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彦全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专业化分工及整体协作的虚拟产业集群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加速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虚拟化转型对带动中小企业跨越数字鸿沟、促进产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虚拟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虚拟产业集群指依靠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通过各种公共服务、中介机构等组织搭建的共享平台资源,使得具有产业链和价值链内在联系的、活动范围不局限于地理区域的企业和各类机构在虚拟空间集聚,实现充分竞争、共同发展的虚拟化集合体。
虚拟产业集群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产业组织方式变革而产生的产业集群新形式。
根植于特定地理空间是传统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度应用,尤其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在虚拟空间上集聚和协作成为常态。
虚拟产业集群相比传统产业集群具备四大特征。
虚拟产业集群除具有传统产业集群具备的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技术知识的外溢等特征之外,还具备跨区域性、跨产业性、开放灵活性、企业分散性四大特征。虚拟产业集群突破了空间局限,可以利用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资源,在更大的虚拟空间范围内加速信息资源的流动,跨地区合作更加便捷;集群借助互联网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建立能够实现跨区域协作的虚拟环境,极大地提高信息共享与创新合作效率,同时也有效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集群内成员之间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可以将信任和契约相互联结,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也可以加入多个虚拟产业集群;虚拟产业集群的开放化,能够使新鲜血液较为灵活地参与进来,使得集群时刻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以虚拟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先進制造业集群虚拟化转型
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种传统产业集群,重在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地理空间在其发展中仍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但企业对资源的跨区域整合配置和技术知识创新的快速获取需求、产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产业链对上下游垂直整合以及集群对高效治理的诉求都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虚拟化转型提出了新的需求。
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的载体需要从实际地理空间向地理空间和虚拟化的平台空间相结合转变。
受制于地理空间的约束,先进制造集群外企业为获得集群效益而迁入集群往往面临较大阻力。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与政策环境往往使得集群相对封闭,存在开放性不足进而陷入路径依赖的风险。通过向虚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集群将基于网络虚拟载体和平台的搭建,有效推动集群成员在虚拟空间的集聚,最终形成一个线下“实体”与线上“虚拟”的有机结合体。不仅可以带动大批量中小企业较为容易地进出虚拟空间,打破了集群成员数量与规模的限制,也可以加速信息的交流共享,增强信息的透明与开发,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演进路径需要从“企业集中-链条打造-生态完善”向“平台主导-社区化运作-全球化发展”转型。
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基本经历初期(企业在特定地理上的集聚),成长期(通过相互协作,形成密切相关、具有价值关联的产业链),成熟期(搭建产业、创新、人才、资本、政策等相互融合的产业生态)三个阶段。但成长期和成熟期经常面临企业协作缺乏枢纽组织带动,链条发展所需创新、资本等资源要素流动性差、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传统产业集群通过向虚拟产业集群转型,将重点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上下游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资源;采取模块化的组织方式,吸引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进入平台空间进行高效便捷快速的互动与协作,最终形成一个虚拟化的社区;传统区域分工体系也将嵌入虚拟空间所带来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之中,带来集群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对策建议
一是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集群内优先布局。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优先布局下一代城市宽带网络、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应用,以龙头企业数字化改造为引领,带动集群整体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集群虚拟化转型奠定基础。
二是培育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虚拟化平台。培育按照企业主导、市场选择、动态调整的方式,在集群内搭建面向整个区域和行业的集群虚拟化平台,推动企业数据向云端迁移。优化以用户为核心的平台规则,完善平台进出机制,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在平台上的互联互通,共享平台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实现多主体在虚拟空间的集聚与协作,开通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运维、供应链协同等业务。
三是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虚拟化转型试点。结合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发展基础和优势,聚焦集群发展需要,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虚拟化转型试点。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方式,引导具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提出集群虚拟化转型思路与方案。发挥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枢纽作用,在推动地理空间社区化运作的同时,积极参与集群虚拟化平台建设,建立平台契约与监督机制。在先进制造业集群遴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国家开发区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