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2021-06-04 08:40:58任荟璇胥树念李海燕
国际眼科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康柏西雷珠体腔

任荟璇,胥树念,李海燕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intravitreal conbercept injection for the high myopia CNV was superior to lucentis, which could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by increasing BCVA, reducing CMT thickness, improving vision and reduc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0引言

全球中青年高度近视患病率逐年攀升,我国近视人群数量已居世界首位。研究表明,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增长、黄斑变性等病理改变,会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而CNV是视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病理改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4]。因此,临床上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已成为治疗高度近视CNV的重要手段之一[5]。康柏西普是一种VEGF受体相关的重组融合蛋白,可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阻止VEGF家族受体的激活,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新生血管生成[6-7]。雷珠单抗作为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可与人VEGF结合,阻断VEGF生物活性从而促进视功能恢复[8-9]。但在高度近视CNV治疗中,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的疗效对比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对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CNV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06/2019-12于我院眼科就诊因高度近视导致CNV的患者56例56眼(如双眼病变程度一致,选择右眼数据进行入组研究;如双眼病变程度不一致,选择病变相对严重眼入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8例28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4~69(平均41.3±12.63)岁,病程1~3(平均1.36±0.75)mo;观察组患者28例28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2~68(平均40.8±13.04)岁,病程1~3(平均1.42±0.66)mo。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纳入标准(1)经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诊断为CNV的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数>-6.00D;(2)眼轴长度>26.00mm;(3)OCT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或旁中心凹处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断裂,处于活动期;(4)FFA检查呈强荧光或出现荧光素渗漏者;(5)对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等治疗药物无禁忌证者[2]。

1.1.2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造成的严重屈光介质不清、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等,或其他原因继发的CNV等;(2)心、肾、肝功能不全者;(3)6mo内接受过眼部手术如激光或眼内注射治疗者;(4)对治疗药物过敏,精神异常等不配合者。

1.2方法

1.2.1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1~2滴/次,每天3次;眼部麻醉常规消毒后,于颞下象限距角膜缘3.5~4.0mm处使用30G针头注射雷珠单抗0.05mL,注射完成后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无菌纱布包扎,术后1d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观察组患者治疗步骤同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mL。两组患者均每月行玻璃体腔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

1.2.2观察指标末次治疗后随访3mo,随访时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接触性眼压计检测眼压,采用OCT仪水平线性扫描测量CNV面积,经OCT仪器上软件准确记录CNV位置,对CNV面积进行定量测量,同时测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记录结膜下出血、高眼压、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CVA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8.547,P时间<0.001;F组间=82.389,P组间<0.001;F时间×组间=6.757,P组间×组间<0.001),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比较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眼压和CNV面积及CMT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CNV面积、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CNV面积、CMT较治疗前均降低(对照组:t=3.294、4.097、10.752,均P<0.01;观察组:t=5.263、5.242、12.423,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眼底影像学检查结果见图1。

图1 观察组同一患者典型眼底影像学检查结果 A:治疗前FFA检查示眼底黄斑中心血管壁呈强荧光,造影早期出现荧光素渗漏;B: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3mo后FFA检查示黄斑部强荧光渗漏灶消失;C:治疗前OCT检查示黄斑区色素上皮层有圆形隆起的强反光团,周围可见液性暗区,视网膜厚度增加;D: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3mo后OCT检查示黄斑区色素上皮层圆形隆起的强反光团缩小,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和CNV面积及CMT比较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随访3mo期间,对照组发生结膜下出血2眼、高眼压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1眼,并发症发生率为18%;观察组发生高眼压1眼,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

3讨论

病理性高度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轴增加,并伴有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尤其是CNV最为常见。近年来,高度近视CNV患者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文献报道,CNV的发生发展与VEGF密切相关,黄斑区VEGF过度释放及其上皮衍生因子下调导致CNV及肉芽组织穿透视网膜造成渗漏[2, 4]。康柏西普作为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性脉络膜血管病变等均有一定疗效[10-11]。但在高度近视CNV中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效果比较的报道尚不多见。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CNV,观察组典型病例治疗前,OCT检查显示黄斑区色素上皮层隆起,提示视网膜厚度增加;FFA图像表现出眼底黄斑中心血管有荧光素渗漏;治疗3mo后,FFA表现为黄斑部强荧光渗漏灶消失,且部分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同时,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1、2、3mo视力逐渐改善,且观察组同时间点BCVA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mo后眼压、CNV面积、CMT显著降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Andrei等[12]研究认为,抗VEGF药物能竞争性抑制VEGF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药效减轻视网膜水肿,改善视力。本研究中CNV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不仅能显著缩小CNV病灶,有效改善视力,而且还能改善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并激活色素上皮酶,增进营养物质运输,促进感光细胞功能恢复,治疗眼底黄斑变性效果显著。此外,康柏西普可融合蛋白,具有多靶点效应,抑制VEGF活性的同时,还能竞争性与受体结合,发挥多重效果[7],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后,其与VEGF结合发挥抑制作用,但Andrei等[12]仅观察了术后1mo视力、眼压及CMT变化,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评估周期延长至3mo观察视力的预后情况。另有研究表明,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高眼压、结膜下出血、视网膜血管水肿等[12]。本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结膜下出血2眼、高眼压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1眼,而观察组患者发生高眼压1眼,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18%)。雷珠单抗能抑制VEGF165导致的局部渗漏,抑制血管新生,但既往研究发现雷珠单抗治疗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因而效果不如康柏西普;术后结膜下出血、视网膜血管水肿等虽然是由于手术原因导致,但康柏西普抑制血管新生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视网膜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相关并发症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损伤,促进预后[13]。

综上所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CNV疗效优于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BCVA,降低CMT,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康柏西雷珠体腔
仿刺参水管系统与体腔间物质交换问题探究
水产科学(2023年4期)2023-07-22 01:33:54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医学概论(2021年19期)2021-01-21 17:16:43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