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逻辑、历程及启示

2021-06-06 13:01张荣华梁超
关键词: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

张荣华 梁超

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形象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形象建设理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质属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必然要求。百年来党的形象建设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必须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两大主体,必须善于创新宣传载体,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从而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和形象支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形象建设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1]这强调了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个政党向世人展现什么样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内部成员的认同和外部力量的凝聚。中国共产党形象作为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既是党的性质、宗旨、目标等内在气质的外在展现,也是外界民众对党的业绩和作风表现形成的综合认知和主观评价。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持续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注重党的形象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实现“初心和使命”提供了强劲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梳理和总结党的形象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对于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塑造与世界大党地位相匹配的执政党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形象建设的逻辑必然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形象建设,这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形象建设理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质属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逻辑必然。

(一)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形象建设理论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未能直接提及“政党形象”字样,但在一系列重要文献和论述中,对政党形象建设有了相关的初步设计和理论构想。马克思曾在《给威廉·白拉克的信》中指出:“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2]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文献的标志性著作,成为“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的共同纲领”[3]392,是无产阶级开展革命运动的理论武器。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将政党形象建设的思考嵌入党的性质、宗旨和阶级属性方面,初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具备并向人们展示什么样的先进形象。如,在阶级利益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3]413;在政治立场上,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11;在主要任务上,目的“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3]389。这些阐述在阶级性、革命性和目标性等方面对塑造政党形象进行了科学定位,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对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形象建设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着力提升政党形象的认同度。列宁指出,若想稳固政党生存基础、扩大政党形象外部认同,必须保持同工农群众的密切联系。他告诫全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4],我们需要的新型政党“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的党,善于领导这些群众的党”[5];他严肃批评了共产主义运动中患有“左派”幼稚病的部分党员以为单纯依靠政党自身建设便可创建社会主义的不成熟想法。他强调,共产党人形象的树立和威信的提高,是在为人民谋取利益中逐步生成的。真正提升政党形象的认同度,就必须勇于同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作斗争,充分发扬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他还主张共产党员要定期参加义务劳动,这“最能提高共产党在城市中的威信,最能使非党工人敬佩共产党员”[6],从而转化为民众对政党形象的支持和认同。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政党,必须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形象建设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形象建设的重要论述,则为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理论营养和实践指引。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质属性的需要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7]保持党的先進性和纯洁性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应然要求,也是党的形象建设的价值所在。政党的形象表现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相辅相成。一方面,只有是一个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先进、纯洁的政党,才有可能真正塑造值得人民信赖并拥护的政党形象,从而在各种政治力量博弈中脱颖而出,获取人民群众这一最大的政治资源;另一方面,党的形象建设成效决定着党的事业发展成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是否深入人心,加强党的形象建设也是推进、优化和改善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实现伟大梦想的目标持续奋进,就是因为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不断思考、谋划和推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并将其融入党的形象建设全过程。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展现出冲锋在前、不畏牺牲的勇敢精神和克己奉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提高社会生产力,展现出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奋进姿态;新时代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将“人民至上”理念融入“两大布局”中,展现出善于革命、勇于创新、初心为民的政党形象。与此同时,针对党内存在的违背党的宗旨、无视党的纪律等败坏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党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改善党的精神面貌,外化出民族脊梁、时代先锋、人民公仆的政党形象,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本质属性。

从本质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政治立场、章程纲领、廉政作风、奋斗目标等同源同质的始终坚守和与时俱进,这些也都是党的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继续加强党的形象建设,是党的全面建设中一项长期而又常新的重要任务,必须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和“定海神针”。

(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需要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党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党的形象好,民众对党的认同度就比较高,党的号召力、组织力、凝聚力就比较强,党的决策部署就更易于推行并能得到更广泛的民众支持;反之,则会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拥护。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初心和使命,推翻“三座大山”、发展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仅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以发挥强大的凝聚作用,增进民众对党的方针政策、意识形态的理解与认同,更好地将社会各阶层群众力量凝聚和组织起来,并为共同的政治意愿、奋斗目标而努力,提升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组织号召力,让民众这一政治资源转化为推动党自身建设的最大政治优势,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百年来,我们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担当与奉献形象,凝聚和带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亿万人民大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三个“伟大飞跃”,踏上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时代仍须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党的形象建设,为实现伟大梦想凝心聚力,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历史进程

纵观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建设,并将其视为党的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形象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这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历史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形象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形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一个善于革命的政党形象,以肩负起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正如毛泽东所言:“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8]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和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逐渐明晰了形象建设的目标。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9],并将这一艰巨任务视为一项“伟大的工程”,要求全党为建设呈现革命性、全国性、人民性等形象的布尔什维克化政党而努力奋斗。

在注重党的整体形象建设的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形势变化和革命需要,从多方面推进和发展了党的具体形象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编辑与印发《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并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深扎中国大地,塑造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形象。二是高举抗日救亡的革命大旗,积极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声明“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10],从政党性质层面体现了党的利益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塑造了“两个先锋队”的先进形象。三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规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基本要求(后演化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塑造了党领导下亲民必胜的革命军队形象。四是提出搞好两种团结,即

“一种是党内的团结,一种是党同人民的团结”[11],推进“三三制”民主政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善于动员和团结各个社会阶层力量进行革命斗争,塑造了团结统一的民主形象。五是从1926年颁布党史上首个反腐文件《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到中共五大选举产生首个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再到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提出“三大作风”、明确“两个务必”方针等,通过严格的廉政举措和铁腕的惩贪肃腐,深刻表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坚定反腐的决心,塑造了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清廉形象。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党的形象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全新的执政环境和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中国共产党通过恢复国民经济、建构新的社会秩序、进行“三大改造”等一系列举措,逐步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任务,实现了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真正意义上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12];加之随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诸多努力,更加巩固了党领导的新生人民政权,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逐步向世人展现了政治民主、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独立自主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为了奠定这一时期党的形象建设的坚实基础,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在政治层面,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快速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军事势力,实现整个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为新中国营造了和平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镇压反革命,坚持镇压与劳改相结合,改造其中大多数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1954年正式頒布我国首部《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确保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提供了制度保障,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进入自主探索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社会和平、政局稳定。

第二,在经济层面,实行“三大改造”、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通过合作化的方式与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三大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将兴修水利、防治水害当作治国安邦的民生大计,以治淮为先导,陆续开展了对黄河、长江、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治理,相继兴建了“治淮工程、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等一批重要水利设施”[13]。

第三,在社会层面,引领社会风尚、关心人民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实现“破旧风”与“树新风”双向并举,营造了社会新风;开展“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的防治瘟疫运动,从1956年开始的7年里,基本上消灭了血吸虫病、鼠疫等危害人民生命的疾病,极大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毛泽东曾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表达了对抗疫防治胜利的喜悦之情。

第四,在科学文化层面,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党的八大确定了“双百方针”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一项基本方针;1956年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两弹一星”等一大批追赶世界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学作品《红岩》《红旗谱》《保卫延安》、电影作品《上甘岭》《董存瑞》《呂梁英雄》、戏剧作品《朝阳沟》《茶馆》《蔡文姬》等一大批优秀文艺成果争相涌现。

第五,在党的自身建设层面,严惩贪腐分子、营造清廉生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陆续开展整党整风、“三反”和“新三反”等运动,及时发现并严厉惩治以刘青山、张子善为代表的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对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发挥了关键作用,形成了思想教育、法制建设和民主监督“三线并举”的廉政建设思路,开启了执政党清廉形象建设的征程;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已经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党必须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14]。根据这一要求,党持续不断地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

第六,在国际层面,高举独立自主、反霸维和的旗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先后与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大力清除西方国家在中国非法获取的种种特权,坚决“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15];旗帜鲜明地反对以美国霸权主义、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为代表的强权政治,积极应对和解决中印边界冲突问题,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利益。

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党的形象建设也曾遭遇了挫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党对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失误,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敌情,指导思想日益“左”倾,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党和政府的各级机关陷入无序运行,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遭受极大冲击,严重破坏了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民主法治的形象,致使党的形象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走上了曲折发展的路子。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形象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探索,将形象建设嵌入党治国理政和谋篇布局的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各个阶段有力推动了党的形象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塑造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在拨乱反正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重新恢复“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16],关乎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邓小平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作出公允评价,明确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17],有力维护了党的历史形象。第二,在国家发展中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方针。从农村改革“包产到户”的先行突破,到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改革之路,再到对内实施政治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等改革,对外创办5个经济特区和开放14个港口城市,这些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18]315这是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信心的关键之举。第三,在作风建设中坚决反对腐败、重视廉政建设。邓小平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19],提出廉政建设“要靠法制”[20],抓贪污、行贿需要“依赖人民的力量”[21],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廉洁奉公的精神”[22],科学谋划了教育防腐、制度惩腐、监督治腐、改革铲腐的“四位一体”廉政建设总布局,旗帜鲜明地指出反腐败斗争必须贯穿改革开放始终。第四,在对外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由于中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党的形象在国际社会被妖魔化、神秘化。为改变这种状况,邓小平提出:“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18]320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战略,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并在与西方国家和政党的密切交往中,逐步向国际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形象建设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第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标明党的形象建设的指导思想。江泽民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23]虽说“旗帜”本身并非“形象”,但当一个政党确立指导思想、选定发展道路、执行决策部署之后,就自然会向外界传输和展示该政党的执政理念和精神面貌,成为外界判断该政党形象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充分反映了党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决心,为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第二,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锚定党的形象建设的科学定位。虽然党的实然形象总体上是积极的、进步的,但也并非尽善尽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则明确指出党的实然与应然形象之间的现实差距,是党的理想形象的最新体现。这就要求全党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落实执政为民思想,努力实现政党形象由实然向应然的转变。第三,加强作风建设,明确党的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江泽民明确指出:“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问题。”[24]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从坚持群众路线,用好“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种方法,抓好“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的突出问题”[25],管牢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等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明确了党的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第四,加强对外宣传,优化党的形象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坚持党的对外方针政策基础上,江泽民作出了加强外宣工作的新部署,要求加强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说明改革开放的进程,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宣传中国坚决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在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社会主义的形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坚定改革开放的形象、爱好和平的形象等[26]。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向世人展现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27],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多措并举共促新世纪党的形象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提升党的形象建设效果。在全党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8],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能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文件,提升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展示党的先进形象;倡导“八个方面”的优良风气,并通过十六届中纪委四次会议首倡“廉政文化”,实现了文化引导与制度约束的双管齐下,培育党员干部清廉为民的思想意识。第二,提出建立“三型政党”,明确党的形象建设目标。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通过首倡建立“三型政党”目标,为新形势下政党形象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建立学习型政党,要求全体党员要高度重视学习,主动抓好学风建设,在党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服务型政党,要求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提升服务人民的水平;建立创新型政党,要求党员干部要善于推陈出新,通过完善党的理论、制度、方法等方面创新,更好地推进党的执政举措落地落实,全面提升党的执政本领。第三,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增添党的形象建设举措。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推进党务公开”为开端,随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推进党务公开”,并将其视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让党内外人士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党的工作理念和政策方针,增进政党形象认同。第四,积极应对重大事件和主办国际活动,提升党的形象建设的国际影响力。重大事件和国际活动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社会关注性,其应对结果和举办效果自然会对事件主体的形象产生认知上的颠覆或固化。进入新世纪,通过有效应对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以迅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组织制度优势有效化解突发事件带给党的执政风险,并通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性活动,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负责任、有能力、为人民的执政党形象。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运行主体,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是延续党的政治生命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党的命运和生死存亡高度深刻认识到形象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29],并将其贯彻到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体现在内政外交国防各方面,不断细化、丰富具体形象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标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为民形象。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30]“人民”一词是习近平在各类讲话中提及最多的词汇,“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到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再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反腐败斗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无不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凸显了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执政为民的政党形象。

第二,实现伟大梦想,坚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形象。伟大梦想具有客观的历史逻辑和深厚的实践基础,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他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将这份使命担当扛在肩上、记在心里、干在手上,将实现伟大梦想统一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在“两大布局”的战略安排,贯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部过程,以实干真干、会干肯干的工作姿态,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力量,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对于实现伟大梦想的使命与担当。

第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形象。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1]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改变党内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习近平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开展“打虎”“拍蝇”“猎狐”反腐举措,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主题教育活动,一步步實现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形象转变,涵养了“三清”政治生态,使党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正在巩固发展,推进党的形象焕然一新。同时,明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全面建设,强化党的自我革命新形象。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大党的形象。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31]这里“大的样子”实际上是指“形象之大”,但大党的形象并不能简单地表现为党员的数量之大、掌握的政权之大等,还需要有大的气度、大的胸怀和大的担当,体现为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一种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等外交理念,充分体现了“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情怀。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通过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对外捐赠抗疫物资、派出抗疫专家组等行动,呼吁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32],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类作贡献的世界大党形象。

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经验启示

党的形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形象主体、客体、载体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形象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必须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坚守党的形象建设的人民立场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其所代表的阶级立场和外化出来的形象表现,直接关系到党的社会影响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党内成员的忠诚和广大民众的信任,与其始终如一地坚守党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从革命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改革开放后“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再到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不体现出党对群众路线的继承与发展。所以,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3]因为党的形象建设成效来自于党是否为人民做实事,是否满足了民众生活的现实所需。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强调:“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34]继续践行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增进民众对政党形象价值认同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35]6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就意味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成员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健全高质量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依靠人民、联系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把民意、民智、民力融汇到党的谋篇布局和工作开展全过程,不断用“辛苦指数”换取民众对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满意指数”,以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形象的认同感。

(二)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两大主体,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的队伍支撑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36]政党形象建设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政党自身建设的理念、宗旨和目标等内在特质,也直接来源于每一个党员的具体政治实践。可以说,什么时候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弱化、腐败现象丛生等问题,什么时候党的形象和威信就会受到损害与下降。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两大主体”建设,对于优化和改善党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塑造好党的骨干形象。领导干部是塑造政党形象的“带头人”,其作风表现是民众判断党的形象最直接的依据。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在选人用人中树立正确的“风向标”,通过净化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的政治生态,把主动作为、一身正气、真抓实干的提上来,让为官不为、作风腐败、投机作假的沉下去,不断引导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戒、心存敬畏,在纪律要求、作风表现等方面主动为自己划红线、定目标,增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九大本领”和“克腐定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真正做到在工作上慎独慎微、作风上清清白白,通过以身作则切实发挥形象建设的带头作用和头雁效应,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形象塑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以个人良好形象促进党的整体形象持续向好。

另一方面,抓住普通党员这一“绝大多数”,塑造好党的整体形象。普通党员与广大民众接触最为广泛和直接,是党的形象塑造的基础力量。各级党组织要继续加强广大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以“话廉洁、倡实干”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通过叩问初心、自查廉政,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把义务责任理一理、作风表现照一照、党纪国法紧一紧,提升形象建设意识和服务群众水平,主动与有损政党形象的行为表现和不当言论作斗争,切实维护、树立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同时,也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和要求,把好党员“入口关”,做好党员的培养、考察和发展等规范工作,严防“突击式”入党,对那些入党动机不纯、心术不正的不合格分子要及时处理并依规清除,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作风清廉的形象建设主体队伍。

(三)必须善于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党的形象建设的传播方式

宣传载体对外界主体认知党的形象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是政党形象传播的“扬声器”。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依据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民众的接受程度,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唱歌曲等方式,把党的革命政策、路线方针等政治讯息有效传播出去,并在困难条件下坚持创办《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重要报刊,从而达到动员、组织和宣传群众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对党报党刊、广播电台等宣传载体的管理和运用,加大了对党的执政方略和任务安排的宣传,加大了政党形象传播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更加注重发挥党的历史记忆这一政治功能,以立法形式确立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深切表达了对革命先烈、民族英雄、死难同胞的缅怀,强化了党的集体记忆,维护了党的历史光辉形象。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形象宣传的载体优势,既要继承和运用党的历史资源的文化优势,也要广泛借助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实现历史性与现代化的双向互动,从而丰富党的形象建设的传播方式。

第一,善用历史资源的文化优势,发挥党的形象建设的记忆功能。任何一个政党的形象都是在漫长的岁月和历史的沉淀中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善用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对强化政党形象的历史认同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围绕党的生日、建军节、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等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加深了人民对党的历史记忆。新时代继续发挥历史资源助推形象建设的载体功能,必须善于维护党的历史光辉形象,充分发挥纪念活动的表达、动员、感染、凝聚等价值功能。同时,要深挖历史资源这一文化“富矿”,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党的百年历史形象化表达,讲清楚“半床被子”“狼牙山五壮士”等可歌可泣的党史优秀事迹,大力创作一批受群众喜爱的红色文艺作品,让党史名册上的历史事件和先进人物“活起来”“动起来”,发挥“四史”鼓舞人、激励人和影响人的正向引导作用,让历史文化资源成为赋能党的形象建设的“加速器”。

第二,善用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提升党的形象建设的宣传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与发展,人们更喜欢通过“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资讯、了解社会动态和表达个人观点。新形势下,党的形象建设必须占领互联网这一宣传阵地,以加强政治话语传播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加大对网络媒体平台的管理和运用,对于一些媒体和“有意人士”故意散布各类不实谣言、歪曲历史事实、大肆污蔑党的领袖和历史人物等有损党的形象的行为,要及时清除并组织力量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增强互联网空间治理能力,提升舆情处置应对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二是要搭乘好互聯网这班“快车”,将形象传播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深度融合到“互联网+”信息平台,增强对网络优质内容的生产创造和供给能力,让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主旋律”在网络空间生机蓬勃;三是继续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将党的理念、任务安排等政务信息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发布在网上,并依托互联网平台,选拔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社会监督员”,提升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降低党的执政成本,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发挥网络媒介助力形象建设的功能优势。

(四)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形象建设的综合效应

党的自身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若干要素,直接关系到政党形象建设的成效。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什么时候党的自身建设比较成功,什么时候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顺利贯彻实施,党的形象建设就卓有成效。因此,党的形象建设好与坏,归根结底取决于党的自身建设,是党的全面建设质量和效果的综合反映。进入新时代,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依然严峻复杂的新形势,习近平明确指出,“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35]196,这些都是影响党的形象建设的不利因素。新时代加强党的形象建设,需要充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实质性内容,发挥“标本兼治”的整体效能,并使其逐步转化为政治过硬、信念过硬、作风过硬等形象建设的有益元素,厚植党的形象建设的内在特质。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治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各类腐朽思想和消极文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形象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确立正确的为政观、权力观、廉洁观,在清廉文化滋养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加强组织建设,严把选人用人的“四大关口”(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现象,真正选拔出一批政治坚、作风廉、本领强的领导干部,切实发挥形象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加强作风建设,严查深纠各种隐形变异的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让拒腐防腐惩腐工作“警钟长鸣”;加强纪律建设,引导全体党员更加广泛地熟知纪律、自觉地运用纪律,将党纪国法红线内化为行为准则;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对目前党内法规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等问题进行修改和废止,构建防腐、反腐、治腐的长效机制,让党员、干部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坚决铲除领导干部被“围猎”的制度“污染源”。总之,通过对党的各项建设的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实现党的形象建设的效应叠加,为党的形象建设提供全面保障。

(五)必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党的形象建设的国际影响

提升党的形象建设的国际影响力,是为了赢得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政策举措的更多理解、支持和赞誉,为推进伟大事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党的对外交流和宣传工作显得异常复杂,需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展示和宣传党的形象。事实上,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也是我们党对外传播形象一以贯之的重要方法。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通过设立“延安交际处”“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等机构,负责接待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将领和国际友人等,以此来介绍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革命态度和根据地的真实状况,打破受制于国民党当局“孤立”和“封锁”的被动局面,对当时正面宣传中国共产党形象起到了矫正和纠偏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崛起,部分西方国家更是不遗余力地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不实舆论,造成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37],因此,加强对外交往,提升党的形象建设的国际影响力,就显得极其重要。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实现“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38]。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要广泛发挥对外宣传机构的优势功能,借助《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党媒政网平台,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把党代会、重大党内事务处理和政策调整报道出去,尤其在涉及香港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和国家主权问题时,更要及时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立场、态度和政策主张,第一时间回应“经加工”的各类不实舆论谣言,使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真正了解和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举措,客观真实地展示党的形象。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在“和而不同”中实现“聚同化异”。要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原则,推动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国际政党的交流、沟通与协作,以定期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对话会”“一带一路”等主题的国际会议为契机,大力宣传党的执政理念,阐述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摆脱贫困、发展经济、法治建设和惩治腐败的治理经验,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互通互鉴中化解分歧、增进共识,减少因“意识形态”差异而造成的对党所持有的固有偏见与负面认知,全面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本质形象,提高党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度,增强党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常抓细抓,久久为功,既需要及时优化党的形象建设的内容、目标和举措,也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主动担当作为,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与时俱进地调整党的执政方略和政策举措,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形象持续向好发展,使党赢得最大范围内民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真正展示出经得起实践考验、让人民满意的政党形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5.

[3]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M]//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6.

[5] 列宁.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M]//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25.

[6] 列宁.在农业公社和农业劳动组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列宁.列宁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66-367.

[7] 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9-06-26(1).

[8] 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57.

[9]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10] 毛泽东.论鲁迅[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2.

[11] 毛泽东.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2.

[12] 张荣华,梁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三大转变[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56-62.

[13] 王建华,任心甫.中国水资源基础知识读本[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40.

[14]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5.

[15] 解力夫.新中国外交五十年[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23.

[16]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1.

[17] 邓小平.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9.

[18] 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 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20]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21] 邓小平.拿事实来说话[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6.

[22]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23]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

[24] 新形勢新任务新作风[N].人民日报,2001-03-07(1).

[2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J].求是,2001(19):3-13.

[26] 江泽民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站在更高起点上把外宣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1999-02-27(1).

[27] 胡锦涛等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N].人民日报,2002-11-16(4).

[28] 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积极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N].人民日报,2005-01-15(1).

[29]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2).

[30] 习近平.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7.

[31]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7.

[32] 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0-05-19(2).

[3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34]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 开创我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10-30(1).

[3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36] 习近平.生活情趣非小事[M]//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61.

[37]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8.

[38] 习近平.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2.

责任编辑:赵 玲

猜你喜欢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从百年华诞走向现代化远景目标
中国共产党发展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成就与展望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建党百年”主题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线上免费开放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