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妮
数据表明,2016年美国常青藤名校,每一所都有平均30,000名申请者,小小的招生办就算每天连续工作24小时,一个学生只面试半小时,都要面试625天,也就是快两年的时间。在短短的申请周期里,究竟是谁承担了繁重的面试工作呢?
答案就是,这些学校毕业的校友。
让校友志愿给母校面试是件多么聪明的事儿!你想想这些校友:
——分布在世界各地工作,正好和申请者一样,解决了面对面的问题;
——最了解上了4年的大学。任何雇用来的人都不如真正在大学生活了4年的人了解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在这里生存,拥有何种人生目标的学生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这个学校的优势与资源;
——成本最低。校友们愿意缅怀自己的大学时光,那么还有比见到曾经的自己(申请者)更有意思的事吗?这些志愿者为学校节省了交通、人力、时间等昂贵的成本;
——增强了学校和校友之间的凝聚力。其实美国好的大学基本都是私立,大多都依靠校友捐助,这样就形成了不断选择最有潜力的人才—培养成精英—精英回报母校的良性循环,学校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
这要看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三所美国最难进的学校,能参加面试的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据我了解,每年中国地区拿到这些学校面试资格的申请者就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是录取了。其实这也好理解,这三所学校本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校友就相对较少,精英的时间也相对宝贵,那么学校能够先筛选出一部分人为校友节省时间,也算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
可是布朗和康奈尔两所学校,真的在竭尽所能地面试每一位申请者。2019年我为布朗大学面试了近10位申请人之后,还是不断地收到邮件,比如非洲等地请求支援,希望即使视频面试,也能面试完每一位申请人。
这件事我一直觉得挺感动,学校不断地请求校友帮助,希望给每一个对学校感兴趣的人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和前辈们介绍自己。相比某些婚恋网站,从第一步就去掉了那些所谓“不符合条件”的另一方,也许会错过很多風景。
一开始我也不确定,听前辈们说,如果你为申请者写一份非常好的推荐,不一定能帮上多大忙,但是如果你强烈地告诉学校不要录取这个人,或者发现有身份作假的情况,那么学校一定不会录取这名申请者。
眼见为实,应该就是原因。
2018年,我为学校面试,呕心沥血地推荐了一个女孩,最后她还真的就被录取了。还记得那天面试后我感触很深,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这两天我一直在帮我的母校布朗大学面试。今天纽约天气很冷,我在林肯中心的咖啡厅等着申请人,一会儿,看到一个穿着红色裙子,很美很美、一脸青春的小姑娘走到附近坐下。
我走到她对面,告诉她我是她的面试官。
整整40分钟,她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关心这个世界、热情、好奇、求知欲强……一个受良好教育的女孩子能在17岁可以做到的最最美好的样子。
她看起来很紧张却很兴奋,说能在布朗学习4年,是她17岁做过的最美好的梦。
我不断地告诉她不要紧张,她说话的时候其实我有点分心。
我想象着她春天走在布朗的校园里,为某篇论文苦恼,穿着鞋子走过潮湿的草地。
想象着夏天她戴着墨镜去舞团排练,心里抱怨着学校不如曼哈顿的家好,却已经舍不得离开。
想象着秋天她踏着落叶不知道想着哪个还在爱着的恋人,然后步子走得越来越快。
想象着她抱怨普罗维登斯冬天的雪,然后被困在宿舍读了很多圣贤书……
我花了很久给她写了面试官能给的最好的评价,
我不知道布朗到底有没有她说得这么好,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
她和布朗的这一场青春的梦,
绝对不会是一场空。
后来红衣女孩给我发邮件说,她被录取了。她说谢谢我给了她想象中布朗的样子,还说要多在纽约和我见面。
如何取得校友面试官的青睐
在分享这一条时,我总喜欢把它和谈恋爱相比。好比说一个“女神”,追她的人真的很多,条件也都不错,她挑来挑去,总是会挑了解她,并愿意用一生去了解她的人。
学校也是一样,你说你喜欢它,那你喜欢它什么?你喜欢的到底是不是它?这就像表白前,你要做好功课,马虎不得,因为可别忘了,坐在你对面的,是在这个地方生活了4年的人。
多了解学校,是面试里最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有趣”对一个人很重要,而一个高中生是否有趣,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一项学业之外的爱好。学校之外你喜欢做什么?为什么喜欢?你花了多长时间在上面?这是每一个面试官面对申请者都会问的问题。
人的一生,不怕失败,怕的是并没有认认真真地活。所以当一个少年对一件喜欢的事情表现出坚持和专注时,其实就是面试官们想看到的最美好的样子。
我曾经问过布朗大学的招生办主任,我说:“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和资源都不同,那么你们是如何判断一个孩子自身的优秀程度的?”
她的回复让我思考了很多,她说:“我们看的,是孩子们在现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力。有些孩子来自战乱的国家,教育和物质条件当然没有办法和纽约贵族高中相比,而我们也不会因为贵族高中的孩子在纽约卡耐基殿堂演出,而战乱国家的孩子也爱好钢琴却没有这个机会,就放弃战乱国家的那个孩子。只要孩子们展现出了超出自身成长环境的视野,我们就会接纳,因为我们相信,在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展现出希望的孩子来到我们学校后,一旦拥有了很好的资源和环境,一定能变得更好,成为超出这个环境的优秀的人。”
她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教育不是对一个人已有成果的评判,而是看到一个人的潜力。
我想起社会学课上教授说的第一句话:当你在批评一个人之前,想想这个人是否享有你所与生俱来的特权。
美国教育领域有一本知名著作叫《特权》(Privilege),作者调查研究了“精英教育”到底“精英”在哪儿,受过精英教育的学生,到底哪里是最值得骄傲的。其中有一条就提道:
这些孩子们,能够很从容地和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或深或浅地对话。
这可能就是名校面试的精髓吧。
心香一瓣摘自中信出版集团《从常青藤到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