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摘 要] 近年来,职业教育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职校迎来了建校热潮。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现教育和实践深入融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开始运用与企业联合模式。校企合作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浅谈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相关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196-02
一、序言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学好专业技能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偏离了实践应用犹如纸上谈兵不合实际,形似空中楼阁华而不实。片面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毕业后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存在鲜明的技能短板。基于如此背景,国家倡导职业教育院校与社会企业深入合作,增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校企合作的基本概念
校企合作,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显而易见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发展地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展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导向与社会企业开展的合作模式。学校以合作企业的需求为目标靶心,对口培养学生,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型学生。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产生的一种合作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学校直接为企业输送技能型对口学生,省去了烦琐、耗时、耗财的社会招聘流程,解决了企业岗位人才的迫切需求,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充分依托行业和企业来有效地发展自身的继续教育,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将企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作为自身主要的发展目标[1]。
三、当前形势下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人数增加,就业岗位不足
现阶段,国家关于职业教育一系列新政策的推出,各大职业院校招生的人数在不断地增长。尤其是2019年,这一年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元年的关键时期,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报表显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人数扩招一百多万人。
随着职业教育学生队伍的不断扩大,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再加上2020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很多与学校原本合作的企业受到了重创,经济每况愈下,有的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勒紧腰带,减少支出甚至缩减人员。由此可见,目前职业院校面临学生基数增加,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岗位缩减的问题,尤其是今年,企业经济衰退,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挑战。
(二)远程教学开展,学生水平下降
在互联网智能时代,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开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方式层出不穷。尤其是2020年特殊期间,学生不能到校参与课程面授,老师不得不把线下教育变成线上教学。部分职业教育院校的老师为了应付上级教务工作开展草率教学,忽视了教育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线上教学对于学生的监管难度加大,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线上难以对线下的学生集中管理。线上教学授课期间表面上看学生在线听课,实际上学生不在或在打游戏等现象发生,导致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出现教学成果差等不良现象。
线上教学模式实际操作性不强,学生整体应用技能的学习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导致学校最终给企业推送的学生培养质量不佳、素质水平下降,走进企业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技能实际应用时理论知识不扎实导致频繁发生失误等问题。显而易见,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教学质量问题,这也是校企合作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真实表现。
(三)合作流于形式,政策难以落实
近些年,部分职业教育院校只是为了表面上响应国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口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出于政策压力,出现了形式化、表面化等敷衍现象,严重曲解国家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精神指示。有的职业院校一味地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为了让学校的就业数据统计表面上做得更好看,随意寻找企业合作。再者,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与学校合作方面缺乏奉献精神,往往出现短期化、快速化、形式化的现象,这在落实人才的成长方面支撑力不足,结果往往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意识逐年淡化,校企合作也就慢慢流于形式[2]。
在与这些企业合作时,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出现差异。例如金融專业的学生被派去工厂做流水线工作,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专业不对口,所学技能浪费。学生所学专业一般都是兴趣使然,所学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现象导致学生主观上产生厌烦情绪,但是又出于学校压力只好忍气吞声。流于表面形式的校企合作本末倒置,无法把校企合作政策加以落实。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可持续的、健康的职业发展。
四、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策略
综观以上问题,当前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之间面临普遍并且真实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还影响职业院校的声誉,不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一)高度重视,政策扶持
对于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支持。2020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企业经济萧条,很多企业生存困难。然而职教招生人数的增加,给学校就业带来了压力。企业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国家应该给予参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一系列政策支持。例如,政府给参与学校合作企业免息提供贷款,给参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适当降低税费,给参与学校合作企业适当减免社保公积金公司购买部分的金额。针对当前很多学校所合作的企业,相对发展还不够成熟,这时候他们需要更多的优惠政策,才能保证后续合作的顺利展开,而当前政府的不重视就导致制度方面以及经费投入方面都存在明显漏洞[3]。
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不至于倒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可以得到正常维持。政策扶持的校企合作,企业促进了职校学生就业,学校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供给,加强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达到三方共赢的效果。
(二)加强管理,确保落实
校企合作模式中,政策本质要求学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学生,高素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其专业技能能够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学生是学校的主要培养对象,学校应该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促進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发展,增进校企合作的融洽关系。
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群体。职业院校应加强对职教老师的管理,督促老师开展高效益、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能力和师资水平,促进多元化教学。综上所述,学校只有加强学生管理,重视对老师的管理,才能确保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只有多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合作政策落实,学校与企业才能维持健康可持续合作。
(三)敢于创新,科技支撑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瞻科技高速发展。5G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快了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校园信息化建设,基于“互联网+”模式搭建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的校企合作数据共享管理平台。企业与学校共同探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工作开展线上化、简单化、公开化、透明化。校企合作管理实现精细化分析、精准化决策、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应。合作企业入驻职业院校资源管理平台,在线提交资料,通过流程审核完成企业资质评审。通过资质评审的企业可以在平台上随时发布用人需求,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智能匹配,分配具有对应专业技能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工作。同时合作企业可以发布自己对未来项目需求人员的相关要求,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在平台上设置学生培养计划,开设特色培养课程。整个工作模式,线上发布需求,线上匹配需求,线上签订合约,线上制定校企共同培养方案,线上完成学生考核、跟踪学生,保障学生后续权益、整个校企合作模式更数字化、智能化。
(四)互相评价,奖惩分明
传统的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往往缺少对双方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对于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来讲都很重要。良好的考核机制,可以提升合作企业的综合业绩,加强职业院校管理职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行业观念的改变,基于信息化搭建校企联合数据共享平台,增加线上考核评价功能。考核评价线上化,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规则,考核评价公开透明化,杜绝弄虚作假。对于未按照培养计划完成任务,季度、年度考核不通过的单位给予处罚。学生也可以在线对合作企业和学校给予评价,提交个人建议。线上多方互相考核评价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个人素质教育发展。
(五)共同科研,协同发展
职业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大多数都在强调学生“走出去”,从未想到尝试让企业“走进来”。面对校企合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为何不试一试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中,也可以让企业走进学校。让企业走进学校,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让企业人员入驻学校办公,职业院校合理规划设计方案与学校合资在校园建立实训基地,把企业需要开展研发的项目带入学校实施。这样既开展了教学活动,也帮助企业完成了项目研发,企业有项目收入,学校有共同研究成果,学生完成项目的开发获得工资收入,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真正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科学理论与综合实践有机统一。
五、总结
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深入合作、良性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共同愿景。校企合作这一举措符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要求,顺应职业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形势。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每个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需要根据相应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合理分析,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才能把教育和产业统筹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洪强.新时代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与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5).
[2]李迪,翟佳,党杨,等校企合作背景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3):374-375.
[3]张晔.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2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