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话语建构

2021-06-06 08:36任继凯
关键词:传播话语建构

任继凯

摘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成功传播是以话语建构为基础的,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社会变迁理论,从文本建构、传播话语、精神话语的社会影响三个维度对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本话语具有政治性、象征性、直观性特点,其话语建构经历了自上而下、被最高权力认可的过程;媒介传播以通过场景、语言、情感、事件塑造典型的方式进行話语建构,具有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军事化色彩、情感乐观昂扬、经验体和语录体。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塑造为石油战线的意识形态“宪法”,被固化为企业管理的文化之根,以话语建构为载体,借助媒介传播,不断与时俱进,传承核心价值观,对奋斗求索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强大助推力。

关键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播;话语;建构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由自下而上的生发、提炼、总结中建构起大庆石油战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和企业特质的文化体系,在中央的认可和推动下成为全国工业战线和经济领域的标杆旗帜,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播是以话语建构为基础的,其巨大的传播力源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话语建构特色。本文借助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社会变迁理论,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本建构、话语传播的实践、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本建构

(一)精神内涵的话语表述

精神内涵的挖掘提炼,就是话语的描述和建构。话语的建构过程应该根据一种辩证的关系来认识,在此关系中,话语实践的影响有赖于它如何与从前建构起来的现实进行相互作用。[1]57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本建构,表现为对大庆油田过往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2]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3]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一体两面”,大庆精神是对大庆油田自会战以来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管理经验的高度总结提炼,铁人精神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先进人物的价值观体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延展为大庆石油人的精神家园和价值标准。建构精神实质是在建构一种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一定不是“先在”的,它总是为了结成某种共同体而生成的 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而且,道德不能停留于抽象的普遍性,它必须被坐落为具体的、包含了对特殊主体的规定性,“正是这种主体、主观的特质,使道德义务的履行成为现实”[4]。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本建构从历程看,是从典型人物的思想体会、经验总结的话语金句演变成具有思辨哲理和价值观意义的意识形态表述,经过整合提炼,形成同类属性的价值观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再用具有代表性的语词命名,建构起精神传承群体共同认可的意识形态体系。

(二)精神文本建构的特征

“建构”是用来强调事物取得自身意义的同时就成为它自己,即意义不是现成摆在那里,而是在社会行动中塑造出来的。[5]136精神是人的内在气质的呈现,也是人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还是话语建构的符号系统。詹姆斯·凯瑞认为:“我们通过对符号系统的建构来创造、表达、传递关于现实的知识及对现实的态度。”[6]精神建构的意义,就是为权力的传递提供内生动力,而建构主体正是权力的拥有者和实施者。建构一定是面向群体进行的话语提炼过程,是群体受众社会实践的话语描述,并能够形成共情的认同效果。

1.精神建构具有天然且鲜明的政治性

精神在权力关系中生成,因而具有天然且鲜明的政治性。精神被树立为群体价值标杆,代表精神特质的个体被树立为榜样和模范,即权力方在向权力受众描画政治正确的内容和边界。社会组织和群体把现存政治体系认可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灌输、传授给社会个体,把社会人培养为政治人,以便传承政治文化、维系政治社会的运行和延续。[7]在实践中,精神建构往往都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政府组织行为,脱离了政治性的精神也难以形成群体的集体认同。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秉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念,在极其艰苦条件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建成世界级特大油田的辉煌成就。油田建设者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被毛泽东认可并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其精神内核被江泽民解读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在致大庆油田60周年的贺信中鲜明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党中央、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认可后,具有了最高的政治定位

2.话语性是精神建构最直观的特点

话语文本的生成是精神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精神建构的核心,精神建构就是用一套话语表述来解读精神的过程。精神建构必须具象化,必须能够为群体所认知,并能产生情感共鸣。这就客观要求必须将抽象的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体悟的具体话语表述,阐释象征性符号背后的内涵和核心要义。精神是抽象的,但被建构的精神是具体而生动的,精神建构生成的话语,是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载体,表现为简洁凝练的口号和意涵明确的语句,用词平实,受众能够理解并转化为情感认同。精神建构的话语还要有力、有韵律,能够对受众产生冲击力,往往采用对仗、押韵、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练一身硬工夫、真本事”等话语直观生动地建构了精神。

3.精神建构具有象征性特点

精神建构需要以具有符号化的形象和话语来彰显权力及其正当性。美国历史学家林·亨特总结了那些能够让革命政治权威具有正当性的“文化架构”或“主导性虚构”,这些与特定文化甚至与更普遍化的文化产生共鸣的象征符号最终将建构起民众对于权力代理人的认同。[8]大庆精神的象征符号就是具有战天斗地豪情、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武装的新一代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进喜跳泥浆池的形象就是铁人精神的符号象征。这种形象正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意识形态正当性的意象表达。

4.精神建构要经历自上而下的过程,最高权力也会主动建构精神秩序

话语秩序的重新表达不仅是在生产性的话语实践中获得的,而且也是在解释中获得的。[1]87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毛泽东、江泽民、习近平等历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所关注,并形成了党中央认可的权威释义。2016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的批示,把石油系统的精神体系概括为“石油精神”,进而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纳入行业精神体系,成为“石油精神”的一部分。过去石油行业的精神家园是图谱,被权力定义后就变为了体系,具有了行业精神的总称谓。从话语表述的层面分析,先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后有石油精神;从话语逻辑结构上分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支,石油精神是干,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内在统一的整体。

从工业学大庆,大庆精神成为学习大慶经验的主旨;到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并提,大庆精神实现了人格化塑造和传承的具象化标准;再到最高权力定义石油行业精神,以“石油精神”统领石油系统的精神谱系。梳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话语建构以及再建构的历史脉络,其深深融入社会实践的话语洪流,是石油工业发展的意识形态投射,亦是中国社会变迁中工业战线的缩影。可以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话语建构过程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标本。

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播话语建构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媒介话语呈现时,多以鲜活生动的故事为载体,通过典型人物的语言来建构,并以特定的场景或画面描写渲染烘托精神的可贵,使得宣传报道更有张力,从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自觉学习与弘扬的主观能动性。

(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播话语分析

“大庆精神”的提法最早源自媒介话语,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由袁木、范荣康创作的《大庆精神大庆人》,全面解读了“大庆精神”,以细节描写勾勒了石油会战的风貌,塑造了石油英模群像和初步的石油社会圈;铁人王进喜的事迹也是由这篇新闻报道被广泛传播的。这篇报道改变了以往聚焦发展成绩、注重对比呈现变化的话语表达习惯,奠定了这一时期石油媒介话语的表达方式和总体特色:跳出成绩写事迹,聚焦典型写精神,通过场景、语言、情感、事件来塑造人物,传递精神力量和可供借鉴的经验,语言呈现更加柔软,修辞铺垫更多。下面以《大庆精神大庆人》为例,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播话语进行分析。

1.场景话语的表现方式

例1:夜晚,在宿营地的篝火旁,人们热烈响应油田党委发出的第一号通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他们朗读着,议论着,要用毛泽东思想来组织油田的全部建设工作。没有电灯,没有温暖舒适的住房,甚至连桌椅板凳都没有,但是,人们那股学习的专注精神,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影响。[9]47

例1这段话语刻画了一个石油职工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生动场景。“夜晚”,表明是在工作之余,在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没有电灯”“没有住房”“没有桌椅板凳”,表明学习条件艰苦;“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朗读着”“议论着”“孜孜不倦”“专注精神”,展现热情高涨的学习状态;“实践论”“矛盾论”,介绍了学习的对象;“用毛泽东思想来组织油田的全部建设工作”,点明学习的目的。这段书写表现了大庆会战将士以政治挂帅、理论武装头脑,将延安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实践;表明了石油工人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用党的意识形态指导会战的坚定决心,也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年代依然传承并发扬延安革命精神的宣示。

2.人物语言的表现方式

例2:地质研究所女技术员陈淑荪,看到同一个单位的地质技术员张寿宝的被面破了,就把一床准备结婚时用的新缎子被面,从箱底翻出来,偷偷缝在张寿宝的被子上。张寿宝发现了,怎么也不肯要。陈淑荪对他说:“你说说,我们是不是阶级兄弟?是不是革命同志?是,你就把被面留下。不是,你就还我。”这几句话,说得张寿宝感动极了。他含着两眶激动的眼泪,再也说不出不要被面的话了。[9]54

例3:从地层中取出岩心来分析化验,是认识油田的一个重要方法。班长方永华,当时瞅着一小截岩心掉下井底,抱着岩心筒,一屁股坐在井场上,十分伤心。他说:“岩心缺一寸,上级判断地层情况,就少了一分科学根据,多了一分困难。掉井里的岩心取不上来,咱们就欠下了国家一笔债。”[9]49

例2这段话语展现出革命女性的道德风范和做事果断坚决的风格。陈淑荪的话语表达出对阶级兄弟发自内心的关爱,感情质朴真挚,只要能对别人好,自己受点苦都很开心,这就是革命岁月中纯真无私的阶级友谊。陈淑荪的话之所以让张寿宝感动,一是话语看似提问并要求对方选择回答,实则是一种不容拒绝的命令语气,是问答话语结构中典型的认可型,即提问者的目的是渴望对方承认和接受自己的话语或行为[10],这种表达方式会产生巨大的情感冲击力;二是这种同志般的关爱是默默的、真挚的,施爱者与被爱者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但这种关爱表达的方式却是亲人之间的。陈淑荪告诉张寿宝,她所做的是一个阶段战壕里的兄弟姐妹都会做的事,拒绝就意味着对彼此阶级身份的否定。

例3刻画出石油人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对国家尽责的职业精神。这段话语首先说明了岩心及岩心取样完整性的重要意义,然后才描写当方永华看到一小截岩心掉下井底时的反应,“抱着岩心筒,一屁股坐在井场上,十分伤心”。方永华的话语对他的反应做出了解释,成为全段描写的画龙点睛之笔,从事取岩心的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岩心受损就意味着对油田地下情况的认识受到影响,油田地下情况掌握不清楚,油田开发就会受阻,进而国家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个逻辑链条贯通后,也就理解了方永华的悲伤难过,话语对行为的阐释凸显了大庆石油人爱岗敬业的品质,话语发挥了直击情感穴位的情绪升华作用,“欠下了国家一笔债”一出即刻画出“国家忠士”的形象。

3.情感话语的表现方式

例4:一切工作都是革命,所有的同志都是阶级兄弟。人们精神世界的升华,渗透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谱成了多少扣人心弦的乐曲!在大庆这个革命的大家庭中,人们时刻铭记着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的教导:“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9]53

例5:为了实现六亿五千万人民的远大理想,心甘情愿地吃大苦,耐大劳;为了对国家建设事业负责一辈子,事事实事求是,严格认真,一丝不苟;为了革命的需要,全心全意地充当一颗永不生锈的万能螺丝钉;在革命的大家庭中,人人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这些,就是大庆人经过千锤百炼铸造出来的可贵性格。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性格啊![9]54

这两段情感描写都是记者在采访素材和情感积累后的提炼与升华,是将大庆精神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例4是对大庆石油人之间关系的情感表达,是遵循毛主席教导的“三个互相”的人际交往实践。这段人际情感的描述通过援引毛主席著作的论述来诠释意义,是对最高权力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例5是对大庆石油人性格品质的总结:吃苦耐劳、为国尽责、无私奉献、爱人胜己。记者调动起的情感归依即这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性格特質,因此号召读者要向大庆人学习。这层号召之意就是用情感推进来实现的,让读者看到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种性格品质就不自觉地想成为具有这种性格特质的人,这也是情感描写“共情”效果的体现。

4.事件话语的表现方式

例6:进喜领导的井队在打第二口井的时候,出现了一次井喷事故的迹象。如果发生井喷,就有可能把几十米高的井架通通吞进地层。当时,王进喜的一条腿受了伤,他还拄着双拐,在工地上指挥生产。在那紧急关头,一面命令工人增加泥浆浓度和比重,采取各种措施压制井喷,一面毫不迟疑地抛掉双拐,扑通一声跳进泥浆池,拼命地用手和脚搅动,调匀泥浆。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搏斗过去了,井喷事故避免了,王进喜和另外两个跳进泥浆池的工人,皮肤上都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9]48

例7:一二八四钻井队有一次打的一口油井,发生了质量不合格的事故。这个队的队长王润才和工友们,把油井套管从深深的地层中拔出来,逐节检查,研究发生事故的原因。他们终于发现,有一处套管的接箍因为下套管前检查不严变了形。后来,队长王润才就背上沉重的套管接箍,走遍广阔的油田,到每一个钻井队去现身说法,给全体钻井工人介绍发生质量事故的教训。[9]51

事件描写即故事描写,就是用一个完整故事叙述来传递主题意义,并且任何特定的话语事件都应定位于话语及型塑它的社会力量的领域之中。[11]事件描写要运用小说思维,让读者阅读后产生心理起伏和情感认同,从而与作者想传递的主题思想产生共鸣。例6是中国石油史上的经典事件,铁人王进喜跳泥浆池,用身体来搅拌泥浆,展现了石油人“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此类事件话语描述所呈现的画面被历史永远定格,成为群体图腾和精神的具象符号。

例7是学习大庆精神的必讲事件。这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大庆人的价值观标准:质量大于天,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后代的检验。有事故不丢人,发现不了事故原因且无法杜绝才丢人。改正错误的行动除了自己严防错误重现,还要让更多的人汲取自己的经验教训。这种质量意识是大庆人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生动体现,“现身说法讲事故”看似在“扬家丑”,实则在保护石油事业的安全,牺牲脸面换来更低的事故风险,这是石油人“唯公”格局的生动诠释。

此后,《人民日报》在1966年又陆续发表了《永不卷刃的尖刀——记大庆油田1202钻井队》《在岗位上——大庆油田李天照采油井组纪事》《康庄大道——大庆油田自力更生赞歌》等通讯报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庆人的英雄业绩。这一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大庆石油会战典型事迹和经验时,特别注意宣传大庆石油人将革命干劲与科学态度相结合的精神。

(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播话语的特点

建构精神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其效果导向是认同。从与精神搭配的动词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传承、弘扬、学习、彰显等,都是要扩大精神的影响范围、提升受众的接受程度。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成功传播和被广泛认同,得益于其被成功建构的、有鲜明特色的传播话语。

1.话语内容蕴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及方法论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在石油行业转化为集体行动后的风貌特质。首先,表现为解决矛盾的方法论,是大庆石油人的哲学思考,通过大讨论、大辩论统一了会战将士的思想。“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这句名言鲜明体现了大庆人坚持普遍联系和“两分法”的哲学思考。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求实品格的塑造中孕育,形成了“三老”的价值观取向。“一体两面”,建构做人做事的求实导向:一体即做老实人,树立起价值目标;两面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明确价值引领下的实践方向。

其次,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具有突出的集体主义特点。大庆人将为党为国尽忠放在显著位置,主张以个体的奉献牺牲来换取国家事业的发展。在集体主义的架构中,个体利益微不足道,个体幸福感源自集体成就感。通过话语中的极限对比,突出对个体的严苛要求,“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干工作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这种“苛己文化”是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的体现。对油田负责一辈子的事业归属感,客观要求工作必须精益求精,必须倾注全部精力。“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集体主义培养出的责任感呼唤奉献,牺牲自己的生命长度换取油田建设的推进,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这样的付出无限光荣。

2.话语风格具有鲜明的豪情满怀、激情澎湃、乐观昂扬的情感特质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在大干快上的会战氛围中孕育的,蕴含丰富的情感。“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些话语中蕴含着大庆石油人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壮志,不畏难,不怕苦,重实干,讲奉献,带着感情干工作。冲、干、拼、吼、扛、争等精神话语中的动词,尖刀、钢铁、红旗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名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彰显积极作为、无往而不胜的乐观精神,塑造勇往直前、顶天立地、舍我其谁的铁人形象。

3. 话语形式表现为便于传播与记忆的语录体

语录体通俗易懂又饱含深情,质朴又充满哲学的思辨,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话语文本中所占比例最大,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也最大,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话语建构感染力的生动体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话语建构的形式除了“多点集合”的经验体(如“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以外,还有铁人和大庆石油职工结合工作娓娓道来或慷慨陈词的语录体。铁人朴实而饱含激情和哲理的话语,总能引发思考与共鸣。如:“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井没有压力不出油;人没有压力轻飘飘,困难越大干劲越足”。 这众多的名言,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历经60年依然具有很强传播力的关键所在。

4.话语表达具有强烈的军事化色彩

大庆石油人是以战斗姿态、战争思维、胜利目标、献身情怀投入油田大会战的。参与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领导和员工,有一大部分是转业军人,他们从枪林弹雨的战场转换到钻机轰鸣、大干快上的石油大会战现场,角色变了,但作风未变。大庆石油职工学习军人的优良传统,提出作风等于战斗力,按照石油会战即军事作战的思路,形成了“严、细、准、狠、快”的作风,严字当头,以最高标准投入会战。会战的传播媒介被命名为《战报》,该报话语集中体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媒介话语建构,战斗檄文式的报道包含着丰富的军事化语言,如“某区块由某大队包打,某大队配合”。这类话语的语词都很硬,副词“必须”“绝”“一定”,动词“打”“干”“冲”“扛”的使用频率较高。这种军事化语言增强了绝对服从的心理暗示,提高了话语传播中的执行力。

5.话语文本多为油田职工实践经验的话语总结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话语包含了一套管理导向的方法论。以岗位责任制为代表的大庆管理经验,就是把全部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保证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话语建构除了价值观总结之外,还对工作方法进行高度凝练,并概括为排比、对仗等形式的“口号”。如: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被概括为“三基”工作;将面向生产、面向基層、面向群众和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的大庆机关工作指导思想概括为“三个面向、五到现场”。

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话语建构的社会影响及时代启示

(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建构的社会影响

1.创立了石油战线的意识形态“宪法”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为克服国际封锁和国内百废待兴的现实困境,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建构起的以成就事业为导向,以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和工作经验为内容所指,以话语为载体的意识形态体系。它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工人阶级在革命认同中建构的“想象共同体”,石油员工常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经过几十年的话语实践,已经成为石油战线广大员工的意识形态“宪法”,代表着正确的方向和行事准则。为自己和他人界定并维持某种情境的能力就是建构社会现实的能力。[12]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集体意识形态,它对国家的社会关系和思想文化有着强烈的聚合和统领作用。

2.铸就了攻坚克难的思想武器

在新中国构筑工业体系急需石油和石油行业蹒跚起步、不能满足国家迫切需要的现实矛盾中,人的信念就显得格外重要,冲破这一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迎难而上,用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话语建构实践充分展现了奇迹产生的历史轨迹,塑造了神奇的经典。当时,在国家缺技术、缺资金、缺物资、缺人才等困难环境下,大庆油田从被发现到产量达到5 000万吨仅用了17年(1959年至1976年),实现了铁人生前“将贫油国帽子扔进太平洋”的夙愿,成为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石油系统和工业战线最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在物质条件“一穷二白”艰苦环境下,创造出如此伟大的成就,正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鞭策下人的创造力的“核聚变”,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这片热土上实践的成果,而精神实践说到底就是话语载体承载精神内核而激发人的能动性的全过程。

3.培育了启迪未来的理想信念

话语不但能够生产知识、真理和权力,而且还建构话语主体、知识对象乃至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5]135大庆油田在艰苦奋斗中总结出的一系列管理经验、一整套合格工人和管理者的修炼标准、应对各种困难条件的方法论,这些都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时代内涵的丰富和延展,是民族精神家园中的宝贵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话语实践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建设蹒跚起步、自力更生摸索前行的语境中开展的,其实践过程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运用共产党人的哲学思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建构精神,完全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话语建构的时代启示

1.有生命力的精神一定要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传承核心价值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在物质条件匮乏、技术手段不足等困难环境中形成的,通过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精神动力对物质限制的超越。而在改革开放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推动工业企业对标国际先进管理经验,融入西方的企业传播话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直随时代之变而变,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这种建构的与时俱进性,使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直能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国有石油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当下依然被奉为企业精神之魂,历经60年传承而不衰,究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核心价值观“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在中国政治和社会话语环境中,具有普适性;二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坚持典型引路,始终回应时代命题,照应时代精神品格,用不断创新的话语表述丰富不同历史阶段的精神内涵,始终保持精神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让老精神永放新光芒。

2.被成功建构的精神话语一定是借助媒介话语明晰完整表述并得到有效传播的话语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成功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媒介话语呈现的过程。在自发孕育阶段,也即自下而上的建构阶段,精神话语在大庆油田《战报》以及油田宣传板报、宣传栏等传播媒介中呈现,起初是散见于报道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在被员工广泛认可并接受后,这些话语被转变为口号或标语,并被再传播,产生叠加的传播效果,进而形成固化的大庆经验,成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雏形。当大庆油田被最高权力树立为工业战线的标杆后,《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行了再诠释、再升华,从精神风貌、工作经验、员工关系等多个维度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媒介话语表述和基于原生话语的媒介话语再建构,形成了具有赋权意义的权威表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通过基层和中央两级媒介话语的诠释和传播,在媒介话语表述中成为了社会主流话语,也成为精神传播的经典案例。

3.精神的话语建构必须符合权力的价值观判断,突出政治正确下的情感共鸣

精神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其必须符合权力的规制,在权力认可的价值观判断中建构精神话语表述,即所谓政治正确的话语意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孕育,这是当时最大的政治。“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就是石油产业工人在这种权力关系中的使命,对成功拿下大油田有益的精神动力和实践方法,都是符合权力规约的政治正确,是能够得到赋权的话语。在得到赋权后,精神的弘扬与传承还要得到特定人群的情感共鸣,从主观上认同精神的价值。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媒介话语呈现时,多以鲜活生动的故事为载体,通过典型人物的语言来建构,并以特定的场景或画面描写渲染烘托精神的可贵,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自觉学习弘扬的主观能动性。

4. 企业精神的话语构建是企业管理的文化之基和企业品牌的价值核心

在建构主义看来,话语、知识、历史、科学等同时就是社会行动,它们不但建构意义、精神,甚至建构社会主体、社会现实、社会关系乃至社会。[5]166企业精神的话语内容是企业文化之魂,将组织管理中的经验提炼升华为精神话语,形成与企业发展历程、愿景和使命、员工风貌特质等相契合的企业文化,从而建构起体现企业理念价值的精神体系。在企业内部,企业精神能够发挥引领作用,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内驱动力,形成凝心聚力的干事创业氛围。在企业宣传中,企业精神是塑造企业形象和扩大企业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5.利他性的精神话语是中国话语体系突破西方话语霸权的核心要素

石油企业的精神建构是中国话语体系自主建设的生动例证。中国石油企业精神话语建构是员工在攻坚克难的探索中,奉献自己的智慧、力量、青春等个人财富来换取利国、利公、利他的结果,进而在集体主义的胜利中成就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这种天下为公的意识形态逻辑,可以让中国社会以精神凝聚人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任何关键和困难时期,都可以做到全国一个声音,令行禁止。这是中国话语的强大力量,从中国文化大视野的角度诠释了中国话语能够绵延几千年,未被近代以来的西方话语霸权征服,并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的原由。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话语建构的典范。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广泛传播与认可的过程,即是精神文本话语和媒介传播话语被成功建构的过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本话语中的政治性、战斗性、苛己利他性以及集体主义关怀和强烈的“唯公”色彩,借助媒介话语的传播,使之被建构为工业战线的意识形态“宪法”,被固化为企业管理的文化之根,成为百万石油人恪守的道德法则,对奋斗求索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强大助推力。

参考文献:

[1] 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李国俊,宋玉玲.大庆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21.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手册[Z].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13-14.

[4] 李敬.媒介话语中的社会道德研究——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框架[J].新闻界,2019(10):48.

[5] 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136.

[6] 韩朝,刘雅.仪式传播视阈下大众传播“新疆精神”的话语建构[J].新闻知识,2015(4):9-10.

[7] 周宇豪.政治传播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60.

[8] 林·亨特.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階级[M].汪珍珠,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7.

[9] 王子琪,罗海岩.追寻石油工业中国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

[10]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53.

[11] 艾伦·贝尔,彼得·加勒特.媒介话语的进路[M].徐桂权,译;展江,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8.

[12] 戴维·阿什迪.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邵志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94.

责任编辑:曹春华

猜你喜欢
传播话语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