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2021-06-08 21:28:46忽培元
现代阅读 2021年2期
关键词:军号叔父婶婶

重温革命洗礼,找回革命家风。小家和谐,大家安定。

作者忽培元,著名作家,国务院参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静静的书房里,退休赋闲的我终于能够坐下来读书写作,我终于可以动手记录下我们老李家的历史家风了。我要记录下我的祖父李在公早年投身革命,并引导和影响全家乃至全村、全县、全河北省的穷苦百姓都投身革命和抗战的辉煌历史;我要记录下来我的3位叔叔李正清、李正民和李正彤是如何為国家人民献出年轻宝贵生命的。还有我的母亲、姑姑和婶婶们,她们是如何支持革命和战争,确立和忠诚于理想和信仰的。从履历表中来看,我们老李家的上两代人,他们和我一样,也都是共产党员。但是经历了艰苦环境和战争考验的人们究竟同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还有生在改革开放年代,连什么是饿肚子都没有切身感受的年轻一代,我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与隔阂?看到眼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腐败和形形色色的观念和思潮,我不能坐视不理,我不能让我们老李家的好家风从此断代呀。

“爷爷,我回来了!”

在书房中陷入沉思的我抬起头,见是孙女楠楠。上小学四年级的活泼可爱的孙女喊着进了门。我的婶婶德贞总是说楠楠质朴开朗的性格,很像我的两个姑姑正英、正兰小时候。

“楠楠,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闻趣事?快告诉爷爷。”

“爷爷您说,我们老李家的‘家风是什么?老师今天在课堂上提问来着,许多同学都答不上来。”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我说我们家的家风就是不接受别人的礼品钱财,还有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度电。还有,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我说这都是我爷爷给全家定的规矩,奶奶时常说这就是我们老李家的‘家风。爷爷,您说对吗?”

“老师是怎么说的?”

“老师表扬我了,不过却说我只答对了一半。”

我不由得笑了。心想,这位老师也真不简单,很会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便问:“老师没说那剩下的一半应当是什么?”

“老师没说,只说那另一半让我回家请教爷爷奶奶哩。爷爷您说,我们家风的那一半是什么?”

我想了想,说:“你们老师讲得对,‘家风就好比是一棵树,你只答对了树的枝叶,而没有答出树干和树根。”

“那树干树根到底是什么?”楠楠开始刨根问底。我倒是想启发她自己思考。

“嗯——对了,你自己猜猜看。”我说着有意抬头望了望叔父的照片和书柜上的军号。楠楠发现了我的目光,便盯着那照片和军号问:“爷爷您是说?”

孩子的一双天真机灵的大眼睛瞪圆了,表情显得异常天真。我就继续考她。

“楠楠,你说呢?还应该有什么?”

“我不晓得,爷爷快告诉孙女呀。人家一会儿还要写作文呢。”

“啊哦,还要写作文?那好,答案就在这书房里面,你自己找找看。”

“那会是什么呢?”

小家伙机灵的眼睛看看我,又望望墙上的照片和书柜上的军号,正要说话,恰巧她的妈妈秋云挽扶着年迈的婶婶进了门。楠楠急忙上前扶着太奶奶。平日专注诗写作,很少关照别人的秋云,唯独对我的婶婶特别关注,比对她娘家姥姥还要孝敬。有一次,我直截了当地问她,婶奶奶的身上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吸引着你?她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她老人家就是一本书,是一本充满思想哲理的诗集,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一样,令人百读不厌,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我听了十分地感动,说希望她把这些讲述给楠楠听。她拼命地摇头说,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她长大了自然会悟得。还说人的思想不是教育、灌输的结果,而是体验与自省的结果。对于她的观点,我一时不能苟同。可她自己却是坚信不疑。

自从那年叔父走后,年轻的婶婶就一直在家种地、支前、伺候婆婆和照顾那3位烈士的母亲,以后还担任了村、乡妇救会主任,连年被评为拥军模范。只是一直没有改嫁,无论谁劝说她也不听。建国后她参加工作,担任过县、地和省的妇联主任。她无论走到哪里,都一直带着婆婆,也就是我的祖母,还照顾接济着那3位烈士的母亲。无论走得多远,每年清明节槐花盛开时,她都要回到槐石峪,都要穿起结婚时的红绸袄默守在叔父的坟前,一守就是一整天。几十年间,思念丈夫正彤的时候,她就会写信,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她每次都把我的叔父生前最喜欢吃的油糕、面饼和枣馍摆在坟前的供桌上,把自己给叔父写的一封封未曾寄出的信点着焚烧。如此,直到奶奶和那3位烈士的母亲相继过世,直到她自己也一年年老去。这不,眼下她孤独一人又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我才硬把她老人家接到身边来养老。

“太奶奶,我们老李家的家风大树,树干和树根,是不是爷爷经常要拜的太叔爷的这张照片和他留下的老军号?”

婶婶听得起初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就异常激动地点了点头。

“孩子,你说对了!正是太叔爷留给我们的那张老照片,那把染着烈士鲜血的军号。”

婶婶还想说什么,可是已经激动得不能自已了。我的心中也一阵热流涌起,便说:“对呀,就是你曾祖父和太叔爷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和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

婶婶听得,抚摸着楠楠的头说:“孩子,你爷爷说得对,这就是咱们老李家的家风。咱们老李家为国家献出了3位烈士和六七位忠诚的栋梁,真正是满门忠烈呀!怀石,有机会你一定得多领着楠楠回咱们槐石峪看看,到她太叔爷坟上磕个头,到咱们的石墙老屋里多住上几天,也算是寻根问祖呀。”

“对呀,爷爷,我要回太行山槐石峪,去给太叔爷磕头,也拜拜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寻找我们老李家的家风之根。”

婶婶和楠楠的话深深打动了我。那天,楠楠依偎在太婶奶的怀里,瞪大眼睛,望着那张发黄的老照片,抚摸着那把带血的军号,听我们第一次完整地讲述他的太叔爷李正彤烈士和我们老李家满门忠烈的故事。我这也是在回味我们老李家几代人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家风呀。家风,这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脉之源。

(摘自华艺出版社《家风》    作者:忽培元)

猜你喜欢
军号叔父婶婶
借米与还米
吹军号
大灰狼画报(2022年7期)2022-11-20 17:40:46
谁认识的人多
让『古田军号』在闽西大地永远嘹亮——《古田军号》电影观后感
红土地(2019年11期)2019-12-04 05:36:46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东方考古(2018年0期)2018-08-28 10:04:54
黎明的军号
军号
特别文摘(2016年22期)2016-12-05 18:59:51
云泥之外冷清秋
云泥之外冷清秋
去婶婶家作客
翠苑(2013年6期)2013-07-15 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