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燕 陈华 方小琼 叶严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重症医学科,漳州,363000)
医院重症监护室是极为特殊的科室之一,该科室患者疾病情况大多较为危重,患者常存在非常严重的负面情绪,导致其出现一系列睡眠障碍,影响到患者的机体功能,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对其身体恢复造成影响[1]。因此,患者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之上还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观察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45.31±3.26)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22~89岁,平均年龄(46.03±3.17)岁。2组患者一般性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经过检查之后均符合进入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要求;2)选取的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3 排除标准 1)精神疾病患者;2)意识不清患者;3)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主要包含有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病房无菌化处理,以及患者疾病情况关注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1)重视医患沟通:医护人员是患者护理环境当中的重要调节人员,能够较好地对患者情绪进行调节,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将重症监护室病房情况告知患者,多和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以及害怕情绪,给予患者更加高效以及高质的护理服务[2]。2)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医护人员需要以患者心理特点作为依据,对患者意愿进行满足。重症监护室的室内布置必须多贴近生活,提升病房内的生活化气息,调节病房内的湿度、温度以及光线,装置更好的隔音以及消音设备,提升病患的安静程度[3]。除此之外,还可以多鼓励患者使用耳机收听广播,为患者准备杂志以及报纸进行阅读。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枯燥生活进行改善。3)心理咨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在其住院治疗期间心理变化往往比较大,且随着患者疾病情况的变化其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因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极为重要。心理咨询能够让医护人员对患者情绪进行分析和指导,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压力降低,提升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促使患者逐渐由逃避现实的心态转变为积极面对现实的心态[4]。4)睡眠护理: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有效恢复体力,还可以更好地改善不良情绪,大大促进身体康复。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干净以及舒适的床上用品。患者保持仰卧位,确保病房当中的空气流通,在夜晚将日光灯关掉,采用柔光壁灯,降低医护人员夜间巡视次数,为患者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5]。5)健康宣教:在患者清醒时,医护人员要采取措施获得患者合作以及理解,将治疗措施、治疗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工作。
1.5 观察指标 1)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进行评估,评估所得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越严重;2)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表(PSQI)对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睡眠质量越高;3)采取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护理工作实施前后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含有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躯体疼痛4个分项目,单项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命质量越高。
2.1 2组患者不良情绪情况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SAS以及SD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良情绪情况比较分)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躯体疼痛在内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众所周知,重症监护室环境处于封闭以及隔离状态之下,患者在治疗期间非常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会对患者后续的康复以及治疗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对其实施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让患者始终保持情绪稳定以及平和的心态,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睡眠质量。以往临床中主要要采取生命体征监测、无菌化操作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虽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在护理期间过于忽视患者心理方面的改善。因此,在患者常规护理期间增加心理干预能够对其进行心理支持,让其逐渐消除自身存在的负面情绪,保持平和的治疗心态,为后续医护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患者身体的恢复。本项研究当中,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睡眠质量以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躯体疼痛在内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伴随着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始终处于轻松的氛围当中,在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基础上,对患者睡眠障碍进行解决,进而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总而言之,在护理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期间,在以往常规护理措施之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