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娅 李广睿
[摘 要] 对“非遗”乌拉特民歌在高校进行教育传承做理论与实践研究,需要对地方文化的生态环境及活态传承状况加以了解。同时,高等院校对地方“非遗”文化传承的态度与热情,也必然影响教学传承事业的发展前景。课题选择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为主要对象进行实践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高校教师的文化生态意识及对分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教学传承的思想认识,了解河套学院在读本科生的“非遗”文化生态意识,对“非遗”蒙古族民歌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开设“非遗”课程的态度。
[关 键 词] “非遗”乌拉特民歌;河套学院;现状
[中图分类号] J64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074-02
一、乌拉特民歌的生存环境状况
(一)地域环境与文化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包头,西连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河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 2005 年开始,通过河套文化研讨会及河套文化艺术节的召开,河套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河套文化已浮出水面、深入人心,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品牌。作为河套文化的发祥地,巴彦淖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丰厚的文化沃土上,有史以来,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兼容并蓄、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河套文化体系,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成果,凝聚着深层次的文化基因。2010 年乌拉特民歌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传承工作,通过成立乌拉特民歌学会,将乌拉特民歌列入民族幼儿园和民族学校的教程内,连续举办多届乌拉特民歌演唱会、乌拉特民歌座唱等,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在巴彦淖尔地区共设有乌拉特民歌61个基层“非遗”传承站、17个传习所、11个传承基地,“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文化研究机构
1.河套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担负着巴彦淖尔地区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责任。近年来,一方面大力开展河套文化课题研究,确立乌拉特文化研究的相关课题4项、论文10余篇;另一方面连续举办三届河套文化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涌现出众多乌拉特文化研究学者,形成较强的学术研究氛围,产生较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在活动的激励下,有力地促进了“非遗”乌拉特民歌的文化影响,提升蒙古族民歌的理论研究广度与深度。
2.乌拉特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6月20日,是以河套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教师为主要成员,由区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学术机构,以乌拉特部落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民歌、民俗、民族工艺为主要研究方向,是学院重点科技与服务平台。中心秉承保护和传承乌拉特文化为宗旨,陆续出版了《乌拉特史稿》等12部专著和译著,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自治区级课题9项,院级课题19项,发表论文40多篇。2017年,乌拉特文化被定为本科学生选修课程。成功举办了“乌拉特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三周年成果总结发书仪式暨纪念蒙古族文化巨匠罗桑丹毕坚赞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大型学术研讨会五次。中心成员积极参与了乌拉特五大祭祀的策划、国际敖包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全市蒙古语标准音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乌拉特文化的认识,掌握了乌拉特民族工艺技术,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河套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是河套学院重点科研服务平台之一,下设河套音乐研究室、河套书画研究院、阴山岩画艺术保护研究中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四个独立的研究机构。河套艺术研究中心根据河套地区文化艺术的特点,多维度、跨学科、多视角对河套文化艺术实践进行分类研究,旨在深入挖掘、整理河套地区文化艺术,并对其展开研究、传承与保护工作。河套音乐研究室是为适应艺术系音乐学科建设而设立的,在发掘、整理、传承的宗旨下,研究所集音乐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研究于一身,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学院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河套艺术研究平台成立以来,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河套艺术各研究团队公开出版发行专著、作品集20余部,共发表研究论文36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批准立项相关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青年项目一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9项,院级科研项目5项;中心主要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创作的作品共有70多项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励。河套艺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对于全面推动河套文化艺术研究的深入開展,加强地区文化艺术基础建设,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推进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在构建创新型“民族文化大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非遗”乌拉特民歌在河套学院的传承情况
(一)发挥“非遗”乌拉特民歌传承的功能
河套学院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一,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而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河套学院培养的人才将主要面向巴彦淖尔地区。河套学院(原名河套大学)多年来为巴彦淖尔地区不断培养音乐人才,如巴彦淖尔市第三小学、巴彦淖尔市第六小学,这两所小学有三名音乐教师是河套学院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巴彦淖尔市实验二小、第四小学、第六小学等学校属于河套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培养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定期会走进实习基地的课堂,担任实习教师。另外,巴彦淖尔地区分布的多所音乐培训机构,有大量的河套学院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都服务于本地区行业领域。可见,河套学院正在为当地的音乐教育添砖加瓦,势必会影响巴彦淖尔地区的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想把“非遗”乌拉特民歌传承下去,河套学院应该首当其冲地肩负起这个责任。
(二)“非遗”乌拉特民歌教育传承现状
河套学院地处河套地区,深受河套文化的影响,毗邻乌拉特草原,是乌拉特民歌的传播阵地。目前,河套学院除艺术专业外,还有农学、医学、文学等专业,学校每年开设公选课数十门,开设蒙古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乌拉特文化,拟开设音乐学选修课程河套音乐赏析。但目前关于“非遗”乌拉特民歌的专门课程尚未开出。2018年12月12日,成立河套学院乌兰牧骑,是隶属于艺术系的专门艺术团体,是学院新生力量,有利于乌拉特民歌的传承。学校现有学生社团组织十余个,但却没有专门的乌拉特民歌相关社团组织。可见,目前河套学院对于“非遗”乌拉特民歌的教育传承的认识粗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亟待开展。
1.调查研究准备情况
有关调查的准备,研究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准备。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以河套学院为主,是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之一,2015年开始招收音乐学专业本科生。被调查人員分两类:一是从事专业音乐教学的教师,二是河套学院在读本科生。
(2)调查研究的方法步骤
本研究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为主,以问卷调查法为辅进行调查。
(3)调查研究的过程
调查研究共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内容是根据调查日的进行设计,内容涉及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民歌、乌拉特民歌的认知状况和对高校教学传承意识两个部分。
第二阶段是调查阶段,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一)音乐教师卷的发放对象为正在教授音乐课的教师,共计43份。问卷(二)学生问卷的发放对象为高校在读本科生,共317份。对被调查者进行一定时间段内的随机问卷,要求不记名答题,以保证问卷的公平、有效性。走访学校的音乐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网络、电话采访音乐专业教师,了解所在学校开设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现状及教学情况,征询他们对高校教学传承的建议和意见。
第三阶段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总结较为科学的调查结果。问卷(一)共发放45份,问收43份,回收95%率,有效问卷为43份。问卷(二)共发放320份,回收317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为317份。
2.“非遗”乌拉特民歌学情现状
笔者运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分析法,以河套学院在读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包含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发放并回收问卷,被调查学生专业包含理工科和文科,共发放问卷317份。笔者认为河套学院“非遗”文化传承的出发点应是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知识的需求度和兴趣,了解大学生对乌拉特民歌学习的真正需求和兴趣点所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育传承的基本出发点。
3.学生对传承“非遗”乌拉特民歌的态度
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此问题的分析可见,学校教育作为“非遗”文化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此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土音乐认知态度、学生对课堂渗透“非遗”音乐知识的态度、学生获得“非遗”乌拉特民歌的渠道以及他们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态度等问题的判断,调查结果总体呈现比较乐观的趋势。
(三)“非遗”乌拉特民歌的教学现状
河套学院的音乐专业由于起步较晚,资源相对缺乏,学院公共艺术教育无论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都处于初建、发展阶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思考还不够,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还没有担当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从教师对“非遗”乌拉特民歌的认知及如何融入教学等方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可见,河套学院音乐专业教师对“非遗”乌拉特民歌的认知度不足,对其深层的内涵与外延尚不明确,缺乏相关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对蒙古族音乐了解不足,因而在教学中反映出缺乏对蒙古族音乐知识的传授,教师应提升自己对当地民族文化的认识,积极钻研,才能够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教师能力和教学资源不足。河套学院音乐专业近几年办学较为稳定,部分教师长期以来接受的是普通院校音乐教育体系的熏陶,其中蒙古族教师较少,精通蒙古语言的教师更少,还有没接触过蒙古族乌拉特民歌的教师,有的教师即便知道一些相关知识,但要讲解授课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具备系统教授蒙古族音乐的能力。
编辑 郑晓燕
①基金项目:内蒙古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非遗乌拉特民歌在内蒙古高校教育传承的实践研究——以河套学院为例”(NGHYS201833)。
作者简介:苏娅(1984—),女,讲师,研究方向:蒙古族音乐教育传承。
李广睿(198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