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岭古井

2021-06-07 17:29唐宁远
三月三 2021年1期
关键词:东岭古井井水

每次想到故乡,就会想起古井。背井离乡的红尘流光中,古井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在桂北都庞岭山脉的后龙山脚下,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全州县庙头镇上东岭村,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村前湘江横亘,村后群山环抱,一井清泉,恋恋一世。先秦《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根。有井便有家,有村落,有历史与文明。

故乡的古井是神奇的自流井。古井呈方形,依山而凿,井壁小石垒砌,青苔附着,如水墨画中的翠黛,中间略洼,有漏斗连接旁边的水塘,四周有青石铺面,因踩踏被磨得锃光瓦亮,井口长约两米。古井的上方有一块石碑,虽历经岁月沧桑,但雄浑古朴的四个隶书大字“东岭古井”依稀可辨。透过爬满斑驳青苔的古碑,流传着一个千余年的古老传说,随着古井水一直流淌在人们的心中。相传,很久以前,这个小村庄住着一对淳朴善良的年轻夫妇——丈夫叫振东,妻子叫银岭,夫妻俩男耕女织、情投意合,小日子恬静而美好。有一天,一条恶龙闯入村庄,兴风作浪,后龙山被淹没了三天三夜,周围生灵涂炭。振东挺身而出,与恶龙苦战三天三夜,最后同归于尽。此后,后龙山一带再无水患,百姓安居乐业。妻子因思念丈夫泪落汇成一汪清泉。后来,丈夫变成山丘,妻子化为井水,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永远守望家园。后辈为了纪念他们,从两人名字里各取一字合成“东岭”,作为村名沿用至今,井眼则称“东岭古井”。

古井不仅能滋养生命,还是一方之民聚集沟通之所,承载着集体记忆。每天晨光微露,村里鸡鸣犬吠,唤醒了沉睡的村庄与袅袅炊烟,乡亲们肩挑木桶、铝桶奔向古井,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寒暄声、挑水声、打水声奏响了乡村晨曲。空桶来,满桶归,身体随着水桶摆动,仿佛在跳一曲优美的舞蹈,沿途零星水滴在青石板路上留下一条长痕,四邻八舍的情谊也一路漫延。水缸中波光粼粼的井水,让乡亲们感受到什么叫美满,什么是幸福。

早饭后,勤快的村姑阿嫂沐浴着晨光,三五成群,来这里浣衣洗菜,欢声笑语在井边回荡,绿荫下,一群孩子在打闹嬉戏。黄昏,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把牲口带到井前的池塘饮水,烟火明灭中,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入夜,也有男子到古井边打上几桶井水,来个“月光浴”,边洗边唱,“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牛铃摇春光……”歌声嘹亮,传遍四方。

盛夏,劳作口渴的人们顶着炎炎夏日,蹲在井口,舀一瓢古井水,咕噜一口下去,如大旱逢甘霖,浑身舒畅。隆冬,井口白气氤氲,井水温和怡人,人们用井水淘大米、大豆,做糯米粑,制豆腐乳,酿土锅酒,好日子在井水中发酵。

月夜,蛙叫虫鸣,应和叮咚水流声,极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又像是谁家调皮的小孩在弹奏着动听的小夜曲。

东岭古井水清冽甘甜、水量充足,有口皆碑。许多干旱年份,附近一带的山塘水库都干涸了,邻村饮水告急,唯独故乡这口古井依然源源不断。他乡村民也慕名而来,要把这救命古井水挑回饮用,古井旁常会出现半夜排队打水的景象。村民见此,都赞叹这是一口“神井”。古井有灵,此话不虚。家乡月叔年轻力壮,有一次在山地挖红薯,脚趾不慎被毒蛇咬伤,当即不省人事。为防毒液扩散,乡亲们用野藤条把他脚踝处缠紧,抬起他直奔古井,用古井水多次冲洗伤口,他居然奇迹般苏醒过来,成功得救了。古井水能治蛇伤,在乡邻间一时传为佳话。

日月交替,四季变迁。古井见证了古道上不绝于途的行者,有驿马劳顿的官吏,有行色匆匆的商贾,有放歌吟唱的骚客,还有游历四方的学者。据徐霞客《粤西游日记》记载,公元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八,徐霞客由湘入桂第一站,是从湖南东安县沿山道途经我的故乡,留下“古松夹道、遮天蔽日”的描述。并经故乡“龙头口古渡”过湘江进入广西全州县城,在全州县游历12天。我走在古井通往外界的悠悠古道上,寻觅的脚步一次次打滑,唤醒了那些隐藏在马蹄窝里、石板缝中昔日的记忆,仿佛穿越时空,仰望到徐霞客用脚步书写不屈人生的身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井一年四季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养育了祖辈勤劳朴实的品质,以及顽强拼搏的性格,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能展现坚忍不拔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湘江战役后,有3名红军战士受伤流落至沙洲,被乡亲们奋力救起,用古井水熬粥煲汤喂养,直至康复归队。村里有5位年轻人也一同加入红军抗战队伍,写下一段精忠报国的热血传奇。

民族危亡之际,家乡无数草根英雄奋起抗日,故乡“大祖山”处的两座大坟墓,就是日军杀害村民的滔天罪行的见证,故乡的先辈撑竹筏横渡湘江,多次接送抗日伤兵,在沙洲隐藏途中遭日军枪杀。血债血还,次日6名日本兵到沙洲搜查抗日伤兵时,家乡父老用鸟铳、长矛把鬼子一举消灭。但后来遭日军报复,整个村庄连同诸多古建筑付之一炬,噼啪火星爆响了一整夜……

古井是故乡的眼睛,是故乡的灵魂,是故乡的希望。先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奋进。仅20世纪80年代至今,260多人的上东岭村走出51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2人选择了军营,在不同岗位励志成才,报效祖国。

古井渐渐成了人们心中的图腾。每年中秋前,村里都会举行隆重的掏井仪式。通常是选好吉日良辰,选上几个壮劳力,烧香、放鞭炮、祭拜,然后大家便七手八脚将井水掏干,取出泥沙,末了還把古井四周冲洗一新。次日,古井里又是一泓愈加清澈澄明的甘泉。去年,乡亲们对古井四周进行加固,修葺一新,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又焕发了童颜。古井与周围的一草一木,与池塘交相辉映,显露着古村落的底色。

古井有情、有灵、有德。小时候,我常跟父亲去挑井水,听他讲古井的故事,学习古井谦虚、奉献的精神。父亲还多次给我讲“半桶水容易淌”“给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真理在水井的底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教育我要知恩图报,要学会真本领方能立世。

走近古井,我想起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井水论”。据《朱元璋传》记载,朱元璋向各地派任官员时,都会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进行“井水论”的现场教育。守住了“底线”,就守住了现实,也守住了未来。“井”有三德:第一德是“永不自满”,无论下多大多久的雨,江河易涨,湖塘易溢,独井水不满,因井水与地下水位相通。第二德是“无私奉献”,它不分亲疏,不分贫富贵贱,毫无保留地广施民众。第三德是“源清流洁”,井水最清亮,最纯净,没有污染。同理如《系辞》云:“井,德之地也;井居其所而迁;井以辨义。”故“井”是衡量或区分君子道义的尺度,也是中华文明道德观念的源头活水之一。

近年,邻村有乡贤雁归故里展宏图,反哺桑梓助振兴,回乡投资发展乡村旅游。一时间,路宽道直,灯火辉煌,阡陌花海,车水马龙,让古村重焕生机,成为4A级景区。于是,古井成了旅客写生、拍照的背景,高跟鞋敲打旧石板路发出的脆响,让我喜忧参半。商业开发与原生态保护成为新课题,村后的后龙山和古井会受影响吗?他们可是故乡前辈的化身,是我们后辈心中永远的丰碑啊!令人欣慰的是,近期传来喜讯,后龙山与古井都将作为历史古迹加以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群众的心声,更是大自然的铁律,值得我们深思与行动。“东岭古井”千年如一清澈纯净,以甘美的琼浆玉液润泽我们,是奇迹,也是神话。我们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

作者简介:唐宁远,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随笔》《北方文学》等200余家报刊。曾获得全国“书与人”读书征文赛二等奖等。

猜你喜欢
东岭古井井水
手架车
李黑记:党员、农民和企业家
井水的奥秘
修武县岸上乡东岭后村
盘一井水氡异常落实与分析
黄骅埕古1井水位异常研究
越王古井今何在?
苍老的古井
一起非震兆井水发热事件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