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路 刘 丹(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当前,随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消费需求的升级,全球制造业正在发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造业不仅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且涌现了各种新的业态,这所有的一切都对新材料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加上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的特点,各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打造新一轮国家竞争优势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是基于创新价值链之上的。经济学家汉森等提供的“创新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管理者应该把从创意到最终转化为商业产品的全过程视为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温肇东等认为需求导向的创新价值链,必须透过“顾客服务”整合销售与反馈机制,将顾客的使用与未来需求连结到生活脉络分析的价值活动中去;蔡坚认为创新价值链是一个源于消费者并终于消费者的链式过程;王伟光等指出价值视角下创新价值链最终是要将创意转化为最终产品并商品化。可以看出,创新价值链是以实现最终价值(被市场所接受)为最终结果导向的,并且在运行机制上是一个包括“需求—研发—产品—应用—需求”整个过程的完整闭环链式结构。
事实证明,以应用为导向的新材料创新是最有效率的创新,也是企业实现创新价值链最常见的途径。基于新材料产业特点和创新价值链运行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应用导向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价值链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在这一系统模型中,研发活动是创新主体实施创新的核心内容,新材料产品是创新成果的载体,市场应用是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化体现,应用需求则反映了市场对新材料性能/功能的新期望,且市场应用和应用需求的双向作用才是高效率导向新材料创新的最关键两大环节。新材料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时,必须要准确把握这两大关键环节。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应用情况和用户需求情况,围绕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才能进行针对性研发新材料产品,才能大大缩减新材料产品创新周期和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完善新材料产业发展生态,这一点对新材料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尤其是规模不大的新材料企业。
图1 新材料产业创新价值链系统模型
为更好地、更客观地认识安徽省当前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情况,本文拟采用基于DEA的无量纲统一的效率分析法作为效率评估基本模型,从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对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估。采用该方法主要考虑因素有二:一是该方法是一种无量纲统一的效率评估方式,不需要对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量纲统一化处理;二是该方法不需要对投入与产出指标设定权重,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赋权所造成的影响。
基于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投入和产出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总体效率评价分为3个维度(表1),并视每个维度的效率对总体效率的贡献率(记为ω)是一样的。
表1 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维度及相关指标
为更好地对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估,本文将安徽置于中部地区省份(中部六省),对标东部沿海省份(福建省)以及发达省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五省市)进行分析。这么设置主要是基于三个层面的考虑:一是评估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效率在中部六省中所处的位置,二是找出与对标省份之间的相对优劣势,三是找出与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
从数据的可取得性方面考虑,本文以各省市新材料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来侧面映射各省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新材料上市企业选取标准如下:上市日期截至2020年8月25日,新材料相关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大于50%,没有涉嫌重大财务问题。经筛选,12个省市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共290家,各省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因研发产出相对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不宜直接采用当年度研发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减轻这种滞后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2018年和2019年两个年度合并数据作为具体指标现值,相关数据均为合并报表数据,12省市相关指标面板数据具体见表2。
图2 12省市新材料上市公司数量分布图
对上述12个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的各个维度采用基于DEA的无量纲统一的效率分析法进行综合效率评价,效率值记为e,i代表省市,j代表不同维度,各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总体效率值记为E。
基于上述12个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相关指标,选取DEA P2.1软件测度各维度综合效率及总体效率,评价结果见表3。
从最终评价结果来看,12个省市中,新材料产业创新总体效率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江西、北京、湖北、广东、浙江、上海。其中,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在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占比方面分别为1.5%和8.1%,不仅是唯一一个研发投入占比低于2%的省份,也是唯一一个研发人员占比低于10%的省份,但其却是唯一一个利润率超过10%(高达16.3%)的省份,真正做到了低投入、高产出、高贡献,总体创新效率处于遥遥领先地位。除江西省外,新材料产业创新总体效率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发达省份。
就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而言,不论是相较于中部六省,还是相较于对标省份福建省,或是相较于发达省份,安徽省都比较落后,仅在知识产权对经营效率的贡献效率维度方面略高于湖南、北京和江苏,其他维度方面和总体效率在12个省市中均排名靠后。这充分反映了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不高的现状,尤其是在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方面和研发投入对经济附加值贡献效率方面。这也从侧面再一次验证了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产学研用脱节较为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的市场需求导向性不强、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表2 12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效率相关指标面板数据
表3 12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各维度综合效率及总体效率情况表
本文基于当前新材料热门应用领域,结合安徽新材料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从应用场景出发,提出了安徽省在5G、半导体、新型显示、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领域的关键材料突破及创新方向,并给出可依托创新主体的推荐名单。具体见表4。
一是建议研究制定《安徽省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材料产业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定期征集并发布新材料关键技术工艺、关键战略材料、关键基础材料、关键装备需求攻关指导目录,并以新材料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式实施新材料创新“揭榜挂帅”专项行动,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二是建议以政府专项资金或基金为引导,建立新材料产业专业扶持资金及扶持计划,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共同成立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支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三是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与沪苏浙在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建立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用和创新收益共享机制,协同开展长三角新材料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扩链行动,共同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建议成立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并建立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导向整合创新资源,形成不同领域专家库、企业库、成果库、需求库,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不同应用领域的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推动形成“材料—器件—装备—应用”的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新材料产品研发、产业化与工程应用,提升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表4 安徽省新材料六大新兴应用领域关键材料突破和创新方向解析表
续表4 安徽省新材料六大新兴应用领域关键材料突破和创新方向解析表
续表4 安徽省新材料六大新兴应用领域关键材料突破和创新方向解析表
续表4 安徽省新材料六大新兴应用领域关键材料突破和创新方向解析表
建议开展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专项行动,重点依托新材料产业园区为产业化实施载体,依托创新能力强、创新基础好的骨干企业为产业化实施主体,鼓励下游重点用户、关键配套企业、关键设备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检测认证机构等参与建立新材料成果转化产业化联合体,并梳理制定安徽省新材料产业科研成果目录推荐白皮书,在全省新材料相关企业推送。此外,建议政府定期组织举办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接推进会,并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中加大对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
一是要解决不敢用、不愿用的问题。建议重点开展首批次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来解决新材料刚开始投放市场时候下游用户“不敢用、不愿用”的问题。二是要解决不敢创新和创新成本高的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新材料研发前期的支持力度,如通过提高项目前期研发资助比例、提升企业创新项目失败容忍度等措施,来解决新材料创新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敢创新和创新成本高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应用与需求相统一的问题,建议一方面多组织新材料应用需求对接会,另一方面定期征集并定向发布行业新材料需求清单。四是要解决重点新材料产品应用推广的问题,建议一方面开展重点新材料应用引领示范工程,另一方面鼓励并适当资助新材料企业参加各种新材料展销会、新产品推广会、新技术发布会等有益于新材料产品技术推广的活动。
一是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选派新材料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参与创新研发项目,并开展新材料人才联合定向培养计划。二是推广柔性引进人才模式,在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短期或周期性契约形式引入“周末工程师”“候鸟工程师”“季度专家”“兼职工程师”,以建立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为契机,柔性引进院士创新团队。三是定期举行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国内外人才在安徽创新创业。四是强化创新人才引进保障,加大新材料人才引进落户优惠政策,打消人才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