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小麥中期主要是指起身期到抽穗期这一时期。在此期间,小麦茎、叶、节间、根等营养器官生长迅速并形成,分蘖也达到最高峰,开始两级分化。小麦到抽穗期时两级分化停止,单位面积数不再增加。幼穗分化是从护颖分化期到花粒开成期,也是小花分化和退化的高峰期。因此,该时期是决定小麦穗数、穗粒数、粒质量的重要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小麦生长较快,需水肥量多,对水肥最为敏感,是麦田管理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可分为3个时期。
一、起身期的管理
(一)起身期特点
豫南地区处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左右。这时冬性、半冬性品种植株由匍匐状转为直立,茎节开始缓慢伸长,次生根大量增加,一般到起身后期,小麦不再发生新的分蘖,此时小麦的生长中心开始两级分化,上位蘖开始死亡,低位蘖快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但此时小麦长势强的大蘖(和主茎比较接近)过多,将会引起倒伏。若两级分化过快,易形成撇头多成穗少。因此,小麦起身期是穗数形成的关键时期。幼穗发育是从护颖分化到小花分化期末,这时小穗不再增加,小花分化达到最快时期,同时,也是缩小不同小穗位与小花发育进程的差距,对不孕小穗的减少奠定了基础。可见,营养状况对该期获得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管理措施
对于每667 m2产量达到500 kg以上的田块,起身期不再浇水。对于亩群体数过100万,长势旺、两级分化慢(小分蘖不停止生长)的田块,要尽早采取措施(主要是控制水肥),防止田间郁蔽,阻止第1节间、第2节间生长过快,机械组织不发达,引起倒伏,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这类麦田除了控制肥水,还应当进行深锄或深耙断根,让小麦分蘖加快死亡。单产400 kg左右且亩群体总蘖数在80万左右的麦田,此时不要再追肥浇水。对于起身期叶色较淡且小麦分蘖死亡较快的麦田,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6~7 kg,并结合浇水。没有灌溉条件的山区丘陵地,要浅中耕保墒,趁雨追肥。对于淮河以南的稻麦区要根据苗情来确定追肥,播种时要开好厢沟、腰沟、边沟,排涝防渍。
二、拔节期的管理
(一)拔节期特点
当田间小麦有50%的单茎节间长度达到3 cm时称为拔节期。从拔节期到旗叶叶片全部伸出,这段时间的田间管理称为拔节期田间管理。在这期间,小麦两级分化明显加快,同时,也是小麦分蘖死亡的高峰期,甚至一些生长发育接近主茎的大分蘖,也会因营养不良形成无效蘖。此时,单位面积穗数基本稳定,所以是争取成穗的最后时期。幼穗分化是从雌雄蕊分化至雌雄柱头羽毛突起期。当前所种植的大多数品种,小麦每穗能分化20~25小穗,分化180~200朵小花。由于受不同的小穗和小花发育的差异以及营养条件不同的影响,一个穗的结实率仅占分化小花数的20%左右,同一品种每穗粒数相差也很大。多数小花在这一时期退化。实地观测,小花退化的高峰出现在中部小穗第一朵小花雌蕊柱头羽毛突起期。这时春性品种的叶龄为11.7~11.9片,叶龄指数为97%~98%,穗下节间开始伸长1 cm左右。半冬性品种叶龄13.6~13.7片,叶龄指数97%~97.6%,穗下节间开始伸长,在开花前20 d。这一时期的肥水对增粒具有明显效果,在高产条件下,拔节期追肥比起身期追肥,穗粒数增加3.7。
(二)主要管理措施
在播种后没有进行追肥的麦田,在拔节期追肥,并结合浇水。每667 m2产量500 kg左右的麦田,一般在拔节期追肥,以促进穗数为主。每667 m2产量500 kg以上的高产麦田,在拔节期中期即第2节间伸长或第3节间伸长前后进行追肥、灌水,以减少小花退化、成大穗为主。对于已经追肥灌水的麦田,要根据苗情进行追肥浇水。
三、孕穗阶段的管理
(一)孕穗阶段特点
孕穗阶段是指小麦旗叶叶片全部伸出至抽穗期。此时,小麦两极分化已基本结束,存留的大穗一般都成穗。幼穗分化从柱头羽毛突起到柱头羽毛伸长期,此时绿色叶面积最大,光合作用最旺盛,同时也是耗水量最多的时期。若此时供水充足,可以减少小花退化,植株积累营养物质,还可防止抽穗到籽粒形成期缺水,避免开花期缺水。在这一阶段,土壤含水量最大可保持70%~80%。田间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
(二)主要管理措施
浇好孕穗水。对土壤肥力较差,前期追肥少或未追肥的田块,应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5~6 kg尿素或其他速效肥。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可叶面喷肥。这一时期主要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根据预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