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摘 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才能顺利实现小升初的过渡和跨越。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学生习作能力迅速提升的黄金阶段,彻底改变学生言之无物与惧怕写作文的现状,积极调动学生对习作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探索下,学生会逐渐变得乐于写作。
关键词:怎样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引言:
作文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分值也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小学是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最佳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奠定了学生以后习作的基础。然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目前一些教师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转变现有的教学策略,创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环境会影响人,气氛活跃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同样,枯燥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听课的欲望。在课堂氛围不佳时,开展语文习作教学,学生往往对课堂提不起兴致。且目前个别教师的课堂主要是以自身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学上经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上课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对课堂完全提不起兴趣,甚至对课堂产生厌恶、抵触心理。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还有个别教师甚至直接将模板教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模板写作文,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课堂无感,因而无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学生阅读量不足
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毕竟有限,他们只是通过阅读积累一定的感性材料,掌握写作的技巧,才能初步具备进行写作的技能。因此,进行大量的阅读材料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掌握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开始接触各种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进行阅读,而忽略了文本阅读的重要价值。有些小学生除了课堂上接触到阅读文本之外,课外很少进行阅读积累,即便接触到一些阅读内容也是粗略地进行浏览,没有深刻地把握阅读中的文章脉络,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以及传达的思想内涵,因此阅读量的不足直接限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驱动力,学生只有对作文写作保持持续的兴趣,才会拥有创作的欲望,具备创作的动力,变被动作文学习为主动作文创作。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教学,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展开写作解决无法写作的问题,学生掌握阅读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作文的构架与布局能降低學生对作文写作的恐惧感,降低写作难度。比如,语文教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写作材料,让学生围绕“家乡的风俗”的主题展开写作前,设置前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有关家乡风俗的学习材料,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思路。接着,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家乡风俗的视频画面,让声画结合的影视画面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随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自己参加某次家乡风俗时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思维,为写作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提高写作的兴趣,语文教师还可以选择中秋、端午佳节,开展各种有趣的制作月饼、制作粽子、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运用灵活的指导方法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
第一,在小学语文常规教学中夯实语文教学基础,具体包括:语文基本知识、阅读能力培养和表达能力训练等,学生只有具备对习作素材的转化及组合能力,才能改掉作文就是简单罗列材料的写作通病。教师要针对性地采用灵活的指导方法,教会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想。例如,以《松鼠》这一文章为例,根据文章写读后感或者对文章进行续写、扩写和仿写,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在小学生的优秀习作中一定会展现出小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心理、情绪以及情感,同时学生也会在习作训练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小学六年级习作训练《难忘的一件事》为例,首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题目中“难忘”一词的理解,经过自己文笔加工后逐渐使学生对自身经历的事件展现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抛开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点拨,这样学生才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争先恐后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习作作品中展现出情感、手法和内容的三位一体表达方式。
(三)注重课内外知识积累
作文写作不能只注重课内知识,还要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有内涵。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在平时多学习课内的知识,积累知识,还要注重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美文美句,即饱含深意或语言优美的句子,然后在写作中运用积累的素材做到学以致用,使文章表达更有深度。在阅读时,学生不能对文章内容一带而过,要注意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和意义。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还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功底,为其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麻贵.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探究[J].新智慧,2020(36):109-110.
[2]郑守萍.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方法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魏水凤.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46-147.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