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覃, 王茂荣, 杨苗苗, 侯琰珍,2, 程启先
(1.信阳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 河南 信阳 464000; 2.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内容,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开展精准扶贫、全面脱贫与防返贫等工作的现实要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征询意见稿[1]的公布,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层面即将正式获得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在保障粮食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亟须加强乡村治理、增进乡民福祉,最终促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名片,只有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也是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必由之路,更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因此一些学者就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若干讨论[2-3],并对其部署实施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若干思考[4-6].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在乡村振兴工作的中后期考核、反思和总结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继而部分学者就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7]、乡村振兴发展绩效[8]、扶贫与脱贫绩效[9-10]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
豫南大别山区是省际边缘区[11]和革命老区[12]的连片特困地区,其开展精准扶贫、全面脱贫与防返贫等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内容庞杂、任务艰巨.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13],在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能否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完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14],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乡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切实落实好习总书记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补短板、谋长远、重潜绩、压茬干”,能够促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践行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基于上述内容, 本研究以豫南大别山区的郝堂村为案例区域,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语义差异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游客组和专家组的社会调查结果,对郝堂村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广大省际边缘区和革命老区等连片特困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大别山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省际边缘区[11],包括信阳、安庆、六安等5市24县,是我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也是位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革命老区[12].本研究中的案例区域为大别山区的豫南段,包括平桥、浉河、商城等2区6县,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核心地区,也是我国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点区域之一[15].
郝堂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全村占地面积约20.7 km2,全村人口数量约2300人,是豫南大别山区的典型旅游扶贫村[16],郝堂村依山傍水、林壑优美,拥有上万亩茶园、板栗园,农产品有水稻、茶叶和板栗等,土特产有莲藕、葛根和猕猴桃等.在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后,郝堂村坚持产业经济与生态宜居并举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美丽乡村建设活动.
(1)生态建设方面:郝堂村以“修复式建设”为宗旨,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 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村庄肌理、尊重专家意见(即“四不三尊重”)[17],坚持尊崇、顺应和保护自然的原则,努力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在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当地政府部门雇用的环卫工人和村内村民自发成立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共同向“垃圾”宣战,在维护村庄干净整洁的同时,积极宣传环境保护观念.此外郝堂村还帮助村民进行改厨、改厕和改圈, 修建垃圾池、污水池和沼气池, 实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进一步完善太阳能路灯、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分类中心等工程设施,从硬件上保证了村庄生态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17].
(2)宜居建设方面:郝堂村着力以茶乡风情、豫南古村为名片,打造以茶叶与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一三产业互动的农耕朝阳产业”,大力发展“茶乡旅游”,农家乐、茶馆、客栈和民宿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18].郝堂村的村卫生室、小学、养老院、乐龄养老服务中心等先后进行了改建或重建,与此同时还新建了图书馆、展览馆等社会设施,极大改善了郝堂村社会设施落后的现状,为郝堂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郝堂村着眼于还原淳朴本真的乡风文明,贯彻文化创新理念,进行诸如小学、图书馆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建设,为构建乡土中国的文化样态进行一定的探索和尝试[19].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也称层级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homas 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将复杂决策问题相关的元素依据目标、准则、指标等不同层次,并运用运筹学理论进行半定量分析的分析决策方法[20].AHP法的主要步骤为:①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成对比较矩阵;②进行权重计算和层次单排序;③进行组合权重计算和层次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主要公式为:
(1)
(2)
(3)
公式(1)为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成对比较矩阵的运算公式,公式(2)为权重计算和层次排序的运算公式,公式(3)为一致性检验的运算公式.
语义差异法(SD,Semantic Differential),也称语义差别法、语义分化法或双极形容词法,由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 E.Osgood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一种将两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词对”作为量尺,并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半定量分析的调查描述方法[21].SD法的主要步骤为:①构建与评价内容相对应的“词对”;②细化两极标度的计分量表;③发放并回收语义差异量表.其主要公式为:
U={u1,u2,…,ux},
(4)
V={v1,v2,…,vy},
(5)
(6)
R=B·W=∑bz×wz.
(7)
公式(4)(5)分别为构建因子集和语义集数列的运算公式,公式(6)为语义得分矩阵与数列的运算公式,公式(7)为加权语义得分的运算公式.
本研究的项目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BS, Brain Storming)”[22]和“德尔菲法(DM, Delphi Method)”[23]进行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绩效、宜居绩效2个准则层和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8个指标层.
3.1.1 生态绩效
生态绩效(P1)由生态保护(P11)、环境治理(P12)、污染防治(P13)和村容整治(P14)组成,其中:①生态保护主要指自然资源的生态保育,并维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②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检测与整治,以及预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工作;③污染防治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的监督和控制;④村容整治是整治村容村貌的内容, 代表性的有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
3.1.2 宜居绩效
宜居绩效(P2)由经济产业(P21)、医疗卫生(P22)、文教体育(P23)和乡风文明(P24)组成,其中:①经济产业主要指村落的农业旅游和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如农家乐、观光园、生态农庄等;②医疗卫生主要包括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等,工作重心主要为常见病处置、流行病防治和急性病转诊等;③文教体育表现为文化、教育与体育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活动、普及公共教育、完善体育设施等;④乡风文明是乡村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3.2.1 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公式(5)和李克特量表(LS, Likert Scale)的“1-5标度法”[24], 即“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 满意,非常满意”,并对其分别赋值“-2,-1,0,1,2”[25];结合“语义差异法”的概念,分别选择“恶劣-良好”“松懈-严格”“无效-有效”等共计8组“词对”作为细化后的两极标度计分量表(见表1).
表1 指标因子评价尺度表
3.2.2 问卷回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本次问卷调查与访谈以网络渠道为主.结合周尚意[26]的观点,在一般社会调查中的问卷样本量不少于30个,考虑到郝堂村接待游客的数量不多且规模不大,总样本量控制在50~90之间较为合适;结合刘仁义[27]等的观点,将问卷分为游客组和专家组,游客组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72份,其中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60份,问卷的回收率、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3.33%,故本研究中的问卷调查部分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要求,能够进行后续的信效度检验;专家组共发放问卷20份,并进行逐一的电话或语音访谈,访谈时长不低于20分钟,参与访谈的专家均具有中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从事人文地理、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或研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且都长期(5年以上)居住在信阳,并在近期(2年以内)对郝堂村进行过实地调查与走访(见表2),专家组的问卷样本量较小,但专业性和代表性均较强,该部分问卷不再进行信效度检验.
表2 参与访谈的部分专家信息表
3.3.1 数据整理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2种类型:①问卷部分将所获得游客组和专家组的问卷数据导出为xlsx格式,并结合Excel 2020和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②访谈部分采用结构式访谈,对电话或语音访谈的内容进行记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整理.
3.3.2 数据检验
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保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其中:①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②效度检验以通用的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进行效度检验.问卷调查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系数值大于0.70且显著性系数值小于0.05时即为合理[28],本研究中的问卷数据通过了上述各项检验(见表3).
表3 信效度检验表
3.4.1 模型建立
依据3.1和表1中构建的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P0)和指标因子评价尺度表,结合Saaty在AHP法中所采用“1-9标度法”的概念[29],依据公式(1)构造各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成对比较矩阵,并结合公式(2~3)进行权重计算和层次排序以及一致性检验(见表4~6).
表4 P0准则层AHP矩阵与权重表
表5 P1指标层AHP矩阵与权重表
表6 P2指标层AHP矩阵与权重表
依据表4~6中的各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计算和层次排序结果,并计算其合成权重(见表7).从表7中能够看出:①在P0准则层中,生态绩效(P1)比宜居绩效(P2)略为重要,权重系数比约为2比1,其中生态保护(P11)、污染防治(P13)和经济产业(P21)是较为重要的指标,占据总体权重的0.6724;②在P1指标层中,生态保护(P11)是最重要的,占据总体权重的0.5423,其余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污染防治(P13)、村容整治(P14)和环境治理(P12);③在P2指标层中,经济产业(P21)是最重要的,占据总体权重的0.4658,其余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医疗卫生(P22)、文教体育(P23)和乡风文明(P24).
表7 指标因子AHP法的合成权重表
3.4.2 模型求解
依据公式(6)分别计算游客组和专家组SD法的各因子评价结果(见图1).从图1中能够看出: ①游客组的评价情况较好,各指标分值在0.18~0.90之间,其中村容整治、生态保护和乡风文明的分值较高,医疗卫生、文教体育和经济产业的分值较低,但各指标都处在合理区间内.②专家组的评价情况一般,各指标分值在-1.35~0.65之间,其中生态保护、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的分值较高,医疗卫生、经济产业、文教体育和环境治理的分值较低.③游客组与专家组的评价情况存在差异,但大体趋势保持一致,其中游客组的评价介于“一般~比较满意”之间,专家组的评价介于“非常不满意~比较满意”之间,专家组较游客组的评价分值更低.
图1 游客组与专家组评价结果图
依据表7和图1中的合成权重与评价结果,结合公式(7)计算合成绩效(见表8).从表8中能够看出:①游客组的评价结果较好,认为郝堂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处于“一般~比较满意”的情况,且生态绩效稍微优于宜居绩效;②专家组的评价结果一般,认为郝堂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处于“比较不满意~一般”的情况,且生态绩效明显优于宜居绩效;③游客组与专家组的评价情况存在差异,但都认为当前郝堂村的宜居绩效是其生态宜居建设工作重点与“薄弱点”,亟待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8 游客组与专家组评价结果表
3.5.1 结果比较
郝堂村美丽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的“游客组”与“专家组”评价结果存在差异,但其趋势基本一致. ①游客组的评价结果较好,各指标分值在0.18~0.90之间,介于“一般~比较满意”之间,表明游客对郝堂村整体建设情况较为满意,认为郝堂村的生态与村容的保护和整治以及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相当到位,并指出医卫文体设施短缺、经济产业薄弱可能成为郝堂村发展的“短板”;②专家组的评价结果一般,各指标分值在-1.35~0.65之间,介于“非常不满意~比较满意”之间,表明专家对郝堂村整体建设状况不太满意,认为郝堂村医卫文教设施、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亟待改善,并指出环境治理工作也不容忽视,但也肯定郝堂村的生态、村容与乡风等方面的建设成效;③游客组与专家组都指出生态保护、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工作是郝堂村发展的“优势”,医疗卫生、文教体育和经济产业是其发展的“劣势”,且生态绩效优于宜居绩效; 游客组与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印证,即当前郝堂村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初见成效,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④游客组的评价结果比专家组更加保守,各项指标的差值较小,表明游客组作出评价时主要依据自身的感受与体验,郝堂村独特的茶叶与民俗文化风情能够更好地给予游客旅游体验感,让游客作出“一般~比较满意”的绩效评价结果;⑤专家组的评价结果比游客组更加激进,各项指标的差值更大,表明专家组以自身的学科背景与研究方向,对郝堂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更高标准和更高规格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生态宜居建设绩效作出了“比较不满意~一般”的评价结果.
3.5.2 结果分析
郝堂村美丽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工作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①郝堂村在生态保护、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等方面存在“优势”.首先是肯定了“四不三尊重”的“修复式建设”对于郝堂村在生态保护和村容整治方面的突出作用,考虑到当前以信阳本地和省内周边地市游客为主的现实情况,郝堂村所开展的茶叶与民俗文化的“茶乡旅游”模式是生态友好型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之一,其在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方面卓有成效,特别是对于生活环境和习惯存在差异的城市游客而言,相较于散步、露营与垂钓等娱乐项目, 以“茶艺”“民俗文化周”等为代表的、能够体现毛尖之都和豫南民居等地域特色的民俗项目具有较强吸引力,且能显著增强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30].②郝堂村在医疗卫生、文教体育和经济产业等方面存在“劣势”.首先是指出了郝堂村在基础设施(尤其是社会设施)方面存在不足,尽管在当前豫南大别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郝堂村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但是考虑到郝堂村的实际情况,其医卫文体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加大资金、技术、人员以及政策倾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此外郝堂村的经济产业也面临着诸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困境,这也是广大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31].
4.1.1 主要结果
依据上述分析过程,得出以下主要结果:①从评价体系的结果来看,本研究构建了豫南大别山区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其中生态绩效(P1)比宜居绩效(P2)略为重要,生态保护(P11)、污染防治(P13)和经济产业(P21)是较为重要的指标,并以郝堂村为案例区域进行实证研究;②从绩效评价的结果来看,郝堂村在生态保护、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等方面存在优势,在医疗卫生、文教体育和经济产业等方面存在劣势,其游客组与专家组评价情况存在差异,但上述内容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4.1.2 相关讨论
4.1.2.1 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内容,它与村落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都有着紧密关系.以AHP-SD法为研究方法,将游客组和专家组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有机统筹,有助于从旅游体验感、旅游地规划等多视角来探讨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绩效评价现状,得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生态宜居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4.1.2.2 本研究比较游客组和专家组两组调查对象的生态宜居建设绩效评价结果,以期阐明郝堂村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的实际情况.实证结果表明:郝堂村在生态宜居建设绩效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游客组和专家组的评价结果的大体趋势基本一致,这也与吴国琴[9,18]、沈克[16]等学者的主要结论相一致.
4.2.1 研究不足
考虑到研究范围和尺度等因素,本研究仍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①本研究的案例区域较小和研究内容较单一,仅以郝堂村为例,不能完全反映豫南大别山区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活动的全部情况.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不够全面,仅对部分游客与专家进行了调查,没有涉及居民、个体户等这些主体的意见,在反映郝堂村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情况方面难免存在局限性;③研究方法也较为简单.
4.2.2 研究展望
针对上述研究不足,后续研究将考虑以下内容:①将案例区域扩大,进行多个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的比较研究,或考虑将研究内容扩大,进行美丽乡村“投入-产出-效益”绩效或“十个一”建设绩效等内容的实证研究,再者考虑引入理想解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的考核算法.②就调查对象进行适度拓展,居民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居民感知和态度[32]也是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后续研究中考虑将调查对象适度扩展至居民、个体户等利益相关者,来比较上述主体对生态宜居建设评价的相关性与差异性.③层次分析法和语义差异法在美丽乡村绩效评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尝试联合使用层次分析法和语义差异法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上述方法是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表明在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相关研究中能够将上述方法进一步推广.
4.3.1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件与“软性”工作两手抓.①加强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从农村公共服务的医疗卫生、文教体育等多方面重点统筹,加快推进诸如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广大农村区域辐射与扩散.②重视“软性”要求方面的建设:以乡风文明带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与解构,即在乡村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等[33],在此基础上开展“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等相关活动.
4.3.2 有效发挥各试点乡村的显著优势,发挥集聚示范效应.①发挥长处、补足短板: 郝堂村依托其生态保护、乡风文明的优势,结合“四不三尊重”的“修复式建设”村容整治理念,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的“茶乡旅游”模式,其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但也要正视其在医疗卫生、文教体育和经济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劣势.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正所谓“挖掘内涵、丰富精神”,要避免追逐无序盲目的旅游“热点”,打造有序自觉的旅游“亮点”,在杜绝旅游资源同质化的同时, 更要充分展示出自身的异质性[34],在此基础上形成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的集聚示范效应.
4.3.3 积极推动“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专项规划”的出台,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要求.①郝堂村“茶乡旅游”模式致使其旅游开发的强度与日俱增,生态宜居建设工作也面临较大压力[35],因此亟须编制相应的生态宜居建设专项规划,适度加强在宜居建设方面的投入与监管力度,避免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无序、混乱等情况, 防范由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宜居建设错位与缺位现象,坚守生态宜居底线[36].②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类型、分阶段进行美丽乡村的指导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其现状的发展目标[37],开展“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的主题建设活动,尤其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和推进速度,兼顾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让美丽乡村真正“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