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瑾 严琳 李素梅
(1.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河南 郑州 450000;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后盆底疼痛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主要因妊娠和分娩过程引起盆底解剖学和功能性改变,产妇盆底肌肉张力下降所致,对产妇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该疾病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生物反馈刺激是当前广泛开展的康复方法,通过将探头置于阴道内,根据探测的盆底肌肉电信号活动,将肌电信号以可视化形式反馈,使患者在反馈信息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肉舒张和收缩运动,以训练盆底功能[2]。但产后盆底疼痛患者多处于盆底肌群高张状态,部分盆底肌束处于痉挛状态,仅通过生物反馈刺激可能会加重盆底肌束的痉挛程度,增加盆底疲劳状态,因而不利于盆底功能恢复[3]。盆底肌锻炼是先松弛阴道内盆底肌肉,增加盆腔血液循环,然后指导其自主收缩耻骨旁边的肌肉的训练方式,用于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的治疗值得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盆底肌锻炼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改善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盆底功能及疼痛程度的效果,结果如下。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93例产后盆底疼痛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9.80±3.24岁;体重指数22~25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0±0.29 kg·m-2。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8.96±3.57岁;体重指数23~25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49±0.26 kg·m-2。两组对比上述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无妊娠期合并症;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
排除标准:孕前合并盆底障碍性疾病;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既往合并盆腔手术史者;恶露未排干净者。
对照组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患者平卧,产后6 w开始予以训练,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型号:Phenix)及其配套的阴道电极。将探讨置入阴道内及腹壁,设置频率8~80 Hz;脉宽:20~740 μs,首次以较低电流刺激盆底,患者适应后逐渐调节电流大小以其耐受为宜。同时根据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进行盆底收缩、放松训练,连续训练30 min,3次·w-1,连续训练1 m。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锻炼:首先将手指置入患者阴道内,分别按摩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直至高张肌束有放松感,按摩5 min后,开始予以盆底肌锻炼指导,根据指令进行阴道收缩放松练习,在训练时轻微收缩臀腹部、大腿内侧肌群,连续训练30 min,3次·w-1,连续训练1 m。休息10 min后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同对照组。
1.3.1 盆底功能水平
干预前、干预后(训练1 m后)采用阴道彩超(型号:SSA-580A)测量静息状态下阴道静息压力(值越高则肌肉越紧张)、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型号:AM-1000B)测定盆底肌力(0~5级,对应评分0~5分,分高肌力越好)、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期法评定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共0~5级,级别越高脱垂程度越严重)、观察在咳打喷嚏、日常活动时是否需要尿垫记录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1.3.2 盆底肌表面肌电值
干预前、干预后(训练1 m后)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测定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快肌、慢肌肌力和慢肌耐力。其值越高说明肌力或耐力越大。
1.3.3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总分10分,分高越疼痛)评价干预前、干预1 w末和1 m末盆底筋膜疼痛程度。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1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阴道静息压力、盆腔脏器脱垂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盆底功能对比(±SD)
表1 干预前、后盆底功能对比(±SD)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盆腔脏器脱垂(级) 盆底肌力(分) 阴道静息压力(μV) 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n(%))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7 2.25± 0.21 12(25.53) 2(4.25)*△ 对照组 46 2.24± 0.18 1.25± 0.15*△ 1.89± 0.42 3.81± 0.51*△ 4.96± 1.23 2.81± 0.28*△ 12(28.26) 8(17.39)* 1.87± 0.23* 1.91± 0.39 3.24± 0.48* 4.98± 1.27 3.28± 0.57*
观察组干预后快肌、慢肌肌力和慢肌耐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观察组干预后盆底筋膜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对比(±SD)
表2 干预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对比(±SD)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快肌肌力(μV) 慢肌肌力(μV) 慢肌耐力(μV)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7 29.42±6.95 39.68±8.26*△ 20.36±6.87 30.24±7.23*△ 19.36±5.37 29.68±4.98*△ 对照组 46 29.51±7.02 36.24±7.58* 20.37±6.85 26.87±6.98* 19.41±5.42 26.84±4.96*
表3 干预前、后盆底筋膜疼痛程度对比(±SD)
表3 干预前、后盆底筋膜疼痛程度对比(±SD)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干预1周末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分) 干预1周末(分) 干预1月末(分) 观察组 47 3.26±0.98 2.91±0.61*△ 2.01±0.35*#△ 对照组 46 3.24±0.96 3.18±0.52 2.59±0.26*#
女性盆底是由多层筋膜和肌肉组成,产后盆底疼痛主要以持续性下腹部钝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障碍等,对产后女性造成极大困扰[4-5]。生物反馈刺激通过将治疗电极置入阴道内,通过刺激盆底肌肉、阴道神经,改善肌肉神经支配,增强盆底肌肉群功能等特点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此法重点侧重于对盆底肌肉电生理活性的唤醒,缺乏对盆底肌力的训练,部分患者仍表现为盆底筋膜疼痛,盆底功能障碍等。为此,探求合理的干预手段是关键。
盆底肌锻炼是通过手法按摩阴道内相关筋膜,松弛阴道内盆底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阴道高张状态,然后指导患者进行开展盆底快肌和慢肌训练,以自主收缩耻骨旁边的肌肉,强化唤醒部分神经元,进而加强患者对浅、深层肌肉收缩时本体感觉的感知,以充分调动盆底相关肌群参与运动,进而激活细胞活性分子,增加肌细胞数量,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支持组织对盆底组织的支持强度。与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可自主控制盆底肌肉收缩和舒张,以增强盆底肌的弹性和强度,改善盆底功能。
妊娠过程中盆底解剖结构因逐渐增大的子宫对产生的慢性牵拉、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发生改变,出现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引发盆腔器官脱垂发生风险[6]。分娩时,胎头挤压易对盆底肌肉造成机械损伤,造成盆底肌肉减弱甚至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7]。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阴道静息压力、盆腔脏器脱垂较对照组低,盆底肌力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盆底肌锻炼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改善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盆底功能。生物反馈刺激可借助阴道探头检测盆底肌肉活动信号,在视觉反馈信号下指导患者进行盆底收缩和舒张,同时利用电流刺激尿道、肛门等肌肉群进行收缩,以改善盆底血液循环,增强阴道收缩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锻炼先通过手法按摩阴道内相关筋膜,唤醒肌肉本体感觉[8],然后针对性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肉收缩,松解痉挛状态下的盆底肌肉,提高阴道支持组织的韧度及强度,避免盆腔脏器脱垂发生,同时可通过增强提肛肌及尿道内肌舒张和收缩的自主调控功能,抑制逼尿肌过早收缩,进而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另外,引导患者正确用力以充分调动深层肌肉参与训练,进而强化肌肉力量,改善盆底功能。
盆底肌肉肌电值可反映盆底肌力,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快肌、慢肌肌力和慢肌耐力较对照组大,说明盆底肌锻炼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改善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盆底肌力。生物反馈刺激可借助电流刺激作用唤醒部分功能暂停的神经元,进而提高大脑对中枢性刺激的敏感性和兴奋性,以充分调动各肌群进行收缩和舒张,进而增加快慢肌肌力。与此同时增加盆底肌肉锻炼可通过按摩阴道内盆底肌肉,刺激相关肌群本体感觉恢复,以增强对盆底收缩和舒张运动的自主控制力。同时可通过自主、反复、有规律的训练,以强化I类及II类肌纤维肌力力量,提高盆底肌耐疲劳性。
观察组干预后盆底筋膜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说明盆底肌锻炼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改善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疼痛程度,可能与盆底肌锻炼中手法按摩盆底肌,可松解盆底筋膜肌肉的痉挛,同时进行盆底肌自主收缩指导,以诱发盆底肌肉主动收缩以激活细胞活性因子,改善局部血流循环,进而有效缓解盆底疼痛有关。
综上所述,盆底肌锻炼结合生物反馈刺激可通过缓解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盆底肌力,进而改善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