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书》创作点滴

2021-06-01 09:13罗振亚
星星·诗歌原创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平现代主义诗性

罗振亚

时常有人问,你一直在研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先锋诗歌,有很前卫的文学理念,理论表述也很诗性化,怎么写起诗来,却总是对农村和乡土更感兴趣,追求相对朴实的风格。对这种善意的询问,我多是微笑作答。

在新诗研究领域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对文本的敏锐感悟,和理论上的自觉训练,使我逐渐喜欢起那些“难啃”的诗歌,觉得挑战里有乐趣,我也完全“够得着”它们。但是我更清楚,自己缺少那种灵感一来倚马千言的才情,也没有依托想象力即可“无中生有”的天分,事实上真的是如果生活平静如水,情感、灵魂不被触动的境况下,我根本不会“无病呻吟”,甚至想不到要写诗;所以只能在平素零星地写一点儿“及物”的诗。因为在我的認识中,文学上的进化论思维是靠不住的,绝非将来的作品一定优于以前的作品,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本同样可能流于平面化,而现实主义文本或许更具穿透力,文学创作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而随着年龄增长,青春心理戏剧的最终落幕,虽然长期置身于都市一隅,早年在乡下生活、成长的记忆却常常不请自来,萦绕、纠缠于梦和现实中间,挥之不去,不写不快,于是我便把那些有关土地、亲人和故乡的细节、片断虔敬地迎候到“纸上”,否则难以心安。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动因,小学同学金三儿、邻居马大平的经历与命运走进了抒情视域,母亲多年不叫儿子小名儿的“别扭”与意外“归真”、身居城内高楼心在千里之外乡下的思念被“复活”在字里行间,乡间年轻人朴素而真挚、安静又恒久的爱情,也和他们熟视无睹的白鹭一起伫立在田边的树上了。也就是说,我把诗歌当作自己生活和生命的栖居方式,写作都是有感而发,生怕没有情感驱动“硬写”而亵渎了诗歌的本质。

为避免出现“硬写”,我也努力寻找和乡村内涵相契合的艺术方式。一是在顺应现代诗的物化趋势,接受反讽、远取譬、虚实镶嵌等手段援助同时,注意语言态度的朴素自然,并且以为诗人若都能学会亲切地说话,新诗就有福了。如果说《白鹭》启用了象征性的意象思维,力求用不说出来的方式,达到“爱情”说不出来的含蓄效果,《她写完“秋”字不敢往下写》就基本用日常口语表述,不拐弯抹角,不故作高深,想消除语言和生命之间的派生关系,或许有人看来太过“土气”,但沿着语言的指引即可走进我的生命深处。我觉得再好的诗总得让读者读懂,含蓄也要有度,人人接近不了的诗,就可以不写了。

二是越来越清醒地悟出诗歌在“此在”经验占有、处理复杂事物能力方面均显孱弱,其若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小说、戏剧等文体长处,以缓解自身文体的压力;因此尝试把叙述作为维系诗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手段,让文本有了细节、场景、人物、性格乃至对话等叙述文体的一些特征,和一定的叙事长度。写金三儿、马大平的两首诗都是这样做的,但在“事态”中注意情绪的渗透,以维护诗性叙事状态。

常听人说,“最精彩的诗是下一首”。但我从不敢这样想,写作者能认真对待每首诗,就足够了,下一首可能还不如上一首呢。

猜你喜欢
大平现代主义诗性
卷首语
让顾客感受到尊重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离婚战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推着汽车走
现代主义复兴
大平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