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玉
文 题
打造城市名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时尚和追求。城市名片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归宿感和城市凝聚力。有的城市重视地标建筑的建设,如广州塔,外形玲珑,未来感十足,向人们呈现广州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辙印,诉说向未来进发的决心;有的城市注重特色景观的打造,如上海首条实施“落樱不扫”的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在钢筋水泥中营造出一方诗情画意。
我市在未来几年内也计划打造一张鲜明的城市名片,为此召开以“标志与诗意”为主题的座谈会,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以应邀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所谓城市名片,就是能够充分反映当地文化、经济特色,代表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的优质地方特色产品、特色景致、标志性建筑等。如材料中列举的广州现代时尚的“小蛮腰”和上海“落樱不扫”的林荫道。
对材料的理解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城市名片、标志(地标)、诗意。其中, “打造城市名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时尚和追求。城市名片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城市凝聚力”,谈的是打造城市名片的意义;“有的城市重视地标建筑的建设,如广州塔,外形玲珑,未来感十足,向人们呈现广州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辙印,诉说向未来进发的决心;有的城市注重特色景观的打造,如上海首条实施‘落樱不扫的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在钢筋水泥中营造出一方诗情画意”,谈的是打造城市名片的具体做法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可以围绕“为什么”和“怎么办”两个角度打开写作思路,即从打造城市名片的意义和打造城市名片的具体措施确定立意角度、提炼观点或者选择论据,只是重心放在围绕“标志(地标)与诗意”谈打造自己所在“城市名片”的举措、看法或思考上更合适。学生可适当提炼转化材料内涵作观点(但是照抄照搬材料观点酌情扣分),也可以围绕关于 “标志(地标)与诗意”谈打造“城市名片”的举措、看法或思考发散开去,言之成理即可。
最后,材料给出的任务是:我市在未来几年计划打造一张鲜明的城市名片,让考生以座谈会应邀代表的身份对城市名片提出建议,并形成以“标志与诗意”为主题的发言稿。所以,文体必须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在发言稿中要明确城市名片的具体载体,类型可以多样化,如建筑、美食、特产、景观……可以是既有的,亦可是对未来合理的设想。同时,考生要阐述清楚以此作为城市名片的理由,對“诗意”的理解不必局限于诗情画意,可以宽泛到具体实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措辞需符合受邀代表发言人的身份;“我市”不必局限于泰州,可以设想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情境毕竟是文学化的、假设的情境。
佳作展示
悟人文诗意,树时尚新标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王虞桐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作为市民代表应邀参加本次“标志与诗意”主题座谈会。
近年,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品质跨越式提升。漫步于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城市的细节越来越饱满,格局越来越开阔。今天的城市,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人口的聚集,建筑意义上楼宇的集合,而已日益成为孵化梦想的空间,创造机遇的舞台,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的向往。在新历史节点上,观察城市、思考城市,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诗意同时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海明威曾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个伟大的城市,我们都习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她,这座伟大的建筑,就是城市地标。” 在我看来,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而城市的地标要有独特的地理特色,更应有其文化内涵与诗意。
如果说建筑是城市的语言,那么地标就是城市的灵魂。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是从其地标开始的。就如同帝国大厦之与纽约,卢浮宫之于巴黎,东方明珠之于上海,大雁塔之于西安……地标建筑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城市日新月异的进阶,同时也作为城市精神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一座座城市的发展、崛起的过往与现在的荣光。
带有特色风格的城市地标建筑,是一座城市独有的名片。它或许是不断刷新高度的云顶建筑,或许是美化家园的天际线景观,或许是历史文化气息渲染的小桥流水,又或许是艺术家灵感迸发的奇妙结晶。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杰出的地标建筑应该成为空间功能的节点、历史文化的符号和科技发展的象征。在高度蓬勃繁荣的背后,地标建筑的独特内涵更应该彰显地域文化的底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立于长江岸边,太白挥泪送别黄鹤楼的友人,泪湿襟翼,留下一段诚挚的情谊,也让黄鹤楼千古留名;“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晚唐统治者的荒淫无度让杜牧忧心不已,《后庭花》的余音似乎还在秦淮河畔绕梁不绝,绵延千古,也因此造就了南京的一大代表建筑;“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是秦始皇陵三千佣士谱写出的不朽诗篇,西安的绝代风华在壮阔雄浑的兵马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拂去历史的尘埃,这些地标建筑的文化底蕴让人痴迷。
海德格尔曾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城市发展的归宿,是让更多人诗意地栖居。如今见惯了繁华与喧闹,更多的城市开始转向绿色发展。南京的明城墙,成都的天府绿道,上海的落樱不扫林荫道……将诗意和城市标志有机结合。实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在追求经济腾飞、社会发展中不忘人文诗意。处于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潮流中,我们还要团结全体普通市民积极顺应时发展趋势,携手共建诗意城市家园,智慧打造和谐时尚新地标,为我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点评
文章首先由应该关注当今城市的发展引出中心话题,然后引用海明威的名言,同时紧扣材料和情境任务提出中心论点——“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而城市的地标要有独特的地理特色,更有其文化内涵与诗意。”最后围绕“诗意和城市地标有机结合”谈打造“城市名片”的举措、看法和思考,抓住了重心和要害。
明标志,铸诗意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朱荍依
尊敬的各位领导、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
作为应邀代表,很荣幸能与大家交流有关我市打造城市名片的话题。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式建筑。如广州现代时尚的“小蛮腰”和上海“落樱不扫”的林荫道,这些都代表了当地的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
海明威曾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个伟大的城市,我们都习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这座伟大的建筑就是城市地标。”一个城市的标志有很多种,但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些当地所特有、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经典。就如同卢浮宫之于巴黎、红场之于莫斯科、雷峰塔之于杭州……城市地标的出现,代表了人民对脚下这片城市的热爱,也代表着城市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那辉煌灿烂且无法复制的历史文化。就如毕淑敏所说:“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也是人类对生活升华的必然选择,它容纳了一切生活的轨迹。”这些新地标的出现,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商圈,源源不断地聚集产业和人口,为城市和产业的升级提供活力,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
当然不必拘泥于打造城市的建筑名片,还可以在美食名片上着手。俗话说,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必须先抓住那个人的胃,让他心甘情愿地觉得这个城市的好。就拿我们靖江本地的猪肉脯而言,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很多种类:可以是薄的、厚的、软的、脆的;还可以是长条的方形的,还可以是卷圆的……把这么一个最简单的行业做精做细,把它做成一个大的产业,它也能成为我市最闪亮的名片。在这个经济发展进入存量的时代,我们要注重多重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业态平衡,这样才能为城市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动力。
漫步在大街小巷,你很容易发现城市的管理越来越人性化、服务越来越便捷,城市的集聚更多是梦想与发展的融合,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地域地理位置不同,产业、文化也有差异,甚至有着不同的城市性格:如火辣的四川、热情的西藏、古朴的北京,这些都是当代城市魅力的呈现。但城市发展的本质还是让百姓拥有更舒适、更诗意的生活。正如南京的明城墙绿道、杭州落英缤纷的西湖绿道、上海的黄浦江绿道……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让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能够留得住自然、感受到诗意,身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依然能感受都市生活的如诗如画。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永远不应该与大自然相冲突,相反,而应该让城市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留住绿水青山,让诗意栖居的梦想一步步成為现实。
余秋雨曾说过:“一个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但我以为,一个城市虽然有历史的光辉,但仍然需要每个人来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城市形象。城市既是有机体也是生命体,它蕴含着我们的生命。作为被哺育者,我们应予以回报,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必要的灯光必须打在城市名片之上,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极富生命力、创造力地发展下去,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城市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所在的城市绽放更多的光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文章往往取决于作者开阔的视野、深厚的阅读积累、鲜活的素材运用以及贴切深刻的论证说理。本文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此外,恰到好处的名言引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