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冰 骆建梅 李木珍 彭秋琴 彭学明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后康复区 524003
产妇因乳头凹陷、短平,新生儿难于含接或含接部位不正确,母乳喂养难度较大,使得产妇乳液排出不畅,引起乳头皲裂及疼痛,使乳房中乳液过量积存,产妇多以乳房肿胀、肿痛、乳内硬块为主要表现〔1〕,若不能及时予以对症消除干预措施,乳液长期淤积将诱发乳腺炎、乳房胀痛等并发症〔2-3〕,影响产妇健康。对乳头凹陷、短平产妇使用穴位按摩干预可促进乳液排出〔4-5〕,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液淤积,为进一步提升乳头凹陷、短平产妇乳液排出效果,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等症状,特通过吸乳器吸引方式进行联合干预。
抽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乳头凹陷、短平产妇,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纳入标准:①产妇均行体格检查,乳头与乳房相平或凹陷于乳房内部,②新生儿出生体重均超过2 500 g且吮吸能力良好,③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④产妇均有母乳喂养意愿,且均为单胎妊娠。排除标准:①孕周小于36 w或超过42 w者,②伴有乳房发育不良或乳腺肿瘤等疾病,③合并HIV、活动性肺结核或病毒性肝炎,④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⑤出现严重产后出血。对照组年龄22~42岁,平均(31.14±5.37)岁;初产妇47例,经产妇53例;剖宫产24例,自然分娩76例;体重18.55~28.14 kg/m2,平均(24.16±2.63)kg/m2。研究组年龄21~40岁,平均(30.95±5.54)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55例;剖宫产22例,自然分娩78例;体重18.46~28.34 kg/m2,平均(24.22±2.7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使用穴位按摩,进行常规按摩干预及对症基础护理。①乳晕按摩:产妇取仰卧位,对产妇乳房进行常规清洁,护士双手均涂抹适量润肤油,先轻轻按压乳晕一周,重复数次:将两拇指分别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外方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以同样的方法由乳头向上、下纵行牵拉,每日两次,每次每侧乳房5 min,接着左手托住乳房,右手拇指、食指放在乳头两侧外方拉开,抓住乳头轻轻地向外牵拉,捻揪乳头数次,以帮助锻炼伸展乳头,按摩过程需保证力度轻柔,提高产妇舒适度。②穴位按摩:取产妇双侧乳根、膻中、合谷、天池、神封、鹰窗、乳中等穴位,使用拇指进行轻柔按压,各穴位按压1~2 min,使用食指、中指轻捏合谷、提拉乳头3 min,反复按压3次,按摩力度为产妇耐受合理调整,以穴位出现局部发热,出现酸、麻、胀等症状为宜;并使用拇指、食指指腹对乳晕四周进行轻微挤压,呈婴儿吮吸状;④背部穴位按摩:指导产妇裸露上身,俯卧于床上,注意保暖,由护理人员先对产妇肩部进行轻柔按摩,再自颈部大椎穴到腰部进行往复按摩3遍;随后由颈部下移至肩胛处按摩3遍,并对产妇肩井穴捏拿5次;指导产妇自然放松双侧手臂,按揉肩部3遍。③乳房抓梳:护理人员一手于产妇乳房下方抓托,另一手可沿乳房乳腺管方向进行抓梳按摩,抓梳方向为乳根自乳头方向,双乳交替进行,并根据患者胀痛程度合理调整抓梳力度。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吸乳器吸引干预,护士清洁双手与产妇乳房后,使用热毛巾敷贴乳头凹陷、短平产妇10 min左右,指导产妇取坐位或卧位,消毒、清洗所有吸乳器配件后,使用负压可调节式平衡吸乳器进行吸引干预,打开开关,根据产妇耐受程度,适量调节负压强度,每侧乳房每次持续5 min,使凹陷、短平乳头突出,便于宝宝吮吸,及时指导产妇使用正确母乳喂养方式让婴儿进行吮吸,并指导产妇喂养宝宝后再挤少许乳液涂抹乳头,保护乳头破损、皲裂皮肤等。
①比较干预后两组产妇乳液淤积程度。乳液淤积程度主要根据乳房肿胀程度硬度进行评估分级,共分为4级:Ⅰ级:正常,乳房未见肿胀情况,乳腺管通畅,挤奶时乳液可通过乳腺管外口喷出,无乳液淤积;Ⅱ级:轻度肿胀,并未对产妇造成明显异常感受,乳腺管部分通畅,在挤奶过程中乳液可由乳腺管射出,乳房无硬结,不影响主观感受;Ⅲ级:中度肿胀,出现较明显自发性肿胀感,挤奶时乳液缓慢滴出,存在明显淤积;Ⅳ级:重度胀痛,挤奶时仅少量乳液滴出,乳房存在明显硬结,影响产妇正常生活。本研究将Ⅲ级、Ⅳ级视为乳液淤积。②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 d、5 d及7 d时母乳喂养成功率。③观察产妇产后乳腺炎、严重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等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后研究组产妇乳液淤积程度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乳液淤积情况比较〔n(%)〕
两组产妇产后3 d 、5 d及7 d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n(%)〕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乳头凹陷、短平指乳头与乳房相平或低于乳房、乳晕皮肤表面,甚至整个乳头完全凹陷,埋藏于乳房中,多由女性青春期过早使用胸罩,影响乳房发育;或在乳房发育中出现炎性反应、损伤,使得乳房局部组织疤痕挛缩所致〔6〕。此类产妇受乳头凹陷、短平影响,新生儿含吸难度较大,纯母乳喂养率较低,且产妇分娩后,乳房乳腺小叶将迅速分泌大量乳液,若新生儿不能及时正确进行有效吮吸,促进乳房乳液排空,将导致乳液淤积于乳腺管中,使产妇出现乳房肿胀、疼痛等症状,并将增加急性乳腺炎等并发症风险〔7-8〕,影响产妇健康。母乳中富含大量乳铁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为婴儿最天然、安全食物,可有效保障新生儿健康发育成长,若因乳头凹陷、短平不能及时予以纯母乳喂养,将严重影响新生儿正常发育〔9-10〕。因此,在乳头凹陷、短平产妇产后管理中选择科学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液淤积程度、预防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对保障母婴健康意义重大。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干预后乳液淤积发生率及乳液淤积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产后3 d、5 d及7 d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乳房穴位按摩为一种疏通乳络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是以穴位刺激、按摩为基础,以实现调和阴阳、气血作用,本研究中通过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乳房、背部等诸穴进行按摩,可有效起到通利乳络、疏肝解郁效果。其中乳根穴为乳房发育的根本,具良好通乳化瘀之功〔11-12〕;膻中穴为人体气会要穴,合谷具调气活血之功,刺激膻中、合谷可进一步提升乳根催乳功效;刺激乳中可疏通乳络、刺激乳液分泌;神封主治乳房疼痛;对以上述穴位进行刺激按摩,可进一步改善乳房血液循环,提到疏通筋络、调和气血功效,同时对乳房乳腺管同样具有良好疏通作用,可加快乳汁分泌、排出;此外,肩井穴主治乳汁不足、乳痛等,对其进行捏拿、刺激可并可疏通产妇全身经络,保证气血运输舒畅,可在防止乳液淤积,减轻乳房疼痛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乳汁分泌,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13〕。而吸乳器主要是借助“虹吸原理”,有助于纠正凹陷、短平乳头,使凹陷、短平乳头突出,有利于宝宝有效含接吮吸;也可将产妇淤积乳腺中乳液吸出,进一步改善乳液淤积程度,预防乳液淤积发生〔14〕。陈振皓〔15〕研究发现,干预7 d后,联合干预后乳房硬结消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干预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分析其原因:本研究中通过穴位按摩联合吸乳器吸引可有助于凹陷、短平乳头突出,有利宝宝有效吮吸,促进乳房乳液排空,消除乳液淤积,进而使产妇乳房胀痛、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乳头皲裂多因不正确喂养方式,由婴儿咬破乳头所致,通过对产妇进行专业喂养方式教育,可有效降低乳头皲裂风险〔16-18〕。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配合吸乳器吸引可有效纠正凹陷、短平乳头,有利于宝宝有效含接吮吸,改善乳头凹陷、短平产妇乳液淤积情况,降低乳房肿痛程度,预防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同时通过合理喂养方式教育、指导,可进一步提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全面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