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鹄
(贵港市港北区林业局,广西贵港 537100)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确保林业监管水平提升,是林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数十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森林种植,将森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我国森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推进林业病虫害防治,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对我国林业整体发展十分重要。另外,推进林业培育工作创新,真正做到科学规划,提升林业资源科学配置水平,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存在密切关联,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林业工作是生态体系建构的重要支撑,在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区域生态文明指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林业工作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林业技术创新成为了林业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病虫害的存在对于林业工作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局部森林被大规模破坏,因此备受林业管理部门的重视。就我国的情况来说,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地理环境不同,区域林业管理、森林技术防护工作出现了地域性分化[1]。但总的来说,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水平对于提升我国整体森林覆盖率,确保生态优先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具有独特的现实价值。
除了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业培育工作同时不容忽视。林业培育的本质是借助对林业资源的综合研究,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对于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我国来说,推进林业培育工作至为重要,甚至决定了林业发展的未来。当前,各地林业培育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周期性培育方案不健全,林间管理工作缺乏技术指导,培育工作缺乏长效性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制约了各地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长期可能导致林业发展滞后[2]。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认识林业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将林业培育工作纳入到正规化、技术化、信息化与可持续化的轨道中,切实提升这一工作的核心价值。
林业病虫害防治与林业培育工作都是林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业工作的成败。尤其是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区域性林业管理状况和操作环境,要进一步革新思维,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及林业培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严重的病虫害会导致森林生长质量下降甚至死亡。更为致命的是,林间病虫害往往会形成集聚效应,会在局部蔓延与传播,这对于林木生长极为不利。从整体视角看,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1)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与方案,如森林重点区域的防治规划、病虫害防治后续处理方案等。只有将“预防为主”的原则落实到位,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确保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要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预警机制,搭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平台,确保区域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现代化科技的支撑。在一些重点林区、农村以及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动态化、可监测的数据平台,开展定期抽查与检测,确保林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掌握每一片区域的病虫害现况,做到“心中有数”。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林业红外监控设备,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能够为病虫害预防治理工作留出空间,有效降低林业病虫害发生率。只有将各类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到病虫害防治中,才能及时发现林木病虫害,不断提高防治效率,切实维护林业安全。
3)要加强对种子、幼苗的消毒、检验检疫与生物防治,切实提升技术保障水平。森林、树木极易受到真菌、病毒、细菌的侵袭,且由此带来的病虫害往往延续时间长,防治难度很大,给林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必须从林业育种、育苗阶段开始预防病虫害,加强消毒、检验检疫工作,确保种子、幼苗不携带病菌虫卵[3]。另外,要加强日常林业巡查与技术排查工作,针对林间病虫害要引起重视,做好防治预案。
4)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建立专业化的林业管理队伍,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完整的章程,有高水平的人才班子作为支撑。
林业培育工作关系到林业的未来发展,对林业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林业培育要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突出技术导向,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提升育种、选苗、植苗、林间管理、林业监管等工作水平。
1)林业培育工作要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与操作模式,建立健全培育工作制度与章程,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推进培育工作。
2)要强化林木种苗的栽种与培育工作,在全过程监管模式下提升此类工作的综合效益。要认识到,林木种苗的培育是林业培育的核心,也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基础。做好林木种苗的全过程管理,要融合种苗选择、栽种基地划分、种苗根系培养、种苗施肥、容器育苗、定向培育等多个技术环节,切实提高种苗培育全过程工作品质,为后续种苗生长及后期管理工作夯实基础[4]。林业幼苗栽种和培植是林业培育的基础工作,也是森林生长的前提。在长度10 m、宽度1.6 m 的苗床范围内,栽种空间相对适宜,符合技术规范和要求。而按照表1 中给出的数据,技术人员可以在框定的苗床范围内培植优质幼苗,一般每667 m2可以栽种40 床幼苗。
表1 林业幼苗栽种基地参数及作业核算一览
3)要加强林业培育的定期督查、反馈与评价,及时发现培育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有的幼苗生长速度较慢,技术人员可通过检测和技术筛查找出成因,如施肥不足、缺乏日照、幼苗间隙过密等,针对不同问题的成因,制定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林业培育工作相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具复杂性,涉及的技术环节更多,延续的周期更长[5]。要因地制宜开展林业培育工作,提升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沿河区域育苗、培育林木可确保河岸稳定,避免水土流失问题,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林苗管理往往要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可能仅由一人或某几个人负责,因此建立技术性的统筹培育方案就显得极为必要,这也是保证培育工作持续推进的前提。
林业培育是林业工作的关键一环,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推进林业培育工作,要形成制度化模式,不断提升技术人员培育水平,建立工作能力突出的管理队伍,促进培育工作取得常态化进展。
林业工作不仅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而且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环境。推进林业工作现代化、专业化发展,必须兼顾好病虫害防治与林业培育工作,设立制度化专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为病虫害防治和林业培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可持续工作方针,提升病虫害防治与林业培育工作技术含量,促进林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