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文化现代设计传承研究

2021-06-01 11:55高一帆李青青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设计

高一帆 李青青

摘要:徽派木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在对徽派木雕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之后,本文从徽派建筑的生成背景出发,以徽派木雕装饰特点为基础,分析徽派木雕的主要题材,阐述徽派木雕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通过对徽派木雕的纹样进行研究,并对代表性纹样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归类,进一步了解徽派木雕的装饰特色,并探索其文化底蕴,提出传承方式,旨在更好地体现徽州木雕的文化精髓,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并促进中国传统建筑木雕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徽派建筑;木雕文化;文化探源;设计;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2

0 引言

徽州木雕文化作为徽派建筑典型元素,极具研究意义;而徽派建筑作为明清时期独树一帜的建筑,更是兼顾实用需要与美学欣赏之能,具有文化意义。探究徽派木雕文化,对当代建筑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具有启示作用。

1 徽州木雕生成背景

徽州獨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对木雕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徽派建筑村落选址以“枕山、环水、面屏”为原则,房屋依山而建,人们临水而居。皖南地处山区,相对封闭,建筑以内敛的封闭式结构为基本特征。建筑主体为木构穿斗式结构,建筑外部多采用白墙黛瓦,古朴典雅,低调内敛[1]。徽商衣锦还乡后,重视房屋建造,多用木雕技艺进行内部装修,掀起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2]。徽商的丰厚财力支撑其追求木雕装饰的繁复多元,宗教文化追求以木雕形式展现在建筑之中。徽商推崇儒家思想,受程朱理学影响较大,注重封建宗法礼制,打造出了与自然环境与建筑相融合、独具特色的徽派木雕,也因此形成了技艺高超且雕刻精细的徽派建筑。

2 徽州木雕装饰特点

徽州气候适宜,树木枝繁叶茂,适合当作木雕底料。徽州木雕选材大多为松、榆等微硬的木材和软木材,不重视材质,追求内容的深沉和工艺的完美[3]。在表现手法上讲究艺术美,提倡镂空效果,层次分明,显示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木雕内容丰富多样,题材寓意变化无穷、种类繁多,有山水花鸟、风景人物,也有云纹、回字纹等装饰性吉祥纹样,也有取自文学故事、戏曲桥段等的人物场景[4]。

3 木雕装饰文化探源

3.1 寄托向往

徽州木雕以建筑装饰、家具装饰为主。徽派木雕的典型装饰纹样大致可分为文字纹样、几何纹样、动植物纹样、故事性人物纹样等。这些具有特色的装饰形态和纹样,[5]是在文化交流、冲击与融合的过程中,根据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的。例如,云雷纹发展演变为云气纹、卷云纹,再抽象简化至如意云纹,用于装饰徽派木雕的门窗,承载着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无论这些木雕装饰纹样的表现形式如何变化,都代表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平安幸福的渴望[6]。

3.2 传达信仰

3.2.1 儒家思想

明清时期,徽商的发展带动了皖南经济的飞速发展,徽商衣锦还乡的同时,也影响了徽派文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徽商的“重儒”思想成为徽州百姓竞相学习效仿的潮流,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百姓也更加注重让建筑的构造与建筑装饰的风格与题材符合时代趋势[6]。

徽商的发展带来了财富,为徽州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他们走道经商,重视教育,希望通过入仕提高家族地位,并大力兴办书院,培养人才,崇尚“礼”“义”,经商也强调以儒家行为准则与人交往,知礼重义,又被称为“儒商”。所以徽派建筑风格讲究对称,从门楼的回字纹、万字纹,到堂厅门中的缠枝莲纹,无一不体现着对称原则,秩序井然,也体现出了儒家中庸理性的哲学思想。徽商支持教育发展,期望子孙能够高中,光耀门楣,这在房屋装饰中,乃至木雕、砖雕方面亦有体现。正堂中多挂寓意子孙学有所成的画作,两侧中柱上贴挂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7]”之类鼓励后辈勤勉读书的楹联。木雕上也常刻有与读书、做官有关,期望高中状元提高声望等含有美好祝愿的纹样,如著名木雕《送子进京赶考图》《折桂有望》等。

另外,木雕雕刻纹样中常见的回字纹、万字纹等几何纹样,循环往复、连续不断,规律有序又富于理性的结构特点,符合儒家重理的审美,其含义也对应了理学的本质。儒家思想注重人与人相处之道,强调要做君子,崇尚“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之行。而“莲”字又与“廉”谐音,寓意如君子般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徽派建筑中不乏官宦之家,自然多喜用“莲”作为装饰纹样。

3.2.2 道家思想

道教作为中国唯一本土宗教,历史悠久,对中华哲学影响深远[8]。道家思想注重对自然的态度,提倡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相结合,要顺应自然。徽派建筑在建造之前注重选址、规划以及大门朝向等风水理论,这实质上是协调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手段[9]。通过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式,创造更适宜居住的环境,以期达到地利人和的境界,这正符合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木雕中也多有山水自然题材,寄托人们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盼。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与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而木雕中的回字纹、万字纹连绵反复、循环不断的本质恰好与道家所持的自然规律相吻合。在木雕、砖雕中,常将有关道教的神话传说作为人物场景素材(如图1),盼望保佑家庭和睦,这也是推崇道家的表现。

3.2.3 佛教思想

佛教思想自传入我国以来,受众极广,且与民间神话传说相结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知[10]。佛教将莲花作为标志,莲花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木雕中的缠枝莲纹(如图2)符合佛教理念,圣洁高雅,且具有生生不息之意。木雕纹样中也常有衣袂飘飘的佛教仙人的形象,人们将神仙雕刻在门楼、窗上,寄托自己的美好向往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祈求神仙的保佑。

徽派建筑中的绝大多数题材,都寄托着古徽州人对家族与自身前途的向往。徽州人民和雕刻艺人们遵循着“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11]”的价值认定,有意回避社会现实,不愿触及社会政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时弊与苦难。这几乎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雕刻艺术的基本创作思想和普世哲学[12],也是对追求出世,讲究清净,一心向善,追求自身心灵安定的佛家理念的体现。

4 木雕在现代的继承发展

4.1 简化运用装饰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独特,徽派民居特征明显。白墙黛瓦、木雕砖雕等徽派元素极具特色,造型古朴,地域特征十分明显,再加上现代建筑材料多样,技法高超,应适当简化或提炼徽派元素作为建筑装饰,并与时俱进、改良创新,打造新徽派建筑[13]。徽州许多现代民宿正是采用简化方式对传统徽派古民居进行改造修缮形成的,保留了外部原有的门楼门罩、墙沿的马头墙,修葺了损坏之处,并对室内外的木雕砖雕采取保护和适当简化的手段,使其兼顾观赏与实用功能[14]。对室内缺失徽派元素的房屋,可进行现代工艺的重建,如很多民宿选择用木雕装饰墙面,简化传统木雕复杂的装饰纹样,融合现代装饰元素,增强建筑的艺术美,凸显建筑的文化底蕴[15]。也可以将徽派建筑元素与当地建筑风格或其他建筑风格相融合,巧妙地取众家之长,提升建筑的层次[16]。这样既保留了当地建筑的特色,又能融合多种建筑风格,使建筑更加多元化,装饰层次更加丰富,装饰纹样更加精美华丽。让现代设计透出古建筑的气息,集实用性与创新性于一体,能打造出风格独特的新式建筑[17]。

4.2 继承和发扬哲学理念

可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探寻古建筑蕴含的哲学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并将其继承与发扬[18]。徽派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理念[19],就是古建筑中有利于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哲理。“天人合一”理念传达给我们的是建筑设计要与自然相适应[20],设计之前应先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勘测,仔细研究后,选择顺应自然的设计方式,尽量避免对自然造成破坏,将环境对人类的益处调控到最大,营造出和谐的生存氛围[21]。在现代设计中,也应学习继承古徽州建筑风格,通过装饰纹样展现文化底蕴,注重空间的文化塑造,给居住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2]。

5 结语

徽派建筑中的精美木雕装饰纹样充分体现了徽州人民的审美品位与艺术追求,表达了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筑不仅是居住之所,也是研究建筑文化的标本。对徽派木雕装饰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及所对应的社会背景、文化理念,进而领悟出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价值,将徽州木雕文化融入现代设计,营造现代空间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建筑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傅昊,施倩然.徽文化符号探究与解析——以徽派建筑与徽商文化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6):15-16.

[2] 洪飞翔,张秀.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景观艺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13):82-83.

[3] 周卫臣,孙献华.浅谈敦煌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8):63-64.

[4] 吴馨宇,田晓冬.传统聚落中诗意美学的表达——以皖南徽州古村落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4-105.

[5] 居雨欣.刘国钧故居装饰图案的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69-170.

[6] 周录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J].艺术科技,2020,33(21):179-180.

[7] 张亦禹.探究江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及其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20,33(21):173-174.

[8] 张晓晶,吴东蕾.城市微更新时脚下对大油坊巷片区的改造研究[J].艺术科技,2020(15):103-106.

[9] 陈芊慧,孙云鸿.浅析江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纹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77-78.

[10] 董佳琪,李博.明清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纹样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2-83.

[11] 倪君,汪瑞霞.祠堂文化背景下的古镇文化传承——以惠山古镇为例[J].艺海,2020(5):138-139.

[12] 曹亦南,熊瑶.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10-111.

[13] 任启力,叶洁楠.整体观视角下新徽派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2-103.

[14] 章娜,张耀.徽派建筑的设计美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80-81.

[15] 章煦宸,仲烨,戚飞.浅谈微民宿空间中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科技,2020(19):54-57.

[16] 侯小莉,张乘风.徽派天井空间的现代化演绎[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0):90-91.

[17] 高一帆,葛雪恒.東台安丰古镇鲍氏大楼建筑装饰文化探源[J].艺术科技,2020(21):171-172.

[18] 沈晓艺,吴冬蕾.关于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纹样研究——以苏州盛泽镇民居建筑为例[J].大众文艺,2018(24):62-63.

[19] 严妍,吴文彬,熊瑶.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24):102-103.

[20] 谭晓艳.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20):165-166.

[22] 沈家祺,邵晓峰.徽州古民居中的虚实相生之美[J].大众文艺,2018(22):59-60.

作者简介:高一帆(2000 —),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李青青(1990 —),女,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设计理论。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