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
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一个干部跟他讲:“我的身体很好,到哪里都能干一二十年。”许世友说:“你去加强第一线好不好?”那名干部回答:“哎呀!这个我可不干啊!”要位子不要担子,难怪许世友说“真替他难为情”。
平心而论,一个人实现理想抱负,需要岗位。但岗位毕竟不是虚设的位子,更不是满足个人需求的工具。岗位,首先意味着责任、担子,它是因事而设的,而非因人而摆的。在军队,无论什么岗位,都是出征打仗的战位,都系着国家安危、战争胜负。肩膀过得硬,不怕挑担子,组织就有可能给位子。千方百计谋位子,又想方设法推担子,这是政治不硬、党性不纯的表现。德不配位、人岗不适,不但损毁个人形象,还会误了备战打仗的事业。
真正的军人,总是视使命高于天、视责任重于山。在弹雨横飞的战场上,为什么指挥员能站在最前头,挥着驳壳枪高喊“跟我冲”?在我军首次授衔时,为什么战功赫赫的许光达接连3次提交降衔申请,要求“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出兵西藏路途艰险、环境恶劣,为什么党代表李狄三毫不畏惧,敢于“向党要一副担子挑在身上”?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装的是使命和任务,而不是做官与安逸。实践证明,只有如此,军人才能铁骨铮铮、建功立业。
任务越繁重,越需要能挑重担的人。当下,无论是加快新质战斗力生成,还是强化体系内磨合协同,无不检验着我们的能力、考验着我们的肩膀。军队深化调整改革,不少单位位子少了,调职调衔与以前相比更难了。少数同志或整日担心失去位子,或苦心琢磨找个“好衙门”,至于肩上的担子则想得少了,精力偏移、心思游移,对本职工作敷衍应付,对急活累活推三阻四。这种状态,非但各项任务难以高质量完成,还会迟滞战斗力生成。
只有拿出绝对忠诚的态度、务实高效的作风、极端负责的精神,才能实现部队战斗力质的提升。“请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军历史上这样的声音曾响彻云天。各级干部应当思职责、勇担当,增强“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涵养“善于思、勇于干”的精气神,用实干的行动把部队气象搞得更新、干劲搞得更足。各级组织要立起“有为才有位”的鲜明导向,既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又坚决让那些要位子不要担子的人彻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