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豪 丘小强 孙明武 李鹏飞 BEAUCLAIR RAYMOND ZEMFACK
(1.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2.福州大学爆炸技术研究所;3.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爆破作为矿山主要开挖手段,它的效果关系到矿山生产效率的好坏。若岩石块度较大,使得运输量较少,矿岩运输效率较低,输送途中还会磨损运输设备,减少寿命,故为了处理大块,需要进行二次爆破,这无疑增加了矿山生产成本。而逐孔微差爆破能够有效地控制爆堆形状,减少根底数量和大块率,还能降低地表振动、爆破飞石危害以及对边坡和保留岩体的损伤破坏等,促进开采、运输等相关设备效率的提高,成为矿山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爆破方式之一。
合理的逐孔微差爆破通过设定的爆破时间,让各炮孔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均按顺序逐个起爆,这可以利用好炸药能量,能够提供充足的自由面,增强岩石破碎质量。通过分析爆破过程,了解逐孔微差爆破的爆破机理有如下几点[1-3]。
(1)在先爆炮孔率先起爆后,其周围的岩石迅速向外抛掷,为后续炮孔生成新的自由面,最小抵抗线也得到减小,降低岩石之间夹制力,减弱爆破阻力。后续炮孔起爆后,还能通过它反射应力波,提高能量利用率,岩石进一步得到破碎。
(2)先爆炮孔率先朝自由面方向抛掷岩块,当后续炮孔起爆时,岩块抛掷速度较大,会在抛掷途中与之前的岩块相互之间发生剧烈碰撞,速度降低,使得岩块飞行距离也降低。最后岩块破碎度合适,爆堆的松散度也改善了。
(3)逐孔起爆是单孔起爆的,故减少了每段最大药量,降低了地震波能量,也可让各地震波之间相互干扰,相位相反,振幅错开,进而减弱地震波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作用,对地表的冲击是远低于同时起爆。
(4)后续炮孔在先爆炮孔产生的应力场还未消失时起爆,那么导致爆炸应力场的叠加作用,增大了应力波的破坏力度,从而显著增加岩石破碎。
吉劳矿矿区位于南天山成矿带西段,大地构造上位于泽拉夫尚吉萨尔构造带北部。该构造带走向长250 km,宽3 540 km。区域地层以古生代地层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褶皱变形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岩层结构复杂并伴随有花岗闪长岩体侵入,最高海拔为1 911 m。吉劳断层、库杜克断层、尤日内断层贯穿整个露天坑,结构面较多,岩性较差,在一些区域还含有大量的地下水,严重影响爆破施工以及最后的爆破效果。
目前吉劳露天台阶爆破,存在如下问题:①爆破振动过大;②由于钻孔不到位、底盘底抗线大或装药不到位等原因所造成大块根底过多(图1);③爆堆无塌落度,爆堆较多或后排裂隙,没有形成爆堆,主要原因是延期时间不合理,底盘抵抗线过大、堵塞长度过长,单耗过小等;④爆破振动过大,孔网参数和装药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所造成的边坡不平整。
微差时间是逐孔微差爆破技术的关键,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爆破效果好坏。若微差时间选取过小,岩块还未抛出,后面炮孔就开始起爆,反而爆破振动得不到降低,根底容易残留下来,部分岩块相互之间还会过度挤压。若微差时间选取过大,能量过早衰减,岩石无法充分利用前孔的能量进行破碎,可能前排爆破产生的岩石已经停止运动,最后导致大块数量较多,爆堆松散度也较差。由此可见,合理的微差时间对于爆破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1)孔间微差时间。目前,合理的孔间微差时间多采用前苏联哈努卡耶夫的经验公式进行选取。该公式认为先爆药包起爆后,形成爆破漏斗的同时,被爆岩层与周边岩层之间产生0.8~1 cm贯穿裂缝,创造新的自由面,此时为合理微差时间[4],即
式中,t1为弹性应力波传至自由面并返回所经历的时间,s;t2为形成裂缝的时间,s;t3为破碎的岩石离开岩体距离S的时间,s;W为最小抵抗线的长度,m;cp为纵波速度,m/s;R为裂缝长度,m,可近似取R=W;vt为裂缝的扩展速度,m/s,vt=0.05cp;L为产生裂隙的要求宽度,m,可取0.01 m;vs为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m/s。
(2)排间微差时间。采用平抛模型确定排间微差时间,平抛模型是在推墙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岩石只有产生位移之后,才会为后续的爆炸提供补偿空间。爆炸中,岩石做抛物运动,且岩石移动的初始速度越大,在固定时间内,所提供的空间也就越大。据此,得到排间微差间隔时间计算的平抛模型[5]:
式中,b为排间距,m;ρ为爆堆松散系数;h1为底板上装药高度,m;g为重力加速度,m/s2;s为前冲距离,m。
(1)爆破参数设计。电子数码雷管在技术上可实现毫秒级别的延时起爆,通过对延时的调整使各炮孔的爆破振动波产生相互干扰,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起爆顺序和延时时间很容易进行调整,操作便利;通过对雷管的检测,可以排查异常雷管,从而使得整个网络能够顺利起爆,不产生盲炮以及网络拒爆,可靠性强。因此使用电子数码雷管爆破,进行了6次试验,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参数如表1所示。
(2)起爆网络(图2)。炮孔采用梅花形进行布孔,网络连接方式为逐孔起爆,通过式(1)和式(2)的计算,再结合吉劳露天矿的特点,确定孔间延期时间为17 ms,排间延期时间为42 ms,孔内延期400 ms。
爆破效果见图3~图5。
采用逐孔微差爆破方式后,相比之前的爆破效果,爆破后岩石块度与爆堆松散度明显更为良好,大块根底较小较少。监测发现,大块率减少了10%左右,铲装效率也提高了15%左右,岩块抛掷合理,后冲龟裂较轻。边坡稳定和坡面较为平整,地表振动减小。
(1)通过优化吉劳露天矿台阶爆破,采用逐孔微差起爆技术,相比以前,矿山爆破效果取得切实的改善,爆堆外形有很大改观,松散度好,岩块抛掷距离合理,飞石控制良好,后冲龟裂较轻,缓解了根底多且大的情况。由实践证明了,采用合理的逐孔微差起爆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2)通过监测发现,矿区爆破工艺由逐排起爆技术改变为孔间17 ms、排间42 ms 延期起爆技术后,大块率减少了10%左右,铲装效率也因良好的岩石块度提高了15%左右。观察发现,爆破安全现状较以前有所改观,边坡稳定且坡面平整,改善了爆区岩体裂纹裂隙情况,能保证在良好的作业环境中开展后续工作,也利于进行最终边坡的处理,达到提高矿山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