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小辰(山西省晋中市农业农村局)
民办行业协会是指由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组成主要领导集团,在运作中呈现民间属性的行业协会。随着政府职能改革的深入,行业经济的发展,民间行业协会作为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行业性组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笔者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畜牧业协会为例,对协会的组织、运行方式展开深入分析,挖掘民间协会带动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探索在其他具备条件的县(区、市)复制推广的可能性。
太谷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业科技水平较高,是山西省知名农业大区,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拥有设施蔬菜、苗木花卉、干鲜果、规模养殖等4大主导产业。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按照农业农村部评价标准已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太谷区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随着山西农谷战略全面实施,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设立,各类政策、资本、人才要素正在加速集聚,太谷区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引擎,引领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畜牧业作为太谷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历了从庭院养殖到小区养殖再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过程。目前,太谷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不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龙头企业,畜牧业真正成了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太谷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蓬勃发展,但也存在养殖场户规模小散、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不高、市场营销手段少、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当时太谷县畜牧局多次组织研讨会议,与会龙头企业代表一致认为,成立行业自己的组织势在必行。随后在太谷县畜牧局的组织领导下,各龙头企业负责人筹备,太谷畜牧业协会于2014年4月14日在太谷民政局批准登记,业务主管单位为太谷县畜牧兽医中心,业务范围包括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购销信息以及其他服务,开拓市场,发展无公害产品。
目前,协会注册会员从60个发展到245个,其中养猪会员136个,养鸡会员73个,养牛会员12个,养羊会员24个,遍及太谷区各个乡镇和农村。协会下设“太谷惠众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牧之源”两个子公司。协会主要为养殖场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扩大产业规模,开发引进新品种,推广现代化种养技术模式,降低市场风险,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协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信息平台服务、信用联盟服务、饲料团购服务、科技支撑服务4大职能,致力于解决全区畜牧业热点、难点问题,在畜牧业发展中争取各方面支持,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全区畜牧业健康、协调发展。
1.提供信息平台服务。从2014年6月6日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为30条,年发布量为1万余条,累计发布信息达到6万余条,落实了信息常态化。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有生猪价格、鸡蛋价格、仔猪价格、豆粕价格等,范围包括周边县(区、市)和省外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地的市场价格,为养殖场户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把准市场动态,了解省内外行情,并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2.提供信用联盟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资金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协会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创新贷款模式,降低贷款门槛,为养殖场户提供金融服务。由协会牵头,组织养殖场户创新信用联盟机制,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养殖场户资金缺乏的问题。目前,与协会合作的金融部门有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兴泰村镇银行,主要推行的贷款模式有信用贷款、互保互联贷款、产权抵押贷款等,累计发放贷款达1500余万元,会员贷款户46户,为养殖场户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及时弥补了资金缺口。为降低贷款门槛,在办理贷款中养殖场户不需要提供担保人和抵押,采用信用联盟机制即可提出申请,只要有贷款额12%的保证金,就可以贷款。
3.创建饲料团购模式。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占较大成本。太谷区有饲料品牌商约为100余家,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而养殖场户由于没有形成团购,致使饲料价格较高。为降低养殖成本,协会与饲料厂家和会员进行沟通,实行“一户通”服务,统一设立一个户头,每吨饲料降价100元,累计团购饲料达2万吨,为养殖场户节省资金200万元。目前,太谷区饲料价格已比周边低。协会创新的饲料团购模式,为山西省做出了引领示范。
4.提供科技支撑服务。自协会成立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0余次,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次。在培训中,协会重视实训与咨询的方式进行,解决群众在养殖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念全方位培训,达到学得上、用得着、用得好的效果,真正起到培训的作用,使新技术、新设备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深受养殖场户欢迎。此外,协会一直与当地政府和外地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场户去外地参观学习,积累先进的养殖经验。如协会引进了生猪家庭牧场模式,推广了母猪大批次生产技术,起到了良好效果,使断奶仔猪成活率从16/18头提高到25头左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了生猪产业提质增效的典型示例,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生猪产业发展转型提供了必要条件,推动了现代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5.创建“谷蓉香”畜牧业公共品牌。协会注册了“谷蓉香”畜牧业品牌,并借此组建了山西牧之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由16个会员筹资组建,隶属于太谷区畜牧业协会,运营模式以销售猪、鸡、牛、羊等畜禽产品为基础,产品以绿色健康食品为导向,以可追溯、安全、新鲜、营养、健康为主攻方向,逐步占领消费市场。目前,“谷蓉香”品牌产品包括冷鲜肉、无抗鸡蛋、奶制品等多个门类,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广受消费者好评。
6.创新融资担保模式。当前,农村中小养殖场户在数量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由于单体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分散经营、信息传递慢、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诸多原因,融资难长期困扰广大养殖企业,制约其扩大再生产。在整个养殖产业链条上,资金流通也存在矛盾,一方面饲料厂家销售要求现款现货;另一方面养殖场户在养殖前期饲料消耗大量资金,畜禽出栏后才能实现资金回笼。这一矛盾导致资金在饲料供应、养殖、加工等环节存在时间上的不匹配,给养殖场户带来困扰。另外,多数银行受“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等传统观念影响,加上金融部门对畜牧产业了解不够及企业固定资产较少,银行贷款审批环节较多,办理贷款需要担保、资产评估等相关手续,比较烦琐。
鉴于这种情况,应会员要求,协会组建了互助金,成立了太谷惠众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自筹资金100万元,在银行开立保证金账户,主要用作畜牧互助基金,以保证金扩大5倍给予协会内的养殖场户授信,由协会筛选信用度高的养殖场户推荐给银行,解决协会不具备担保能力的问题。在反担保方面,协会在前期为养殖场户提供担保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协会组织管理者都是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优势,创新性的以养殖场户的生物资产(猪、鸡、牛、羊)和现有圈舍等其他资产作为反担保措施,解决此类资产银行不能抵押的问题,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有效解决养殖资金问题。
1.互助资金体量小,满足不了广大养殖场户的资金需求。由于银行谈判门槛比较高,作为一个行业协会在利率方面和银行谈判力度不够。目前,协会互助金仅有100万元,扩大5倍给予协会的养殖场户授信也仅有500万元的贷款额度,远远不能解决养殖场户的资金需求。
2.协会管理运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协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解决中小养殖场户融资、技术、市场信息服务等,属于半公益性服务,基本没有利润,仅靠组织者对畜牧行业的热情支撑不是长久之计。民间协会要想生存,必须得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实现盈利。如融资担保需要制定有效的议事规则、业务流程和内部审计制度,防范内部产生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制度风险及非法集资风险。
3.担保机制不全面。目前,协会已经把生物性资产、圈舍资产纳入担保范围,下一步探索扩大担保物范围试点,将农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建筑物及地面附着物、生产设备、股权、保单、应收账款等纳入抵(质)押担保范围。
4.养殖场户信用体系尚不健全。我国普遍存在养殖场户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信息呈软性特点等问题,对贷款养殖场户的收入、负债、家庭、医疗、声誉等信息收集不全面,农户信用评级制度未建立,银行、保险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1.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体系建设。政府要大力支持民间畜牧业协会等金融支牧机制创新试点,对试点给予奖励、补贴、股权投资、注册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019年原晋中市畜牧兽医局从产业发展资金中专门调整出150万元下拨到太谷畜牧业协会用作担保基金,进一步扩大贷款额度和广度。建议以太谷畜牧业协会为典型,对畜牧业的扶持方向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担保基金方向倾斜。另外,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征信服务在支持“三农”发展中的作用,各县(区、市)应建立健全涵盖金融、法院、工商等部门信用信息的征信系统,制定与信用状况相结合的融资办法,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为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2.强化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能力。民间行业协会要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不断完善管理结构,制定有效的议事规则、业务流程和内部审计制度,找准协会的盈利点,提高协会长期生存能力。同时,不断增强对协会会员的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会员分级制度,挖掘培养一批骨干会员,继续利用协会平台推广使用实用性养殖新技术、新装备。
3.加强科技服务,做好宣传引导。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利用“山西农谷、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两个金字招牌,加强国家级、省级畜牧专家与协会的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为晋中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太谷畜牧业协会的发展模式,鼓励其他县成立由畜牧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个人组成畜牧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依托社会力量致力于解决畜牧业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开展行业活动,交流行业信息,推动行业发展,带动组织生产经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畜产品品质,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降低风险,积极把养殖场户的产品与市场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