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用户”这个词一开始是互联网人叫响的。以前,传统企业喜欢叫产品购买者为“消费者”。这也是互联网人与传统人的最大区别。
当互联网裹挟用户运营逻辑火遍全网之后,“圈养用户”“会员经济”等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线。只不过,此前经营用户更多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很多传统企业想要跟风,却摸不到边,因为让亿万用户上线,是个海量工程。更何况,中间还隔着渠道链,涉及各种利益的分割。
传统企业与用户间的这个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营销数字化面前,却不攻自破了。
比如,利用数字化技术,让营销链路上的关键成员(经销商、终端、导购)成为连接用户的触点(购物扫码有优惠,扫码即可用户上线),再通过算法分析消费数据,给用户打上动态标签,进而导出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给到市场人员,系统再在合适的时机给用户推送产品促销信息……
一些传统企业发现,经营亿万用户,百万渠道终端成了最佳突破口。而用户取代终端成为渠道链的终点——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在传统企业的用户运营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一是用户标签。亚马逊的CEO贝佐斯曾说:“如果我有一百万的用户,我就会做一百万个不同的网站!” 做这个的基础是先对用户打标签。比如,发现用户行为特征,推测他的需求偏好、品类偏好、购买力偏好、活动形式偏好、消费间隔等。亿万用户运营,意味着对亿万用户数据的抓取和标签化,毕竟,了解用户后优化推荐,才会有更高的转化率。
二是关系变现。通过数字化实现用户运营的目的,是把线下流量引流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实现用户沉淀,进而产生可持续的变现。
三是赋能渠道。传统企业做用户运营,不是架空渠道,而是賦能渠道,提升传统渠道链的营销效能。亿万用户,单靠传统企业很难驾驭,就算有一个强大的数字中台,也需要百万量级的触点来与用户连接,这需要渠道链的配合。所以,渠道数字化的过程中,原有业务的提成机制不变,比如通过数据进行用户推荐后,到店销售业绩依然是门店的。
四是永远不要骚扰用户。做基于场景的双向沟通,找到用户可以接受的互动模式。在传统营销中,人是消费者,货是商品,场则是围绕门店的场景,三者被完全切割。但在数字化改革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货场”,人不再是一个大群体,而是细分的个体;货不只有商品,还有专业、定制的服务;场不再只有门店,而需要线上线下的结合。
总体来看,用户运营的核心是:要想办法把消费者转化成用户,把用户行为数据化,进而用数字化精准赋能渠道和终端。通过营销数据化,打有把握之仗。一句话,互联网时代,触达C端的能力,决定了商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