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学习语境下的设计专业教育之变

2021-06-06 08:43吴聪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

吴聪

摘 要:技术赋能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技术服务于学习者。后疫情时代的设计专业教育以技术为驱动,通过技术赋能教与学双方,促使教育者与学习者顺势而变。无论是教育者与时俱进、主动求变,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并及时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的同行者与引路人,拓展知识传播渠道之变,还是学习者因技术红利而拓展学习维度,根据自身爱好定制学习内容,主动学习,利用设计专业特色强化创客学习,实现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二者皆因技术赋能学习而变。

关键词:技术赋能学习;设计专业;教育變革

在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背景下,网络技术与移动智能设备极大地促进了当下教育的变革。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推动着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发生着根本性改变,尤其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与理念因技术推动而势如春笋般发展。2020年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师生居家隔离,学校进行线上教学,促使技术与教学两者相互作用,掀起一场新的变革。钉钉、腾讯会议、ZOOM等软件更是飞速迭代以适应这场教育变革之需。其实,早在2010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0)》就提出:“技术赋能学习的愿景,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技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支持。”技术赋能通过技术赋予个人知识、技能、经验、意识、理念等种种能力,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术赋能学习“泛指技术为人类学习赋予某种能力或能量,以更好地实现个体的学习目的……其目的在于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学习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而《NETP2017》更是提出以技术改变学习的愿景,从“以技为艺”(学习技术)的层面转变为“以技为器”(运用技术学习)的层面,进而“载道于技”,运用技术全面推动“课堂革命”,深化教育改革。

一、技术赋能学习下的设计专业教育

前田约翰团队发布的《科技中的设计(2018年度报告)》指出对设计影响最大的10大新兴趋势,近四成趋势与技术紧密契合。可见,技术赋能设计行业趋势不容小觑。而技术作为时下教学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专业教育领域充当的不仅仅是教学工具。设计专业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与大众生活本质密不可分。如何将以创意为主导的设计专业教学的创造性、实践性强等学科特色与技术赋能驱动下个性化、创新化的设计专业紧密挂钩,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技术赋能学习通过发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运用技术手段为教学提供资源支持。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相辅相成推动学生设计作品市场化,并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网络工具或以众筹、直播等方式将其设计作品与消费者直接关联,而不是将课堂教学简单地搬至网络平台,忽略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实践落地跟进。正如曾鸣为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的书作序所说:“赋能强调的是激起创意人的兴趣与动力,给予挑战……唯有发自内心的志趣,才能激发持续的创造。”对于强调创意创新的设计专业而言,通过技术赋能学习的方式推动设计成果落地转换,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同设计环节实践中综合性成长,使所学知识即刻产生价值,为学生投身职场奠定基础。可见,技术不仅会引发教育信息化变革,而且赋能于设计教育,使其实现“从相对固定知识的传播者,转型到通过价值判断对快速更新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再输出这样的角色转换”。

二、推动教学双方之变

技术赋能学习推动设计专业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顺势而变,使教与学本体重心产生转移,推动教学理念、方式、手法、内容等全面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以往有限的沟通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其持续、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逻辑关系,“载道于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信息时代下全新的教育观、师生观。

(一)教师之变

1.主动求变

技术赋能学习促使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与时俱进地主动求变,探索、研究技术支持环境下的教学境况,掌握新的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理念,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知识建构工具、知识展示工具、信息交流工具、评价工具以及增强现实工具等,助力知识建构、合作探究、评价反思、知识可视化等教学活动。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法提升学生课堂体验,以符合伴随数字信息成长的“数字原住民”的学习需求。建筑、环艺、软装设计等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借助VR等虚拟可视化技术搭建立体化学习平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帮助其理解和建立空间感。例如,2020年疫情促使各院校设计专业在毕业季借助虚拟技术展开云端展览,通过瀑布流、三维扫描和数字模型等方式使观者实现实时互动。

2.教学相长

技术赋能学习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甚至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应故步自封、止于师长之观,而应转变观念、重构自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而是以发展学生致力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和技能技巧为焦点,并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和消费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一起探讨技术的提升、改进,分享相关的学术、专业资源。尤其是设计专业教学,想在行业资讯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中打捞出瑰宝,单凭教师一己之力,很难做到。因此,学生可以作为信息的“捕捞者”,而教师则扮演信息的“过滤者”,筛选出适合教学内容拓展的信息,用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师生成为学习上的合作者、学习体验的设计者、教学变革的推动者和领导者。

3.拓展传播渠道

技术赋能学习促使教师顺势拓展知识传播渠道,由课堂这一知识传播主阵地附带投身知识付费经济的海洋中,将有一定范围的经验、价值观、背景信息、专家观点和基本直觉的动态混合知识系统性地拆分、降维,跨平台、跨领域转化为大众所需,同时又高度融合体验感的知识产品。例如,美的历程APP针对知识付费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特点,依托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师资力量,将“养在深闺”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以线上视频课程与线下“美学生活学院”结合的方式,通过体验类课程设计面向大众进行有偿传播、分享与交流,最大限度激发学员的阅读兴趣,全方位立体化进行艺术学习,强化其参与体验感,实现艺术与美学素养的传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周博老师就借助这个平台以“世界设计文化十讲”为例,转换知识传播渠道,普及设计文化,而张凡老师则借助“源流运动”平台转换教学对象,进行花饰设计研修,推广首饰美育。

(二)学生之变

1.拓展学习维度

技术赋能学习促使学习者拓展学习的维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充分利用各类平台的学习资源,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随时随地学习。如疫情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选修传统艺术科学原理的学生借助“数字故宫”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云调研,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细节、藏品等融入其产品设计开发中,并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发布其设计作品。另一方面,學生转换为知识的生产者,借助哔哩哔哩、知乎等平台进行有价值的知识、经验、资讯分享,制作音频、视频等资料,发布学习总结、设计成果。与此同时,这种开源性的学习成果共享拓宽了学习交流渠道,使得成果评价覆盖面更为广泛,不再只局限于本校教师与学生,而且能得到兄弟院校师生的反馈意见,甚至可能得到业界专家的指导与建议。技术赋能学习加速了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成长,有助于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拓展其知识,升华其思维,为学生开启职业生涯或进阶求学之路奠定基础。

2.定制学习内容

“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并能够自定学习进度,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技术赋能学习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喜好,甚至打破专业壁垒,有针对性地定制学习内容,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疫情促使网络课程资源进一步开放,多种学习模式可供选择,使学生可以跨地域、跨院校旁听感兴趣的课程、讲座,安排个人的学习方案。同样的专业课程,不同院校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领略不同教师的教学特色与重点。以纺织品纹样设计为例,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倾向于图案创意与秩序化设计能力的培养,而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与科技纺织品设计方向的课程设计则倾向于纺织品与印花的流程与时尚性。教授该课程的田园老师在哔哩哔哩平台上开设视频课程,分享其教学内容。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学习体验,进一步领略不同的教学方式。此外,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亦有助于其提升学习的专注度。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前行的原动力。

3.强化“创客学习”

所谓“创客学习”,指大众利用网络、移动设备、加工工具和可穿戴技术设备,把创新想法创造成制成品,在具体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习的实践活动。技术赋能学习下的当代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熟练穿梭于网络世界,熟知各种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而这亦为其设计落地、创新创业提供了契机。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其设计作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加工、落地,将作品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并借助多渠道、多平台搭建的融媒体传播,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跨越。学生借助技术赋能学习,熟悉设计流程,拓展就业的边界,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社会认同感,而这亦与教育部所提倡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相契合。

三、结语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未来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在这场教育变革的风云中,教师与学生双方均不可避免地接受洗礼,双方皆应顺势而变,利用技术这一强大的教学变革工具形成赋能。作为教育者,应主动适应技术带来的教学契机,综合设计教学环节,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实现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时俱进转换专业知识传播渠道,惠及更多人;作为学习者,应借助技术资源拓展学习维度,根据自身爱好及特点定制学习内容,并利用平台强化创客学习,落地设计作品,在实践中成长。尽管作为教与学的双方日益认识到技术赋能学习的重要性,但技术驱动下的“教”与“学”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胡月,王以宁,徐鹏,张海.互联网时代教育类APP开发——美国《教育技术开发人员指南》手册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41-48.

[2]张国云,杨文正,赵梅.“技术赋能学习”视域下新兴技术在教育APP中的应用前瞻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107-117.

[3]埃里克·施密特,乔纳森·罗森伯格.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M].靳婷婷,陈序,何晔,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涂山,Silvia Piardi.整合设计教育模式[J].设计,2020(7):85-87.

[5]甘容辉,何高大.“互联网+”赋能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4):78-81.

[6]斯科特·麦奎根,露茜·科斯图科,杰米·麦奎根,等.移动学习——引爆互联网学习的革命[M].王权,肖静,王正林,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7]许涛,禹昱,郭强.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解读之教学篇——技术赋能的教师[J].现代教育技术,2016(10):18-23.

[8]张新华,张飞.“知识”概念及其涵义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3):49-58.

[9]许涛,禹昱.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解读[J].现代教育技术,2016(4):20-26.

[10]张韵.“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7(1):50-57.

责编:艾 和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
浅谈如何进行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色彩课的教学改革
借助教育技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效课堂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绳编手工艺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试论风景写生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水彩画教学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试错法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交流
设计专业四年连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