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关村在线
近日,小米和联想旗下摩托罗拉对外发布了隔空充电技术,并同步发布了演示视频。一经亮相,隔空充电这个新兴技术便引起千层浪,不少人表示科幻时代真的到来了。但同时,网络上关于其会产生极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说法也一直没有断过,这种黑科技真有如此危害吗?
实际上,隔空充电技术就是无线充电技术的一种。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电磁感应技术、电磁共振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
电磁感应技术也是目前行业最成熟的技术,当前市面上苹果、三星、华为等最新机型使用的无线充电方式就是这种,用户可以将手机放在充电底座上充电。这种充电技术的优劣势都十分明显,优点是充电效率较高,比如智能手机的充电效率可达80%,而不足就是充电距离较短,充电时设备需紧贴充电底座,不能算百分之百的无线充电。
电磁共振技术通过磁场共振实现电磁能量的交换,目前市场上也有相应产品。这种无线充电技术与电磁感应技术相比,无需“紧贴”充电板充电,智能手机充电距离可达10 厘米。但与电磁感应技术相比,充电距离没有本质区别,仍然不能实现远距离无线充电,而且相比电磁感应技术,电磁共振技术的充电效率略低,通常不足70%。
第三种无线充电技术是无线射频技术。这种技术以空间电场作为能量传输媒介,从而实现电能的远距离无线传递,达到隔空充电的效果。无线射频技术的优点是充电距离远,充电方式灵活,限制少,可以实现真正的无线充电。当然这种技术也有潜在的不足,比如转换效率相比前两种方式较低。
隔空充电采用的即为无线射频技术,它对于空间距离的限制相比前两者要小很多。
无论哪种方式的隔空充电,其技术原理归根结底都是利用电磁波的传播。而电磁波的确会产生辐射,电磁波频率越高、能量越大,相对应的辐射也就越强。
不过,讨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考虑辐射量,如果电子产品的充电功率不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辐射标准与空间面积也有关系。根据国际非电离性辐射委员会制定的安全上限,人体承受的安全辐射范围为10 瓦/平方米。按照家庭住房面积90 平方米计算,居民家中可以承受的辐射功率最大为900 瓦左右。隔空充电的充电桩,根据推算最高发射功率只有25 瓦,所以是能够保证人体安全的。
无线电波式隔空充电技术是以“毫米波”极窄波束的形式传递给手机的,目前没有实验数据表明毫米波会带来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