,朝鲜义勇队于当年10月10日在武汉成立,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指挥。朝鲜义勇队以国民党军队里的朝鲜族军官和国民党中央军校培训的朝鲜学员为骨干,编制共设两个支队,当时有89人。

朝鲜义勇队甫一成立,就参加了国民党部队从武汉撤退时的宣传工作。支队长李益星率领队员,发挥朝鲜战士懂日文的优势,在汉口张贴和粉刷日文反战标语,宣传抗日思想,谴责日本军国主义,号召日本士兵放下武器,参加反战运动。据说日军进入武汉后,花了整整3天的时间才将这些标语全部清除。

武汉会战后,朝鲜义勇队撤至广西桂林休整,隨后即以支队为单位开赴前线参加抗战。第1支队由曾任国民党军第25师营长、参加过长城抗战的黄埔军校四期学员朴孝三率领,前往湖南长沙,划归国民党军第九战区指挥;第2支队分为两部分,分别由指导员金学武、支队长李益星率领,前往国民党军第一战区、第五战区参战。1939年底,朝鲜义勇队成立了第3支队,前往浙江、福建参加国民党军第三战区的抗战。

朝鲜义勇队在前线充分发挥懂日文的优势,以对敌宣传战为主要任务。队员们制作大量日文传单、标语和“投降保证书”,在日军进退的必经之路上张贴、散发,还前往战事胶着的一线直接向日军喊话。另外,朝鲜义勇队通过开设短期日语培训班的方式,对6万多名国民党军官兵实施对敌宣传战训练。派在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的第2支队,在约两年的时间内翻译日军情报资料95万字。

朝鲜义勇队还对被俘的日军官兵进行宣传教育。日军部队中的数十名朝鲜人最终“觉醒”,参加了中国抗战。另外还有3名日军战俘在接受教育后,加入了朝鲜义勇队。

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对象

金若山麾下部队的优异表现,让一直以“复国运动正统机构”自居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相形见绌。有不少原本受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派遣到国民党中央军校受训的朝鲜青年,决定加入朝鲜义勇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管辖的“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计划到前线参加战斗,却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拒绝。他们要求“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先加入朝鲜义勇队,否则不提供经费送他们去前线。

在这一背景下,朝鲜在华抗日力量的两位领导者——金九和金若山时生龃龉,渐行渐远。1939年,蒋介石曾分别约见两人,商谈合作之事,并要求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召集在重庆活动的7个朝鲜人团体举行会议,试图结束在华朝鲜抗日组织派系分立的局面,但以失败告终。

1940年初,已担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的金九,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兼调查统计局局长朱家骅的支持下,获得了建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武装力量——韩国光复军的许可。

1940年9月17日,韩国光复军在重庆李子坝举行成立仪式,李青天出任总司令、李范奭出任参谋长。国民党军重庆卫戍部队总司令刘峙亲临现场致辞,表达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对韩国光复军的认可,并许诺把在国民党部队中服役的朝鲜族军官全部转入韩国光复军。自此,韩国光复军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国民党军方对金若山的支持日益减弱。

在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中,一直有朝鲜人担任高级干部,例如八路军炮兵团团长武亭。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很清楚团结朝鲜人民的重要性,于是支持朝鲜抗日人士在延安成立华北朝鲜青年抗日联合会。金若山的朝鲜义勇队成为中共的统战对象。曾和金若山一起参加朝鲜义烈团的朝鲜人金白渊,前往延安参加了抗日武装。

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冲突白热化。1940年底,金若山深感国民党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韩国光复军的支持力度过大,严重压缩了朝鲜义勇队的活动空间,且对其部队仅能在各战区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外围活动感到不满。他知道日本侵略军将大批朝鲜人安置在华北各大城市,于是决定让部下将朝鲜义勇队主力带往华北,发动当地的朝鲜居民加入抗日斗争,增强朝鲜民族革命党和朝鲜义勇队的实力。

1941年初,朝鲜义勇队主力在洛阳集结,向北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北上的朝鲜义勇队在第1支队长朴孝三率领下,很快与中共领导的华北朝鲜青年抗日联合会融为一体,进而成立了以金白渊为主席的朝鲜独立同盟和以武亭为总司令、朴孝三为副总司令的朝鲜义勇军。

1942年5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令将留在南方的朝鲜义勇队划归韩国光复军,编为光复军第1支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为了防止韩国光复军中再度出现北上与中共合作的人,派陆军少将、军委会高级参谋尹呈辅接替李范奭担任光复军参谋长。

二战后竟未得到美国承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议,被日本侵吞的朝鲜半岛终于得到复国的机会。但是,伴随着冷战铁幕的形成,美国军队和苏联军队分别进入朝鲜半岛南北两端,对峙于北纬38度线两侧,各自支持朝鲜人建立政权。

到这个时候,那个曾被选举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大统领”的李承晚才跟随美国人一起回到汉城,担任韩国临时政府的领导人。而曾在中国坚持抗日斗争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竟然未能得到美国的承认。金九只得以平民身份回国参加议会斗争,后被一个韩国陆军少尉暗杀。韩国光复军的成员分散回国。总司令李青天只担任过一些闲职,参谋长李范奭(尹呈辅任参谋长后改任副参谋长)出任大韩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但仅两年就被解职。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临时政府朝鲜人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美国对日占领时期“在日朝鲜人”政策研究(1945-1952)
论李东辉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初期的外交活动——纪念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
俄国二月革命后立国未竟与“十月”的选择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重庆时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多党合作
论西洋绘画与天文科技知识对朝鲜后期社会的影响
爷爷的抗日
近代在津朝鲜人概述
洪都拉斯逮捕塞拉亚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