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研究

2021-06-07 16:58赵永军李艳江林延敏窦彦丽王俊萍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吕梁思政育人

赵永军 李艳江 林延敏 窦彦丽 王俊萍

摘 要:高校大学体育作为所有专业必修课之一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地方高校要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可通过构建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为主体,“特色体育赛事”和“运动型校园”建设为两翼,实现“体育精神”和“地方特色精神”双融合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即“一体两翼双融合”。该模式不仅能将技能传授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且可将思政元素于无形中融入学生的价值观,最终实现技能传授和立德树人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地方高校; 大学体育;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180-002

大学体育是我国高校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大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增强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运动习惯、提升沟通交际能力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大学体育的思政育人功能被忽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也为挖掘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功能提供了契机。通过挖掘大学体育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达成“三全育人”的目标,对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一、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1.大学体育课程是广泛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

体育即身体的教育,而又不限于身体教育[1],身体教育以运动项目为支撑,因体育运动具有独特的项目特征,决定了其在思政教育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學校体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部分,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2]。因此,作为学校体育一部分的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完全人格的培养和教育意义重大。同时,因大学体育课程受众广泛,其教学过程蕴含的价值观及品德教育,对提高各专业大学生精神品质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大学体育课程是展现思政教育成果的重要阵地

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使其蕴含大量展现思政要素的内容,如坚忍不拔、遵守规则、尊重生命、尊重对手等展现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的要素,这也成为检验思政课程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展现学生思政教育成果,在课程中通过自身实践完成教育任务,体会思政魅力,这也是思政课程的践行过程,是知行合一的完整教育过程[3]。

3.课程思政是大学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补充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大学体育课程更多的是注重身体的训练和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其本应该具备的“育人”功能。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下,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倒逼下,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已成为大势所趋、必备之义。因此,广大体育教师需认真思考挖掘所教体育项目的思政育人功能,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完善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大学体育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

1.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策略

大学体育课程因任课教师和运动项目众多,在挖掘其中思政元素过程中首先应遵循体育运动的项目规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不同的技术教学过程可以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如个人单项技术练习时强调量变到质变、付出与回报等的辩证关系,在进行战术战略学习时强调团队合作等思政元素的融入,在出现配合失误的情况下,用沟通和鼓励等方式代替抱怨和指责,从而培养团队意识,达成教学及思政的双赢。其次,在挖掘思政元素过程中应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浮于表面,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的同时明确思政教育的主体方向,并在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合理教学计划,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同样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制定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敬畏规则、尊重对手等方面的思政总体目标,然后在具体技术教学中逐步展开分解,融入教学实践,在习得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及职业素养的全面认知,促进学生构建科学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4]。最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可融入地方特色思政元素。目前,随着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到来,各级政府经过数年的积累与挖掘,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征特色的思政教育元素,特别是随着红色文化的研究、红色旅游的开展,使地方特色思政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如山西省在长期奋斗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可以有机地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在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大力弘扬新时代主旋律。

2.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要点

(1)团结合作元素。团结合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大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状态,且由于独生子女居多造成大学生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进而形成自我独立、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欠缺。而体育课的特征之一就是频繁的人际互动,使其在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足球、篮球等团体性项目本身就具有引导学生合作团结的内涵,因此体育教师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等多渠道培养学生敢于合作、善于团结的优良品质。

(2)规则准则元素。常言有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社会都是在一定的制度规则下运行的,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就需要熟悉规则、尊重规则。体育运动中也无处不在地体现着规则性,用于约束人在身体活动中的行为。规则的教育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运动项目为牵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规则的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形成在规则约束下的行为活动,并适时融入法治教育,对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竞争斗争元素。习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5]。”竞争和斗争意识的缺乏会使人丧失前进的动力,而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竞争行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今多数大学生衣食无忧,对竞争的认识欠缺,培养学生竞争和斗争的意识也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这其中体育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竞争本就是体育运动的固有属性,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情景设计创设竞争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良性竞争,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必不可少。

(4)公平公正元素。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社会和谐、人际和睦的重要条件。体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公平竞争,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竞争环境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等。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处处体现公平,如结果评价、资源配置等,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公平教育,既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维护公平、坚守正义的优良品质[6]。

三、地方高校特色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路径分析

因文化、传统及地域的不同,地方高校往往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这种地方特色文化及地方传统体育项目是高校进行文化熏陶、养成教育的优质资源,也是文化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以吕梁学院为例,提出“一体两翼双融合”的地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构建大学体育课堂集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立体化的育人格局。

1.“一体”: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作为主体

将大学体育课程作为主体及中心环节,围绕主体展开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规范课程和教材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如吕梁学院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上一年级采用“体能+特色”,二年级采用“基础+提高”的课程设置模式,在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同时,合理的课程设置也便于教师集思广益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灵活多样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2.“两翼”:以“特色体育赛事”和“运动型校园”建设为两翼

校园体育赛事是高校引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龙头,更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造校园精品体育赛事不仅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展现高校学生青春活力的正面形象,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补充。如吕梁学院通过将“砺峰杯”足球赛、“弘毅杯”篮球赛及校运会组成的“一会两杯”打造成校园精品体育赛事,形成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以校园体育设施为基础,建设运动型校园可以作为巩固和拓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另一种途径和手段,也是更广泛程度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之一。以吕梁学院为例,基于环校园步道的建设,每学期学生都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课外健康跑活动,运动型校园的建设不仅激发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外生活,同时也促进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个角度讲,运动型校园建设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以“特色体育赛事”和“运动型校园”建设作为两翼,可以使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事半功倍。

3.“双融合”:实现“体育精神”与“吕梁精神”的双融合

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人本精神、公平竞争精神[7]。体育精神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主旋律,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是无形的、内隐式的,也是体育教学应备之义,体育精神的有效融入不仅可以使课程教学变得丰富,而且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地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手段,以吕梁学院为例,吕梁作为传统革命老区,在不断的奋斗和探索中形成了“吕梁精神”,其内涵是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其中艰苦奋斗是基石,顾全大局是核心,自强不息是精髓,勇于创新是灵魂[8]。體育课程教学中可将吕梁精神于无形中贯穿始终,如篮球的战术教学中,可融入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思政教育;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可融入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的精神等等。因此,“体育精神”与“吕梁精神”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双融合可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的无形渗透。

四、结束语

总之,地方高校要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通过构建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为主体,“特色体育赛事”和“运动型校园”建设为两翼,实现“体育精神”和“地方特色精神”双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当前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该模式不仅能将知识技能传授、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可充分挖掘体育运动项目自身特色和优势,将其中的思政元素于无形中融入学生的价值观,最终实现技能传授和立德树人的和谐统一。

基金项目:吕梁学院2019年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项目编号:JXGG201925

参考文献:

[1]韩丹.论体育源起和体育概念的源流演变,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04):1-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北京2020年10月

[3]胥春华.“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思考,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5(02):80-3

[4]王毅贤.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策略分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22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张二宁,朱传耿.我国体育公平的研究进展及前瞻,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2):42-6

[7]刘少卓.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2):34-41

[8]赵丽媛.论吕梁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43(04):116-20

猜你喜欢
吕梁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幸福生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