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平 崔淑珍 王玉娟
2017年7月至今,山西通宝育杰学校小学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实施了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立项的规划实验课题“小学低段IBC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陪伴学生经历了通宝育杰学校小学部这种融合式新型学习之后,家长们在给老师的反馈信中这样写道:“这就是许多真正爱孩子、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也懂得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家长所希冀的。我想借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融合课程:一物串起的世界。一个融合课题之后,不仅将分散的知识点用一根无形的线贯穿了起来,形成可寻可用的体系,带给孩子一个全新的认知方式,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变,会被飞速前进的时代淘汰;打破,将会发出万道光芒。感谢具有世界眼光的通宝育杰学校,用前瞻的视野,开拓与引领着孩子美好的未来!”
一、IBC融合课程是什么?
“IB课程”,在国内被称为“国际文凭课程”,为全球统一化课程。这个课程是极具竞争力和学术高度的国际课程。“IB课程”是196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规划下,专门为外交使节子女及全世界优秀中学生统一设计的两年制大学先修课程。如今,IB国际课程已经发展为三种层次:IB早期课程PYP(幼儿园至小学)、IB中期课程MYP(中学课程)和IB高中课程DP(大学先修课程)。随着多年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分布于145个国家的3600所学校同步教授IB课程。国内自1991年产生第一所IB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BDP),IB学校数量在国内多年内一直保持缓慢增长。
这里探讨的IBC融合课程,是在遵循IB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开发的中国化课程。IBC融合课程目前在我国只有广东佛山元耕山语湖双语国际学校实践探究。该校于2015年9月正式成立。
山西通宝育杰学校开展这个实验的初衷是:在传统的讲授课堂仍然是教学常态这一背景下,打破分科教学的形态,以真实的问题为导火索,以超越学科的大概念為发动机,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编织成探究线索,实施不分学科的融合式学习。这一实验效果如何呢?
二、IBC融合课程实验的主要成果
1.动态研发出12个主题探究学习方案。三年多时间里,山西通宝育杰学校小学低段的教师实验团队,依据IB课程具有全球意义的6个超学科主题,在国家课程低段每个具体学科的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基础上,扩展学科课程领域,努力改变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分离的状态,实现分科学习向全科融合的转变。他们运用假期预设备课、开学后每日教研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向的动态研发方式,开发出如上图12个主题探究学习方案。
2.研发出了适合中国教师使用的课程融合和教学实施模板。研发之初,在校长詹文龄的亲自带领下,学校从广州外聘专家来校对教师们进行了系统培训。再由小学部周海平校长领队,组织教师们多次赴国内外学习考察。课程办主任崔淑珍、低段年级主任王玉娟整日和老师们泡在一起,从早到晚展开学习讨论。他们先确定准确的中心思想,从中心思想中选取本探究主题可以突出的两至三个重要概念,如形式、功能、原因等,再围绕概念设计驱动探究活动的问题,也就是探究线索,确定探究范围,并据此设计出课程愿景及愿景评价标准。这里每个步骤的设计会在成型之后因探究设计的调整再被推倒重来,反复几次之后,又会在精疲力竭时一个妙点子瞬间又点燃起大家的探究设计热情。
之后,再围绕前期导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深入探究、知识反馈、采取行动、总结反思六环节展开深化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在评估方面主要通过对8个重要概念的关注,明确我们该如何最有效地开展教学;通过对学生在知识、概念、技能、态度、行动5个方面的整合评估,检测IBC融合课程的达成,从而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形成了深度理解。这形成了此项工作的基础模板。
2017年暑期,全体实验团队的老师运用以上模板,首先成功研发出了三个主题方案——“瞧,这就是我”“真好玩”“让我告诉你”,并将这三个方案汇编成了三本IBC融合课程使用学材,供2017学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使用一个学期。这三本学材借鉴IB课程理念,以我国小学低段语文学科为骨干,融合了数学、科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书法、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内容,以及通宝育杰学校小学部的国学课、职业启蒙课、读书课、生活自理课、幼小衔接课等小众化课程的内容。每个单元导语由编写组老师专门编写,插图由学校美术老师手绘完成。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使用后,教师们尝到了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极大甜头,但也感觉到了使用这本事先编好的学材在实际教学中对现场生成的学习新成果和学习新方向的制约。于是,从2017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实验组老师们不再使用编写的学材,而是预先编写三个主题探究方案,再在实践中依据学情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调整。这最初的三本学材也融入了后来的主题探究方案中。
3.IBC融合学习让全体学生心中乐开了花,推动学生的心智灵活转换。以“瞧,这就是我”为例。此方案由“嗨,你好”“瞧,这就是我 ”“做最闪亮的我”三个单元组成,每日2课时,一周8课时(每周一至周四上融合课)。本主题学习历时一个半月。在第一单元“嗨,你好”中,以“不一样的学校”绘本故事为首篇,引导孩子用一年级小学生的身份走进学校、了解学校、认同学校。在绘本故事中所有插图均为本校实地图片,比如学校校园、操场、餐厅、琴房、画室都真实地进入了孩子们的学材之中,同时学校的育人理念、行为规范也悄无声息地流淌在其中。教师们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初入学的孩子,能够将往常老师的说教、讲授的知识,变成孩子们自己的发现、认同和遵守。
教师抓住闪光点为学生及时反馈。依据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新奇想法,鼓励他们勇于探究、勤于思考;在成果汇报时,表扬他们知识渊博、善于交流;在遵守规则时,肯定其坚守原则、乐于反思;在解决探究中的各种小矛盾时,引导他们胸襟宽广、关爱他人;在采取行动、学以致用方面,提出均衡发展、敢于冒险的大方向。这些正是IBC课程在评估中沿用的IB课程坚守的十大品质。
实验结果证明,这样的学习和教育很有效。学生的社交技能、沟通技能、思考技能、研究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显著提升。这些技能已经超越所学相关学科的技能,可以提升他们应对复杂生活的本领。当孩子们回到家兴致勃勃地向家长表达自己对新学校的发现和热爱后,好多家长又惊喜地向亲朋好友展示通宝育杰学校的神奇。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其中的教育价值已经沉淀为孩子们的核心素质和心智自由的转换之中。这一设计后来被吸收进入“不一样的学校”方案之中。
4.实验让教师们对学生的深层成长密码有了直观认知。在“身体的秘密”这一主题探究学习过程中,当探究完“骨骼”后,很多孩子都能自觉要求自己的坐姿、站姿,因为他们担心常驼背自己的骨骼会变形。研究影响骨骼健康的原因时,其中一个原因是跷二郎腿,长期跷二郎腿会引起腿骨变形。从此,几个一年级老师被学生们得紧紧的,只要习惯动作一来,都会被学生纠正。还有孩子说爸爸特别爱跷二郎腿,回去得劝劝他了,当起了父母的小管家。特别是陈奕潼小朋友,在家里不仅劝家人不要跷二郎腿,而且跟家人说吸烟有害健康,不准爸爸和爷爷吸烟了。
在探究牙齿的时候,孩子们把鸡蛋当牙齿,给它“喝”了特别多的可乐,结果过了一天,发现无论如何刷,鸡蛋都很难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实验刚做完,就有孩子说再也不喝可乐了;还有的孩子说原来从不好好刷牙,以后可要认真刷了。有家长反馈,孩子的变化真的好大啊,回家后主动说以后再也不乱喝饮料、不多吃糖了,还给妹妹也做了这么一个实验,给妹妹上起课了呢。
很多家长反映,上了一年级,孩子每天脑子里有好多问题,随便一个小事都要琢磨上半天。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有的想知道人的眼睛为什么会眨;有的想知道頭发为什么能长长;还有的想知道为什么爸爸不能生宝宝?居然还有孩子想知道为什么宝宝在肚子里时,妈妈乱吃药,小宝宝就会畸形。只是开题课的一个半小时里,孩子们竟能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一个比一个值得研究,这些问题也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老师们。
学习真的不等同于做卷子,知识也不等同于分数。老师们发现,在应试教育下,大多数人对学习的定义和理解已经扭曲。参与实验的老师们发现,在孩子们心中根植对学习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多么重要!学习不枯燥,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学习可以很有趣,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体味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应该是学习的本来面目!
老师们还发现,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感知。他们不会有清晰的学科界限,不会分开哪些是数学的,哪些是语文的,哪些是科学的。IBC融合课程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认识事物,这样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将会从平面走向立体,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
更了不起的是,IBC融合课程的探究学习是经过趣味性、重要性、相关性、挑战性四方面思考的课程,它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质疑,循环探究主题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早期形成的概念和固有的观念,能够鉴赏跨越学科界限的各种思想观点,从而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每个学科领域的精髓,与那种简单的传授知识和能力、片面地追求死记硬背孤立知识点和脱离现实情境技能的教学迥然不同。这样的课程给予学生的是全方位的影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投入、自信、合作、创意、好奇心、独立性、宽容等,都将得到有效的锻炼。
特别是结题汇报时,探究结果一定会用到来自各个学科、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例如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表演、手工制作、设计规划、职业体验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助推学生表达自我、理解问题的很好的方式。IBC融合课程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和理解,实现个性化的培养,形成学习者深度理解。
三、IBC融合课程的未来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但事实上,如果课堂形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传统讲授课堂仍然是大多数学校的常态,这种理想的达成就会遇到重重障碍。当前“项目化学习”方兴未艾,作为项目化学习的高端课程——IB课程非常值得中国教育同行进行深入研究。
作为有志于将IB课程中国化的IBC课程实验,凝聚了通宝育杰学校对中国教育的美好期望。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经过三年多的实验,当年的一年级的孩子们现在已经进入四年级。他们表现得那么积极向上,对待学习都那么兴趣盎然,同样每个人都那么阳光自信、那么爱学校,这让参与实验的老师们常常心生感慨。我们都坚信,在孩子的学习生涯起步阶段,让其拥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将来在面对更多学习挑战时,内心一定会充满力量、会非常强大。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做IB课程的老师,一直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今后的路上,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让IBC融合课程焕发更大的能量,唤醒更多孩子对学习的渴求,激发更多孩子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努力向国际课程再靠近一步,走出一条中西融会贯通之路,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引发他们课程观和学习观的变革。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低段IBC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成果报告)
(作者单位:山西通宝育杰学校)
责任编辑 栗树林
(投稿邮箱:95812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