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韵味悠长,叫江南文化

2021-06-02 08:55向煜
现代苏州 2021年8期
关键词:苏州人江南符号

向煜

范小青,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文化,应该是一座城市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占据江南文化“C位”的苏州,历来是“文化重镇”,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断提升着苏州的吸引力和美誉度,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染。

“苏州的文化,不是大张旗鼓、不是声势浩大的,她就如苏州的河水一般,以细水长流的形式,滋养着这座城市,以及生活于此的人。”在范小青看来,这份韵味悠长的特色,讓每一位苏州人,每一位来这里的新苏州人,深深着迷不舍离去。

苏州给予的灵感,

贯穿了40多年创作生涯

作为一位与时代同步的写作家,范小青的作品更多地是叙述发生在当下的事情,而很少涉及历史题材。“我的写作依赖于生活,而我生活在苏州几十年,这座城市是我写作的根本。”她说,苏州拥有丰富且博大的文化,对于苏州的认识可以是无穷无尽的,几十年来自己一直书写苏州,但依然感觉苏州是永远写不尽的。

作为“苏州女儿”的范小青,骨子里具有江南韵味。她于1986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描写的便是苏州小巷里的居民生活。“那时候,我就生活在苏州的街巷,眼里看的、脑里想的,都是小街小巷里的故事,甚至还将方言融入到了最初的文学作品中。”

她直言,早期的作品确实会出现很多具象的,能够代表苏州的符号,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些符号开始慢慢变少。“这并不意味着我就离开了江南,不再写苏州,而是将苏州城市的特性、苏州人的个性,以另一种形式,融入到作品中。”

笔墨当随时代,随着作者阅历的增加和自我的成长,其作品的内容,反应的时代问题也都会有所改变,她的作品自然也是。“最初,我的作品中反映的是真切的苏州街巷生活,也仅仅是描写生活点滴,并没太多故事之外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己思想的变化,作品也跟着起了变化,我不再是直白的描写,也不会直接点明主角是苏州人,故事发生在苏州,而是将苏州文化、苏州特色融入到环境描写和人物性格塑造之中。”

事实上,多年来她笔下的江南,不仅有街巷小弄里喧嚣热闹的烟火气,也有小桥流水的温婉秀气,更有新时期苏州人以及苏州城所展现出的时代特色。笔端始终在吴越大地游走的她,以细腻、温情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在城市里各色人群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饱含着人文关怀,同时也叩问着这个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不变的是,江南文化始终影响着她的文学创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小在苏州长大,家乡苏州给予我的灵感,贯穿了40多年创作生涯,而在自己成长和写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一个城市的精神,一个城市的面貌就显现出来。”范小青如是说。

江南文化孕育了苏州人博大的胸怀

江南文化是柔软的,没有爆炸式的灌输,没有绝对性力量,它于方方面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最好的体现,应该是苏州人的性格。

苏州人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外人常说,苏州人小富即安,这一点不假,但这种平和心态的背后,是温文尔雅的江南文化,赋予的苏州人独特的为人处世的智慧。”小富即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苏州人不爱争不爱抢,会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世事纷争。

“苏州人的心胸是很博大的,这种博大最直接的体现是包容,具体来是说苏州人不排外,这一点很多新苏州人都十分认同。”范小青说,她与天南海北来苏州拼搏的人交流,会发现他们不仅了解这座城市,甚至都深深爱上了这里,“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苏州对他们的包容,是这份容纳与培育,让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发挥所长,有所建树。”

改革开放40余年,苏州成为了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苏州人欢迎其他地方的人来这里创业拼搏,也用实际行动鼓励着更多的人来这里,“不喜与外人争斗,背后是江南文化孕育出的博大胸怀。而这份包容,也影响着每一位新苏州人,这让江南文化能够更具延续性和扩展性。”

当然,苏州人与世无争的同时也是极有追求的。她以苏州园林的取名为例,“苏州有两个半园,为何取名‘半而非‘全呢?这体现了造园者出世的心态,但纵观半园,你又会发现,丝毫不比别人的‘全园差,这是因为园子主人要用少少许胜多多许,背后暗藏着苏州人的努力。”

这就要说起苏州人性格的另一面——不张扬。苏州人不喜争抢,并不是说苏州人不会拼搏,不然也不会有“最强地级市”的名号。“苏州人的努力不是那种表面上叱咤风云或者轰轰烈烈的,它更是一种不张扬的努力,是细水长流的奋进,就如江南文化一样,是慢慢浸透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生活中和灵魂中的。”

江南文化的生长性和创新性

“江南文化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其弥漫式、生长性和创新性。”在谈及文化特色时,范小青开门见山用了三个词来概括。

就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我们在城市中的每个角落、每个行业、每个人身上,都可以感受到江南文化所蕴含的特质——可能是匠心独运的细微设计,可能是对行业标准的一丝不苟,也可能是待人接物时的包容大方。“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最普通的地方感受到苏州文化的影响,事实上精致而又平淡的生活就是一种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里的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苏州人的生活。

同样的,江南文化的成长性也十分突出。众所周知,江南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能够经久不衰,最重要的便是其生长性。“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化石,也不是只存在于书本里,而是不断成长的。”范小青直言,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江南文化,很多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但这并不表示其不再生长。

“恰恰相反,随着城市发展与进步,我们的文化也在与时俱进且优胜劣汰。”她认为,当下我们讨论的是那些被保留下来的精华部分,且是在生活中不断被运转着的文化。“这部分优秀的江南文化,伴随着其浸润更多苏州人,会得到更好的成长,从而被更好地传承下去。”

既然江南文化不断在成长,创新性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我们文化的传承过程,也是不断积累和裂变的过程。”在她看来,文化发展与传播,应该在寻根溯源中找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可以是鲜活生动的文创产品,富有特色的创新项目,具有传播力的文学作品等等。

今年两会,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带来了《以科技+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资源IP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提案。这也是因为在大量调研后她发现,来自互联网企業的技术和创意支持了一大批深受年轻人喜爱和社会好评的创新产品,以数字技术充分赋能于传统文化IP大有可为。

“高科技的事物给人以未来感,而文化、特别是江南文化会给人带去历史的厚重感,两者结合可以让科技更具根基,让文化更有未来感,这样从历史到未来的感觉,一定会大大提升年轻人的接受度,从而加速文化传播速度和广度。”她强调,用科技赋能江南文化,助力传统文化转型升级,更好地成长,她和相关从业者还将进行更多探索。

新时代,苏州是否需要新的文化符号?

江南文化所指的范围遍及整个长三角,而在长三角一体化被频繁提及的今天,文化又会有什么作用呢?

“走向未来的长三角一体化,必须要有一种优秀的、有根基的,又具有时代性的且在生长的文化作为基础,而江南文化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但需要强调的是,在城市协同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必须保持个性,才能更好地凸显文化价值,发挥其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说到文化个性,就不得不提文化符号。苏州的文艺大家和能工巧匠们成就了江南文化的一流风韵和非凡气质,引领了江南文化的时代风骚。比如,苏剧、昆曲、评弹,曾被誉为苏州文艺“三朵花”,也是江南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那么,新时代的苏州是否需要或者说是否能够创造出新的文化符号呢?

新时代,我们看到了苏州文化的“三朵金花”——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乐团和苏州芭蕾舞团,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文学家们在积极创作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影视从业者们也在不断打磨属于苏州的影视作品。

“苏州的文化本来就如涓涓细流般,缓缓流淌在历史长河之中,所以我们无需焦虑新的文化符号是否会出现,我们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出击,从点滴入手,有‘拳头产品自然更好,暂时没有的话,我们也可以继续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发展与传播当下的苏州文化。”

许许多多的事情,本就应该交给历史。过往的经典,也是经过历史验证,才成为了公认的文化符号。所以我们不必操之过急,用每一件小事、每一件作品去激发人们对江南文化的艺术“共情”,唤醒大众对江南文化的深层需求,不失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途径。

猜你喜欢
苏州人江南符号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张建霖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