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干预模式对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6-03 12:04:58尹景霞赵珊珊刘园园
癌症进展 2021年7期
关键词:因性直肠癌家属

尹景霞,赵珊珊,刘园园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肛肠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直肠癌约占40%,且多发于20~49年龄段。受中国饮食结构变化及肠镜检查率低下的影响,多数直肠癌患者一经确诊,已进入局部进展期,错失了最佳手术根治时机;新辅助化疗成为临床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患者受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极易发生恶心呕吐、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长期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化疗效果,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化疗期间加强患者营养监测,并及时调整饮食方案。文献显示,协同干预模式通过医护人员、家属、患者三者的协同作用,可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照护;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该模式广泛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为探讨协同干预模式对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纳入标准:①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且均接受新辅助化疗;②TNM分期为Ⅱ~Ⅲ期;③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②存在化疗禁忌证;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临床资料不全。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50例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化疗过程中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化疗过程中给予协同干预模式管理。对照组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48.26±6.04)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8.50±3.14)kg/m;TNM分期:Ⅱ期44例,Ⅲ期31例;新辅助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30例,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28例,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方案1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高中或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16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48.76±6.13)岁;BMI为(28.75±3.26)kg/m;TNM分期:Ⅱ期46例,Ⅲ期29例;新辅助化疗方案:FOLFOX方案32例,FOLFIRI方案29例,XELOX方案1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或中专23例,大专及以上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BMI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化疗过程中给予常规干预,如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饮食及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协同干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成立协同干预小组,由医师1名、护士长1名、营养师1名、责任护士4名组成协同干预小组,其中医师负责治疗及营养方案的审核;护士长负责干预方案的协调、培训及监督;营养师负责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营养食谱,监测患者营养摄入状况并向医师及护士长报告,并向其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及建议;责任护士负责干预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各种评估量表的发放、收集、整理。②干预方法,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通过谈话的形式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心理健康水平,在干预小组、患者、家属的共同参与下为患者制订用药、饮食及运动方案,在满足患者饮食偏好的条件下,制订均衡、营养的食谱,让家属每天记录患者的饮食状况,每周汇报1次,作为营养方案调整依据。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及家属,多向其介绍直肠癌的相关知识,着重强调新辅助化疗的优势、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等,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每2周举办一次直肠癌相关知识讲座,并邀请院内知名专家、病友等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互动。向家属说明化疗药物用法用量、药物不良反应,让家属协助患者做好化疗后的口腔干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督促患者多饮水,每天陪患者一起运动。此外,还可适当延长亲朋好友的探视时间,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幸福感。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主要了解患者的饮食及运动状况,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进行口头教育。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干预前后,采用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PG-SGA量表一部分由患者填写,包括饮食变化、体重、肌肉消耗、活动能力及症状;另一部分由医护人员填写,包括代谢状态、体格检查、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两部分评分相加即为总分,评分越低表明营养状态越好。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水平越高表明营养状态越好。②干预前后,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包括情感、行为、躯体、认知4个维度共22个条目。每个维度评分0~10分,总分40分,评分越高表明癌因性疲乏程度越严重。③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PG-SGA评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G-SGA评分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PG-SG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PG-SGA评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比较

2.2 癌因性疲乏程度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为(37.28±4.31)分,与对照组患者的(37.32±4.1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058,

P

=0.954)。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为(24.57±2.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62±2.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5.251,

P

=0.000);且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1.507、9.687,

P

=0.000)。

2.3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QOL量表评分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与非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明显较高,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更高的TNM分期、营养摄入不足、合并放疗及化疗不良反应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可明显影响肿瘤患者的身体机能,影响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化疗期间应加强对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视。常规营养干预仅对患者进行一般的饮食指导,未在营养师的评估下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协同干预模式首次由国外学者Lott提出,目的是通过医师、护士、治疗师、家属及患者间的密切协作,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是临床干预的新理念。

PG-SGA是评价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专用量表,能客观反映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生理状态下,其合成和消耗处于动态平衡中,是判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PG-SG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协同干预模式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这可能与以下三方面原因有关:①医师、营养师、责任护士、家属的共同参与,能及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随时调整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避免盲目补充营养。②家属可尽量为患者提供其喜爱的膳食,可增强患者的食欲,而常规干预未考虑患者的饮食偏好,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佳。③医护、家属与患者交流互动,能帮助患者尽快调整心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其饮食依从性。相关研究亦显示,在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采取营养干预,可明显提高结肠癌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营养水平,降低肿瘤负荷。

癌因性疲乏主要表现为身心无力,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不仅会导致肿瘤患者机体功能呈进行性下降,还会加重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扰乱机体功能,从生理、心理上增加劳累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协同干预模式能降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这可能与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优点、责任护士的专业疏导、家属的情感及社会支持有关。直肠癌患者首次确诊时,多会经历猜疑、恐惧、焦虑至强迫接受的心理历程,且易受“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期,无法根治”的认知影响,新辅助化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生存希望及心理弹性;同时,责任护士多方位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家属的关怀和照护,能减少患者的无力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且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

相关性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水平、机体营养状态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合理的营养摄入能保障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蛋白质消耗,减少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患者希望水平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协同干预模式通过家属的支持、鼓励、照护,可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疾病,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观察组患者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协同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协同干预模式可改善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因性直肠癌家属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 08:24:54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逻辑学研究(2018年4期)2018-12-26 03:40:22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7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