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小燕
近几年,肿瘤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治疗肿瘤的办法一般为手术切除、化疗、免疫治疗等,能够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部分晚期肿瘤患者不可实施手术治疗,首选治疗方法为化疗,但化疗会对患者癌细胞抑制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正常细胞产生一定影响,使患者出现感染、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近几年,临床推崇为肿瘤患者实施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放疗敏感性,使患者机体增强对肿瘤组织的抑制功能,有效清除残余肿瘤细胞,为患者实施免疫屏障建立,积极预防肿瘤癌肿转移。但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症状,需要为患者实施有效护理,使患者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了解不良反应症状预防方法。本次对于我院肿瘤免疫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80例肿瘤免疫治疗患者纳入小组,纳入标准:本研究知情同意者、符合肿瘤病理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者;通过抽签分组法进行小组分配,考察组有男性患者22例、其余18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均在45-86岁之间,平均70.84±3.06岁,参照组有男性患者23例、其余17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均在45-87岁之间,平均70.75±3.21岁,对于此次入组病患资料进行统计学软件统计,最终P>0.05,则为成功分组,能够对比。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考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①胃肠道预见护理: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大量食用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②皮肤感染预见护理:治疗开始后应叮嘱患者日常注重皮肤清洁,定时组织院内开展皮肤相关知识讲座,使患者能够引起足够重视。③肾功能预见性护理:应指导患者适当锻炼,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预防产生肾炎等不良反应。④预见性健康宣讲:应为患者解释肿瘤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并实施免疫治疗的重要意义讲解,并告知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症状,引导患者能够提高疾病认知,并为其讲解免疫治疗对于患者的身体影响以及如何维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患者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⑤预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于患者实施心理状况评估,并为其实施心理疏导,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内心被尊重,同时用和蔼的语气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使其减轻负面情绪。⑥预见性用药护理:遵医嘱为患者实施用药,对于药物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患者实施自主调节药物速度,实现精确给药,并注重巡视护理,积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根据管理流程为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护。
观察研究护理指标: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本次生活质量应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估,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五个方面实施评价,100分为满分,分数高为生活质量优。负性情绪评分采取焦虑评价表、抑郁评价表评估,评价表分数可反馈患者的情绪状态,评分高为情绪状态差。
预见性护理指标研究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对比,护理有效率、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利用卡方进行计算检验、应用(n,%)实施数据表示,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应用t进行数据检验,采用(±s)表示,经过数据分析,如P<0.05为数据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意义。
考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2.50%,参照组发生率32.50%,两组发生率有明显对比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 考察组、参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n,%)
护理前,对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实施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结果相似性较强,对比差异小(P>0.05),护理后,考察组、参照组分数发生较大改变,考察组评分优势明显(P<0.05),见表2所示。
表2 考察组、参照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s;分)
表2 考察组、参照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时间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参照组 护理前 72.45±4.72 71.45±4.27(n=40) 护理后 54.37±3.46 55.14±3.48考察组 护理前 72.13±4.32 72.33±5.21(n=40) 护理后 39.17±3.45 30.65±3.49 t/P参照组(护理前后) 19.5388/0.0000 18.7263/0.0000 t/P考察组(护理前后) 37.7056/0.0000 42.0366/0.0000 t/P组间值(护理后) 19.6748/0.0000 31.4268/0.0000
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生理评分、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家庭评分等评分,两组各项分数均较低(P>0.05),护理后,考察组、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考察组有一定对比优势(P<0.05),见表3所示。
表3 考察组、参照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3 考察组、参照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肿瘤属于引发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肿瘤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多,主要有放疗、手术治疗及免疫治疗等。肿瘤患者实施免疫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会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同时,免疫治疗属于相对漫长的过程,短期疗效不佳,时间较长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以往临床免疫治疗管理中存在一定缺陷,重点对于患者实施疗效关注,没有足够重视患者的实际需求及心理状况,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引发相关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需要注重为患者实施免疫治疗管理[1-2]。
预见性护理能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措施加强,使临床护理具备预见性、系统性,能通过为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同时,对其用药、饮食及康复锻炼进行有效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提高临床疗效,实现传统健康宣教模式讲解,结合预见性管理模式使家属及患者能够有效了解免疫治疗的重要意义,提高自我管理效能。促进患者面对疾病治疗过程中能够提升信心,增强对于疾病的管理能力,积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主动参与治疗管理,减少临床不良症状产生[3-5]。
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前,考察组、参照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考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参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结果统计学差异性较小(P>0.05),护理后,考察组、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发生显著提升,考察组对比优势更加明显(P<0.05),考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相比参照组更低(P<0.05)。
综述,针对肿瘤免疫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