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精神指引 长治全面小康

2021-06-09 10:42于海军王建
民生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长治市长治魔术

于海军 王建

漳泽湖湿地公园,亭台楼阁,廊桥水榭,宛若置身丹青水墨世界。图/于海军

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的长治市,因地处太行山之巅,有“与天为党”之说,史称“上党”。

长治是太行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长治境内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建立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老区军民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提出弘扬太行精神“四个始终保持”的要求;2017年6月,习近平视察山西时强调,一定要发扬好太行精神,一定要把《在太行山上》再唱响。

近些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老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太行精神,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建设硕果累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民生领域成就斐然,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巨变看乡村

长治市武乡县李峪村,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长久以来,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为生,靠天吃饭。但近些年,村里却通过魔术这个特色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王竹红是武乡县李峪村党支部书记,很多村民的魔术都是他传授的。他最拿手的绝活就是魔术“三仙归洞”,桌上3个核桃在两个碗中不断闪现、游走,引得围观者屏息凝神,看罢拍案叫绝。一有空闲,王竹红就带着大家一同琢磨新魔术、推敲新手法。

现在的李峪村,通过魔术这个特色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但在过去,村子里人均耕地不到两亩,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苦日子。

“这些年,村里的男女老幼自己当演员,使原本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魔术村,开始走上文化兴村、增收脱贫的致富路。一场场演出,不仅让李峪人走上了大舞台,也吸引了远方游客来到李峪。现在,魔术已经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 王竹红说。

演出场次越来越多,“魔术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响,2017年,李峪村成为太行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之一。

当年,村里累计接待培训220班次、参训人员达3万人,直接带动村民每月演出增加10余场,月收入增加近千元。2019年6月,李峪村入选全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曾经贫穷落后的村子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村”。

东贾村位于长治市上党区苏店镇,曾经是地下无资源 、地上无工厂,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超过30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外人很难想象,如今的东贾村已成为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村,这里家家有大棚、户户无闲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

走进东贾村,村民口中总会提到致富领路人——陈雪亮。2008年,陈雪亮创业成功后回乡带领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一条“村社合一”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在陈雪亮看来,村子若想有大发展,就得改变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

“从逐门逐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到如今的村民主动要求流转自家土地建大棚;从第一批的120个大棚无人承包,到如今的500余个大棚抢着承包;从村民每个大棚一年能挣1万元就行的期待,到如今一个普通1.3亩的大棚年收入能达到8万元的事实。这些变化的背后,艰辛可想而知。” 陈雪亮说,一切付出都值得,因为他的初衷就是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自己没有让大家失望。

10余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雪亮的带领下,东贾村闯出了一条“设施农业”的致富路,也成为长治市单村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山西省单村规模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

不得不说,好的领头羊,能带动一群人、搞活一个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基层干部。陈雪亮坦言,乡村发展离不开带头人、领头雁,东贾村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已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会经营、能干事的干部队伍,这是村子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城市有品质

走进长治市漳泽湖湿地公园,鸟飞鱼跃,层林叠翠,点缀以亭台楼阁、廊桥水榭,徜徉其中,宛若置身于丹青水墨的世界。二十四桥胜景,波心荡;万亩芦花飞舞,入画轴。

经过两年多的精雕细琢,2020年7 月1 日,焕然一新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如约开放,这里面积58.72 平方公里,河道纵横,植被茂密,有成片的芦苇荡,有野鸭、黑鹳等80多种鸟类长期栖息。

长治城市风光。图/岳峰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闲庭信步过二十四桥,登上飞檐斗角的亭阁,可见碧水荡漾,水鸟竞飞,鱼翔浅底,美不胜收。在试开放的露营地、原生态柳林湿地、万亩芦荻湾等景观分区,人们争相拿出手机和相机,定格最美时刻,流连忘返于城、水、园、林、人相融相生的美妙图景。

一座城市的公园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长治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做好山水文章,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让公园真正与城市相拥、供市民享用。

新景如画,出门入园。太行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完工后全新亮相,夜幕下,三五友人结伴,驻足在五彩灯光映衬下的喷泉边,相互拍照、嬉闹;儿童小火车满载着孩童的快乐,缓缓穿梭于绿地繁花之间;25米高的荷兰仿真风车“披”上彩灯“盛装”,带人们进入多姿多彩的梦幻世界。

长治市民赵孟越说:“景观提升后的太行公园如童话世界一般,不仅孩子们玩得开心,也让我们大人找回孩童时的美好记忆。”住在太行公园附近的王先生坦言:“楼下就是公园,离家近得很。一年四季都能找到乐趣,家里人特別喜欢这儿。”

近些年,长治市利用闲置土地和拆违腾退地,按照“提高生活品质,打造宜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在主城区新建一批街头游园和绿地,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众多四季有景、功能齐全的游园,像珍珠一样点缀在城市街巷,让市民举步有绿、移步有园。

东城山色西城水,一城风光半城绿。凡到长治的人,无不为此地优良独特的城市生态环境所折服。优美、舒适、宜居、生态也成了游客口中的高频词。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通衢大道绿树成荫,公园游园风景入画,城市变化勾勒生活品质。2020年12月12日,随着郑太高铁正式贯通运营,长治人民阔步进入梦寐以求的“高铁时代”。高铁出行,通达人心。

乘坐郑太高铁穿行在崇山峻岭间,做煤炭贸易生意的乘客江豪心情格外激动:“过去到郑州坐大巴要3个多小时,往来一趟一天就搭进去了。如今高铁开通后,一小时到郑州,如果进行顺利,晚上就能回来,很方便。”

“终于盼来了高铁,我们的产品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红色武乡老区的人民心气足了。”武乡羊肥小米创始人杜红雁在朋友圈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笑容在脸上

养老服务是民生大事。长治市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深度融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在潞州区,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多种服务模式于一体的东篱养老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护、养相结合的24小时不间断悉心照料。盈康老年护理院大力推行医养结合,并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

潞州区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上,智能看护、一键呼叫等功能为养老服务导入“智慧”元素,成为13.5万老年人的云端管家。滨湖智慧康养服务中心的幸福小院办得红红火火,老人们在这里唱歌、听戏、练书法,吃不愁、病不忧、乐有伴,安享幸福时光。

保障了就业,也就稳住了民生基础。2020年,长治市认真落实国家和山西省稳就业政策举措,持续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打造了太行技工、长治电子技工、太行家政等技能劳务品牌,构建起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质职业培训供给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就业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李鹏彪是屯留区吾元镇人,过去从事柴油车维修工作,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他的收入越来越没有保障。去年4月,人社局动员群众参加就业培训,早就想有一技之长的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通过挖掘机培训后,咱有了一门手艺,就业的路子变得更宽更稳当。” 李鹏彪说,他现在和3个施工队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这一切都要感谢政府给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长治市上党区东掌村以前是远近有名的脏乱村,煤炭是东掌村的支柱产业,现在离不了,将来靠不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东掌村以煤为基,转型发展,做起“乡愁”文章,以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为目的,将旧民居改造为“九院工坊”,推广本地特色大锅饭,配套完善打谷场、体验田项目,重现跳皮筋、打铁环、丢沙包、掰玉米、挖红薯等淳朴乡土乐趣。用记忆、文化、规矩和看得见的器具与看不见的乡俗,打造承载乡愁、展现乡风的文化地标,使当地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三面环山、绿荫夹道,玉宇红楼、小桥流水,如今的东掌村,百姓富裕、生活惬意,人文和谐、民风淳朴。一幢幢小洋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盏盏路灯整齐排列,村民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咱东掌比城里差不了多少,还有不少城里人羡慕我们这儿呢。”说起东掌村,毕金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喜庆的秧歌扭起来,自信的笑脸露出来……近些年来,长治围绕打好生态牌、康养牌、人文牌、红色牌等名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上党从来天下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八方宾客,旅游业也实现了多元发展。长治正沐浴时代春风,信心满怀,迈向小康生活。

猜你喜欢
长治市长治魔术
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长治市:开展病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魔术学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吸管悬浮
庞大的魔术联盟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