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吴凤海(指导)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吴凤海中医门诊部,内蒙古 鄂尔多斯)
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中较为高发,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且均为反复性的发作,诱发因素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及后天的环境因素,哮喘一旦确诊后很难根治,经过规范化的用药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上对于该病常采取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患者产生依赖性的概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及研究,中药在变异性哮喘中得到了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1]。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笔者跟随鄂尔多斯市名中医吴凤海先生观察了300例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即常规的西医治疗与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进行比较,以探究出小青龙汤对于该病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被确诊为变异性哮喘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中脱落5例,实为145例患者完成研究,男79例,女66例,年龄18-65 周岁;实验组中脱落4例,实为146例患者完成研究,男76例,女70例,年龄在18-65 周岁。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后显示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又称咳嗽型哮喘(cough type asthma,CTA),在1972年Gluser 对该病进行了首次的报道,并将该病命名为变异性哮喘。该病属于一种特殊的哮喘类型,主要或是唯一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且大多为长期的顽固性干咳,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后诱发,如吸入刺激性的气味、冷空气、接触到了过敏原,或是在运动后及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诱因,体检时听不到或很少听到哮鸣音。大部分的患者在夜间或是凌晨两个时间段病情更加严重。另外,有的患者发病呈现出季节性,以春季和秋季为高发。
采用常规西药氨茶碱止咳平喘,喘甚者吸入布地奈德,发热者对症退热。
采用小青龙汤加味中医药治疗,处方:炙麻黄10g,桂枝10g,芍药20g,细辛10g,干姜6g,炙甘草10g,半夏10g,五味子10g;热甚者加石膏;喘甚者加厚朴、苦杏仁;痰多者加三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咽痒者加喉科六味汤(荆芥、防风、桔梗、薄荷、僵蚕、炙甘草)、地龙、乌梅、蜂房。服法:1d1 剂,水煎3次,温服早中晚各1次,每次200ml。
两组均以1 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3个疗程。
对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P<0.05 表示。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相关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有了显著的改善,与发病前仍有一定的差距,进行客观检查其他指标有了显著改善,则将疗效判定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减轻的趋势,但达不到显效的标准,其他的指标有改善,则将疗效判定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所有症状均未有任何的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表现,则将疗效判定为无效。
本研究遗失病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案例共9例,其中4例实验组患者因未按时服用药物或药物过敏而退出,3例对照组患者因未按时服用药物或药物过敏而退出,2例对照组患者因病情加重而退出。最终完整病例完成的有291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和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目前,变异性咳嗽成为一种常见高发的肺系疾病,且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该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该病发生后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顽固性的干咳,尤其在吸入刺激性的气味后、或是接触了过敏原、剧烈活动后等容易发病,在夜间症状加重,很多病人伴有咽喉发痒,少量病人有微喘。以春秋最为多见。
对于该病常给予的西药有止咳化痰药物及抗生素,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β2 受体激动剂药物可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复发概率大,无法彻底根治。
中医认为咳嗽、喘证、哮证,总由肺气上逆,升降失调所致。《素问-咳论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在一定时令受病,而后传肺脏,引发咳嗽,“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受外感风寒、风热、风燥、内伤饮食、情志影响都可以引发咳嗽[2]。而本病多为外寒里饮证。《伤寒论》4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咳症虽多,但多为或见症,“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伤寒论》101 条),就用小青龙汤治疗。《伤寒论》41 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篇》:“咳逆依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药物组成:麻黄(去节)、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甘草各3两,半夏半升(洗),五味子半升,方解:方中麻黄、桂枝散寒发表,温散表邪,半夏、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加芍药以牵制麻黄、桂枝辛散太过,五味子收敛肺气,甘草调中和胃,组方严谨[3,4]。又以《伤寒论》18 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43 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小青龙汤中桂枝、芍药、干姜、甘草有桂枝汤之意,小青龙汤再加入厚朴、苦杏仁意为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以缓解喘甚症状[5,6];痰多者加三子养亲汤,“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酿痰之本”,白芥子长于豁痰,苏子长于降气,莱菔子长于消食,三者结合可清除肺脾肾之痰;南京中医药大学喉科鼻祖干祖望教授提出以咽干发痒,痒则咳,咳则呛而持续不断的症状,用喉科六味汤(荆芥、防风、桔梗、薄荷、僵蚕、炙甘草),笔者以小青龙汤配合加减喉科六味汤,治疗咳嗽咽痒、过敏甚者[7-9]。
小青龙汤虽治疗表寒里饮证之咳嗽,但全方可通过加减运用,无论风寒、风热、风燥皆可随症治之。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且对照组内有两例患者因病情加重而脱离调查,则考虑实验组中药治疗方法有阻止病情加重的可能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