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仁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写作、阅读,还是口语交际,都离不开语言素材的积累与收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门就语文学科的积累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高学生;背诵能力
引言
学生一般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语文,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因此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期。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就需要教师指导和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进行大量的文学积累。众所周知,小学生积累素材的主要来源就是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诗词。通过背诵教材中的文章,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熟记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在写作中模仿借鉴课文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背诵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来增加学生的素材储备。
一、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的意义
首先,背诵与默写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从而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默写的评分细则里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准确无误地书写与题目相对应的句子,如果出现错字、漏字或者添字,则均不能得分。所以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背诵识记能力,而且还考查学生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识记背诵的时候,认真严肃对待,时刻关注字词句的书写与排列,不能仅仅满足于背诵的层面。这种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凡的意义。优秀的文章既能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坎坷,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背诵能力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对于班级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对学生的背诵要求,可以尝试让他们背诵语文课本中没有强制要求需要背诵的篇章,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背诵,拓展知识面,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写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对于教材中的文章,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出文章的意境。对于班级中记忆力稍微弱一些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适当地降低难度,让这些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比如,对于同一篇文章,可以要求记忆力强的同学,准确且流利地背诵课文,但对于程度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只需要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而且在背诵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突然停顿,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提示。
(二)背诵摘抄积累,落实语文要素
散文语言优美,具有美感,值得学生细细辨析与品味,进行积淀与内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在教学中,常态的积累语句的方法就是背诵。这种积累方法虽然没错,但是一味机械地背诵和记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依据散文特质,采取多样积累语句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在散文阅读中,根据散文语言优美的特质,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完每一篇文章后,把喜欢的词句按类别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在摘抄的内容旁写上喜欢它们的理由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单纯地为摘抄而摘抄现象的产生,使学生能以更加理性的方式追问自我,完成对积累词句的深度剖析,提升学生积累的效度。在语言积累方面,只有在对语句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摘抄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积累,并把自己积累到的语句与同伴交流与分享,使学生把摘抄的内容逐步内化在自己的头脑中,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三)师生共同识记背诵
教师可以先尝试着和学生一起识记背诵,在给学生进行示范识记背诵的时候,老师可以用行动告诉学生,老师记忆力没有他们那么好也能做到,相信学生也一定没有问题。当然,仅靠这一点肯定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促使学生产生并坚定“我能行”的信念。当学生读一遍两遍无法背下来的时候,鼓励学生多读几遍,只要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把文章顺利背诵下来。
(四)寻找多种方法,加强背诵
完成背诵是默写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从而主动地去背诵。教学中可以具体尝试以下方法加强背诵。①反复诵读,形成语感,加强背诵。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反复的诵读以及不断的复习,长时间坚持,能够形成语感,自然引出后面的词句。②抓关键字,以字带句,以句带篇,加强背诵。有些文章由于时间久远,词句拗口,加之篇幅较长,学生可能背到某处会突然卡住,此时如果有人提醒一两个字,学生又可以继续背诵下去。针对这种情况,可用关键字提示的方法,即把每句的首字或重要字写下来,以此来提醒自己。③留心句式,根据句式特点,加强背诵。文章中经常有一些文章使用排比、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气势充沛,音韵和谐,一气呵成。在背诵时利用这一特色,可以减少背诵困难。
(五)运用总分识记背诵法
总分识记背诵即总体识记背诵与分层识记背诵的有效融合,一般学生在背诵比较长的文章时,往往容易记住前面的内容,这在心理学上称初始效应,而中部的内容则不容易记住,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中远效应。因此,在运用总分识记背诵法时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文章中间部分的记忆频率,加强对中间部分文章的熟悉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识记背诵兴趣,不让背诵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负担,语文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然,指导学生识记背诵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只要教师做语文教学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一把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雒兴科.小学生背诵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01):49-50.
[2]張美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教学初探[J].读写算,2020(27):184.
[3]江丹.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汽轮小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