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养羊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羊群疫病仍然给羊产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和危害。在常见的羊群疫病中除了常见的传染病,像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羊体内外寄生虫病的防控防治在生产实践中也很重要。羊寄生虫病分布范围广,感染率较高,多数感染寄生虫的羊只呈慢性经过,引起生产性能的下降,只有少数的寄生虫才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且表现出临床症状,而且在兽医临床中羊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还存在重复感染的现象发生。基于此种情况,加强对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防控在畜牧生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为减少养殖场户的损失,促进羊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肝片吸虫病。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胆管内所引起的,该虫可引起羊发生胆管炎和肝炎,并伴发有全身性中毒现象以及营养不良障碍,对羊群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对绵羊。肝片吸虫会引起羊群大批死亡,绵羊和幼龄羊较易感染,往往呈慢性经过病程,可使羊只逐渐消瘦,羔羊发育受阻,奶羊产奶量下降以及羊只的毛、肉产量减少且质量下降,对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资料研究表明,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传播主要是与温度、水、淡水螺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气候适宜和中间宿主淡水螺存在的情况下,夏秋季节,羊群在放牧时极易感染肝片吸虫病。
当寄生虫体数量较多时,羊只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迅速发生贫血,肝区叩诊半浊音扩大,按压肝区有痛感,严重的可在几天内死亡。病死羊主要的病理变化表现在肝脏,肉眼可见肝脏肿大,包膜纤维素沉积,肝实质性萎缩、褪色、变硬,胆管肥厚,胆管内壁粗糙坚硬。病死羊尸体干瘪消瘦,肌肉松软呈灰色,胸腹腔内有较多的积液。
2.羊消化道线虫病。消化道线虫是由毛圆科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羊的皱胃和小肠内引起的一种混合虫体感染的疾病。
(1)羊钩虫病。钩虫主要寄生于羊的小肠,临床上以引起羊的贫血为主要危害症状。羊往往是由于吞食了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或感染性幼虫钻进羊皮而遭受感染。病羊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贫血,消瘦严重,下颌水肿,顽固性下痢,粪便黑色;幼龄羔羊生长缓慢,发育受阻,伴有后肢进行性麻痹的神经症状。病死羊尸体消瘦、水肿,皮下呈浆液性浸润;十二指肠和空肠有大量肉眼可见的虫体,肠内容物呈褐色或血红色。
(2)羊食道口线虫病。该病是由食道口科食道口属几种线虫的幼虫和成虫寄生于羊的肠壁与肠腔引起的。在兽医临床中,常见的食道口线虫有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文食道口线虫和甘肃食道口线虫。
成虫在寄生部位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摄食了被虫卵感染的饲料或水而被感染。该病无特殊症状,轻度感染时不表现症状,重度感染时特别是幼龄羔羊,可引起典型的顽固性下痢,粪便呈暗绿色,有时带血。严重的可因脱水、消瘦而引起死亡。
3.羊疥螨病。羊疥螨病是由疥螨或痒螨寄生于羊体表而引起的一种皮肤传染性寄生虫病。羊疥螨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剧痒、脱毛和病灶面积逐渐扩张,该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呈地域流行性,传染性较强。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的寒冷季节。饲养环境潮湿、通风差、温度高,以及卫生条件较差,会给疥螨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
在兽医临床中,绵羊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头部、嘴唇周围、口角两侧,鼻子边缘和耳根下面;山羊的病变部位主要是在耳壳内面,在耳内生成黄色结痂,绵羊较山羊多发。疥螨和痒螨的生活史经过卵、幼螨、若螨和成虫4个阶段,发育的全过程均在羊的体表完成。痒螨一般寄生在皮肤表面,以吸取渗出液为生;疥螨在羊表皮挖凿隧道,以吸取角质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在隧道内繁殖产卵。该病的致死率较低,但会使羊毛、羊皮、羊绒的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外界环境除虫。搞好卫生环境是减少和预防羊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根据季节、温度以及羊只的生理发育状况,适时调节圈舍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设定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饲料和水源的管理,防止寄生虫卵及某些中间宿主对其的污染。加强圈舍内外环境卫生,粪便要及时清扫,要定期采用消毒药物对地面、墙面进行环境消毒。
2.摸清寄生虫感染情况,做好羊只驱虫工作。摸清养殖场及周围放牧羊群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种类,筛选出优势虫种,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流行特点、感染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驱虫。选择适宜的药物做好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工作,不可长期使用某一种驱虫药,要轮换使用驱虫药物,以免寄生虫出现耐药性。在选择药物时,尽量选择那些广谱、高效、廉价、使用方便的药物,掌握好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及羊群驱虫的时间。
3.加强饲料营养配比,提高羊群抗病能力。对于羊群的饲喂工作,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科学搭配,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能量饲料要进行合理配比,保证各个生理阶段的羊群有充足的营养。在饲料中可添加一些酶制剂、酸制剂、益生菌制剂和中草药等,提高羊只的免疫力,增强抵御寄生虫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