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视角下河谷型城市空间特色营造研究
——以吕梁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2021-06-09 09:02姚程明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5期
关键词:吕梁河谷组团

姚程明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引言

习总书记在考察成都时,提出要规划建设好公园城市。这是国内第一次将公园城市提升到城市建设理念的高度,也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径。早在1984年,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理论,指出“城市规划立意要尊重生态环境,追求山环水绕的境界”,是基于中国传统营城思路对城市发展进行了思考;而之后国家提出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都对城市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园城市是基于这些实践的进一步探索。纽约的公园建设推动了欧美地区重要的城市公园运动[1];中央公园的建设以及“纽约2030”提出的“十分钟公共空间步行圈”的理念,丰富了城市的公园系统;拥有最宜居城市美誉的温哥华,240个大小公园构建了遍布全城、均匀分布的公园体系,市民五分钟即可达到[2]。如上案例更多是从城市公园的维度优化体系,关注公园数量和布局的优化;而从成都提出的公园城市目标看,概念进一步拓展,从区域层面、城乡维度,通过公园城市的建设来优化生态格局,更好地将自然生态、地形地势格局与城市形态相互嵌套,实现全新的空间价值[3]。

河谷型城市,是指主要的发展空间在河谷中的城市,成长的过程受到两侧山地以及河流水系的自然地形地貌影响较大,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向沿着河流水系轴线拓展,线性延伸[4]。这类城市在我国有数量较多,学者研究更多关注于河谷型城市的空间整合(杨永春,2004)、空间跨越发展(杨永春,2007),功能区发展(王军伟,2007)、用地演变(李话语,2016)、建设用地扩张(陈喜东,2018)等方面;对河谷型城市的空间特色关注较少,尤其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进行空间特色的营造尚不多见。

按题中之意,公园城市对于河谷型空间的特色塑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首先是通过更大范围的公园空间重构,将河谷城市山、水、绿、城融合的路径明确;从公园城市的角度,梳理出需要关注和控制的要素体系;城市设计一种技术手段,对城市品质提升至关重要[5],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确定营造模式。以设计引领,有规律可循,对广大河谷城市的城市品质提升提出可借鉴的路径。

1 河谷型城市空间的特质

中国传统城市选址通常遵循地理地势、土质水文、气候风向而讲究“依山傍水、因势利导”,城市空间早已形成围绕人的“生命安全、生活便利、生产发展”为依据和特色的核心理念,从而造就了“山地、河谷、田园、水乡”等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模式。典型的河谷城市是“两山一谷、沿轴发展,多心呼应、组团演进”的发展特征。

比如西宁,是十字河谷城市,围绕山体、十字河流布局,中央区域集聚生活功能,打造综合中心,外围布局产业功能,与延展趋势一致的骨干路网,配套大运量轨道交通走线。兰州“两山一河”的典型空间,沿河谷形成相对完善的功能组团,强调了注重结构性绿地南北向打通以及主干道路体系建设[6]。

就河谷城市现状看,其空间特色存在着一定共性:城市格局上,突出山水形胜,城市形态上,向带形复合发展;城市布局上,平面丰富,立体分明,山、水、湖与城的布局相互穿插。

2 河谷型城市空间特色营造难点

2.1 山水是核心依托,如何构建山、水、绿、城融合的空间体系

将河谷城市两侧山体以及主干水系等自然要素通过绿化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依托整体的地形、地貌以及山水的形、势,合理的划分城市组团。

从城市整体层面,解决山、水、绿、城的有机关系,从空间营造的角度,实现河谷城市的山水图景。

2.2 轴线发展是骨架,如何塑造河谷城市轴向功能主脊的空间特色

就空间格局来看,城市层面的轴向空间如主要的发展走廊、城市干道、文化脉络等,都是对特色营造最为重要的发展要素。尤其是骨干道路的建设,结合河流的走向,形成支撑河谷空间发展的结构性主脊,布局城市公共功能,形成标志性空间[7]。

2.3 空间特色是重点,如何构建河谷城市特色提升的要素体系

在注重效益优先的思维下,更注重项目的快速落位,造成开发强度过高,重点轴线、节点区域缺乏整体引导,建筑风格、颜色杂乱,都为后续的特色营造埋下隐患。河谷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尺度、高度、风貌等方面内容。

3 河谷型公园城市的空间要素提炼与分析

聚焦国内公园城市的最新实践,兰州是典型的河谷公园,天府新区、雄安新区是国内高质量生态建设的标杆。以上案例的要点与河谷城市空间营造具有一致性,有借鉴意义。

3.1 以公园体系营造,实现河谷山水城的特色营造

强调舒朗格局尺度,重视廊道空间的塑造,将公园体系和城市系统耦合,包括空间形态融合、功能融合、结构融合[8]。河谷城市要实现山水、绿地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以公园为融合剂,将自然山水、生态廊道、城市组团相互融合,构筑“显山、露水、融城的发展模式。以主要河流为轴,通过各组团隔离水系、带状绿地及组团中心绿地的布局,组成“蓝带+绿核+绿廊+绿网”的珠串式空间体系格局。在大的区位将自然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展现山水魅力,充分彰显城市特色[9]。

表1 公园城市空间特色梳理(作者自绘)

3.2 以轴向功能走廊,承载河谷线性空间的特色塑造

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强调功能主脊的引领作用,以轴定城。如天府大道,不仅是交通主轴,还是串联城市标志性空间、展示城市美好形象、体验城市生态景观资源、感受城市精细化景观设计的景观大道。

就河谷城市而言,主体河流的走向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的轴线交通起到了综合的发展带动作用。从特色塑造的角度,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的进程中,需要重点强化河谷城市发展脊轴的联动作用。

3.3 以组团特色为基,落实不同空间要素的特色表达

通过雄安新区的生态格局可以看出,以公园生态空间分隔,确定不同的功能空间,塑造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城市组团,形成多中心、组团化的复合体系。类比于河谷城市在第一层面山、水、绿、城融合大格局下,结合第二层面金脊强化的功能主轴带动下,确定各组团的功能特色,并延轴形成功能中心。进一步细化到每个组团中,结合不同功能组团,明确建筑风格、色彩;城市高度、强度,地标节点等控制要素,塑造不同片区空间特色。

图1 河谷公园城市空间特色模式引导(作者自绘)

4 河谷型公园城市空间特色营造的创新实践

4.1 吕梁新区空间现状:特征及诉求

吕梁新区“山地—河谷—山地”地形,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褶皱的地貌特征,东西两侧为山体,中部为河谷地带。河谷高程主要介于910~1050m之间,山体高程主要介于1000~1200m之间。河谷坡度一般低于10%,东西两侧山体有众多沟壑,山腰地段坡度一般大于25%。

吕梁新区建设目标为“蓝谷金脊·多彩家园”,构建“一轴引领七组团,玉带串珠绿廊连”的发展结构。“蓝谷”突出河谷格局,展现了公园城市的山水本底;吕梁大道城市发展轴,北川河滨河生态景观带串联起组团功能空间和景观核心,是河谷空间的融合金脊;“多彩家园”是重点打造的多中心、组团化发展格局。

4.2 吕梁新区·公园城市空间特色营造模式建构

4.2.1 蓝谷,山水公园的整体特色。确定两山一川山水生态格局,保护东西两侧为自然山体,结合现状水湾打造生态景观湖,结合中心形成开放空间。通过对山水生态格局、生态廊道体系、城市公园体系三大要素的保护,形成“生态田园绕城环,北川碧廊穿城过;绿带成网皆通透,翠园青葱缀城中”的城市环境。

构建三级生态廊道体系。架构沿道路的绿化系统、滨水的绿化系统,形成纵横交错的绿化体系,连通吕梁的山水资源。梳理新区重点地区的廊道,建立以南北向北川河生态文明带为主脉、东西向廊道为枝脉的通廊系统。

表2 公园城市廊道管控体系(作者自绘)

构建三级城市公园体系。依托水系、大规模绿地、街头绿地等空间形成城市级-组团级-社区级三级公园体系,从功能系统上,结合最新的居住区规划,按照生活圈进一步优化公园体系,差异化定位、赋能多样功能,打造系统完善、便民使用的公园绿地体系。

确定三大重要的山水控制区。确定火车站周边山水控制区域、如意湖周边山水控制区域、学院周边山水控制区域,作为重要空间节点,构建主要东西向视线廊道,显山露水。结合地形分析,三个区域的山体控制景观控制点在1100米以上,有条件建设山景公园和观景台,提升城市活力。

图2 吕梁公园城市山水公园引导(作者自绘)

4.2.2 金脊,河谷空间的主轴特色

新区基地东西宽1.5~2千米,南北长约18.8千米,形成东西窄、南北长的带型城市特点,城市内聚力形成较难,需要塑造河谷城市的核心支撑骨架,

河谷公园城市功能金脊。通过吕梁大道形象轴和北川河城市生态人文带,共同构成南北功能联系,统领城市的发展格局的核心骨架。突破传统线性均质拓展发展方式,而是轴带引领、水路共兴、收放有致,塑造带状城市金脊。

河谷公园城市综合发展中心。北川河城市中央纽带串联三大活力中心圈,主要为站前商业门户中心圈、中央综合服务中心圈、现代创智服务中心圈,三大活力中心圈改变了传统沿路塑心方式,将水环境与中心一体化考虑,聚水塑心、城河共生。同时,围绕水绿,圈层布局,构建中心空间新模式。

河谷公园城市景观地标体系。充分考虑北川河、吕梁大道两侧的视线通达与景观互动关系,构筑山、水、城一体化的景观体系;以文化型、建筑型、景观型三种地标类型地标,结合北川河沿岸不同滨水特色,融合组团功能特色布置地标,于空间中融入文化要素,强调文化内涵和空间关系的交融共生。

4.2.3 彩园,河谷空间的组团特色

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模式,结合现状和产业发展,划定了七大组团,并以此确定分区域的管控特色。

河谷公园城市高度控制。建筑高度分组团沿北川河南北向高低起伏,与山体形态相呼应;东西向整体控制外高内底,逐层跌落,以山体为背景,形成界面的层次感。

河谷公园城市天际线引导。重点考虑沿北川河和吕梁大道的城市形象及天际线轮廓。结合重要的公共性建筑塑造核心节点,整体天际线控制强调远近结合,协调统一,突出节点,丰富天际线的韵律与层次。结合节点增加东西向廊道,防止建筑连续度过长。

河谷公园城市色彩引导。结合吕梁新区顺势应变、兼收并蓄、创新进取的晋中新城特质,确定“醇厚晋风,锐意开明”城市气质,以“朗”定位为城市色彩定位,结合功能组团,确定隽朗、和朗和清朗的基调,由暖色向冷色过渡。并以此对建筑风格进行引导。

4.3 吕梁新区·公园城市空间特色导控体系建构

首先要对城市设计六大要素进行分项的控制,其次是依据不同资源禀赋,确定不同的功能区块,选择合适的建设地址,以及合适的空间组织模块形式。对不同功能板块的基本模式、滨水建设模式、近山模式、组合模式等进行了指标量化。第三,将设计手段和刚性管控进行一体化设计,确定公园城市特色的可实施性。

图3 吕梁河谷公园城市空间模块引导(作者自绘)

5 结束语

河谷城市空间整体特征相对明确,从公园城市角度出发,以城市设计为支撑,具有重要价值。正如培根所倡导的,由于区域的自然地形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变化,以及相应的开发,都应当进行城市设计[10]。

河谷公园城市空间特色营造模式的探索,从逻辑体系上,构建了“目标—设计—管控”的工作思路;从技术体系上,建构了“河谷公园体系塑造—河谷功能走廊塑造—河谷要素体系导控”三大层次。

公园体系营造解决了山水城融合的问题;轴线功能廊塑造,解决了河谷线性空间的特色营造的问题;以组团为基础,通过要素体系导控,实现了河谷空间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特色引导的问题。

通过要素、模块以及指标化的方法也将特色进一步法定化,便于实施操作。随着社会科技手段的进一步完善,更多的设计手法不断革新,将对后续的空间特色营造形成更多的促进和优化。

猜你喜欢
吕梁河谷组团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A new species of the endemic Himalayan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southeastern Tibet,China,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reproductive biology,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河谷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