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栋
一、中药材种植现状
(一)生产情况
濮阳市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自2010年濮阳市政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来,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增强,部分种植户尝试中药材种植。经过10年的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品种逐年增多。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44万hm2(含山药),产量13.3万t,产值达11.5亿元,分别较2015的中药材种植面积0.19万hm2,增加0.25万hm2,较产量0.78万t增加12.52万t,较产值1.42亿元增加10.0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31.6%、1 605.1%、709.9%。濮阳市中药材种植区域遍布全市5县3区(示范区除外)30多个乡镇(办事处)。其中,以濮阳县、清丰县种植面积最大。
(二)种植品种
濮阳市中药材种植品种有山药、金银花(忍冬)、地黄、丹参、红花、白芷等20多个。其中,山药种植面积最大,为0.22万hm2;金银花种植面积次之,为0.09万hm2。地黄、山药、金银花、白芷等属于河南道地中药材。
(三)种植模式
山药是夏秋茬种植,其他中草药一般是常年一大茬或一年种植,多年收获。
(四)品种布局
濮阳市山药种植主要集中在清丰县、南乐县、濮阳县。种植地块每年在流动。金银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濮阳县的八公桥镇、白罡乡、郎中乡、柳屯镇、王称堌镇,清丰县的大流乡、古城乡,南乐县的近德固乡、寺庄乡、韩张镇等乡镇。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程度较低
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全市6.67 hm2以上中药材种植户49家。其中,33.33 hm2以上种植户4家(濮阳县2家、清丰县1家、范县1家),20~33 hm2种植户10家(濮阳县3家、南乐县2家、清丰县1家、范县4家),7~20 hm2以上种植户35家。其余种植户,中药材种植面积在7 hm2以下。散户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市种植总面积的2/3,种植随意性大,地块不集中,面积小,品种多,管理粗放。
(二)带动能力不强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濮阳市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市级龙头企业有2家,分别是河南省中翔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和濮阳市盛达中药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但起步较晚(2017年以后成立的),企业生产能力、加工能力不足,带动能力弱。二是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少而不强。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30多家,市级优秀(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且基本都是刚刚起步,生产经营均处于探索阶段。
(三)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没有专业的中药材技术推广人员,中药材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现有的技术人员仅能根据大田作物的栽培机理来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好把控,影响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快速推广应用,影响中药材的发展。种植大户在种植过程中慢慢积累的经验,大多存在保守心理,不愿意交流,影响种植技术的集成應用。大多数种植户中药材管理技术匮乏,往往出现品种不优、肥药施用不科学、病虫害防控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三、中药材种植利弊分析
(一)可行性
1.气候特点、土壤情况适合中药材种植。濮阳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3 ℃,无霜期一般为205 d,年平均日照时数、平均降水量均适合中药材种植。土壤类型有潮土、风沙土和碱土,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pH(酸碱度)也适合中药材种植。
2.经济效益高。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中药材平均每667 m2产值8000元以上,高于全市蔬菜平均每667 m2产值5000~6000元,高于其他大田作物平均每667 m2产值1000~2000元。
3.发展前景好。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社会对中药的认可,健康养生人群对中药产品的青睐,中药材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二)不利因素
1.生产投资大。以金银花为例,中药材种植第1年种苗、地租、水肥、人工等费用,每667 m2投资成本约4500元,按3.33 hm2计算,第1年需投资22.5万元。当年金银花以发棵壮苗为主,一般没有收益。第2年仍以发棵壮苗为主,虽有少量产量,但收入不抵肥料、农药、人工投资,每667 m2仍需投资地租及人工管理费用约1500元,3.33 hm2需投资7.5万元。第3年开始形成产量,但前期需要垫支生产物资、人工采摘费用、地租费用,平均每667 m2约6000元 ,3.33 hm2需要30万元。如果采收期遇到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每667 m2亏损1000元,3.33 hm21年亏损5万元。发展中药材前期投资较大,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难发展。
2.经营风险高。调查显示,全市中药材市场波动较大,价格一高一低差别大,难以预测。如果信息掌握不及时,盲目跟风种植或扩大生产,极易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2015年、2016年,濮阳市中药材市场持续低迷,价格偏低,有的金银花种植户连续2年亏损,被迫低价转让或把金银花树铲掉改种小麦、玉米。2019年,濮阳县400多hm2艾草无人收购,种植户损失严重。
3.习惯改变难。多年来,濮阳市的传统农业是以生产粮食作物和花生、瓜菜等经济作物为主,传统的种植习惯让更多的群众掌握了这些作物的生长习性,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成就感很强。改种其他作物,在没有看到收益的情况下,大多数群众不愿也不敢进行尝试,推广起来难度很大。中药材种植在濮阳市虽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但都是零星种植,发展较缓慢。
四、发展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建立濮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办公室,专门负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推进工作。整合濮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部门的中药材管理职能,成立濮阳市中药材开发办公室,负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技术指导、协调服务和新品种引进等工作。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负责中药材的道地认定、药企注册和质量监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行业之间的协作配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多方共建的工作机制。二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和督导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县(区)工作实际,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建立工作台账,进行台账跟踪,确保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实效。
(二)完善扶持政策
设立濮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根据市(县)财政状况,每年列入一定数额的市(县)财政预算用于产业发展的技术培训、资源保护、新品种引进、宣传推介和办公经费等。制定金融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中药材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等。制定药农直补政策,将中药材发展纳入产业扶贫项目扶持范围,每年要整合一定额度的涉农项目资金对中药材基地建设和合作社、贫困户种植进行扶持,把药企、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作为项目资金扶持的重要参考依据。水利、电业、交通等部门要优先解决中药材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把中药材采挖机、清洗机、切片机等初加工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建立中药材种植保险制度,把中药材种植纳入全市农业保险范畴,扩大中药材保险补贴范围。
(三)培育龙头企业
通过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和招商引资等策略,力争3~5年培育出1~3家集产学研一体化,真正具有带动力强、辐射面广、有科技创新能力和终端产品的中药材骨干企业。扶持适应市场需求、有生命力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帮助、政府服务等措施,在中药材主产区扶持各类中药材产业市场主体、中药材专业村建设小型中药材仓库、冷冻和初加工等标准化设施。支持多种市场主体开展中药材基地种植、药材购销、初级加工,发挥它们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产业链上的中坚作用。
(四)强化品牌意识
指導企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创立品牌,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提高濮阳市中药材产品的知名度。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名优产品,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尽快建立全市中药材标准体系,在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上下功夫。建立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大力推广普及有机无公害种植技术。建立健全中药材基地种植监控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系统,严把产品质量关。
(五)注重科技投入
加强中药材人才队伍培养,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实行人才本地培养和人才引进“两条腿走路”,做到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政府有明白人指导、农民有行家服务、企业有科研人才攻关,实现从基地种植、企业生产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构建队伍精干、分工明确、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激活乡镇涉农服务部门活力,充分调动乡镇涉农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水平,发挥农民身边的“土专家”作用。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有效集成各方面中药材人才要素,逐步形成以各级农业技术员为保障,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基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为依托,上下贯通、左右联合的中药材技术服务推广网络。
(六)强化宣传推介
建立中药材网站,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媒介,宣传推介濮阳市中药材。积极参与国内、省内中药材产品的推荐、展览和展销等活动或组织市级中药材展销活动,培育提高濮阳市中药材的知名度,唱响濮阳中药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